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电解质
H+ +
HSO
— 3
H+ + H 2PO4—
Cu2+ + 2OH —
HCO
— 3
HSO
— 3
H 2PO4 2—
H+
+
CO
2— 3
H
+
+
SO
2— 3
H+
+HPO
2— 4
HPO
2— 4
H+
+PO
3— 4
Al(OH) 3:两性按两种方法电离
酸式电离: Al(OH) 3 + H 2O
[Al(OH)
—
4]
+
H
0 刻度,后来又逐渐增大。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紫色,后来
又由紫色逐渐变为蓝色。结论:稀硫酸与
Ba(OH) 2 溶液发生了离子反应。
③Ⅰ 稀硫酸与 Ba(OH) 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稀硫酸电离出的 H+和 SO42-分别与 Ba(OH) 2 电离出的 OH -和 Ba 2+
反应生成 H 2O 和 BaSO4 沉淀的过程。
NaHCO 3 === Na+
+
HCO
— 3
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HCO
— 3
H
+
+
CO
2 3
—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溶液
中的置换反应等属于离子反应。
( 2)实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都是离子反应。
C.碱、盐可能含氧,酸一定含氧
D .盐一定含金属元素,酸、碱不一定含金属元素
1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4
A .氨
B .氯化氢
C.硫酸钡
D .铜
1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 . Al 2(SO4) 3= 2Al 3++ 3SO42 - C. HI = H ++ I -
B . NaOH =Na ++ OH -
( 3)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难溶性物质生成,或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或
有易挥发性物质生成。总之,这类反应的特点就是向着降低某些离子的浓度或数目的方向进行。
【观察·思考】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向碱式滴定管和烧杯中分别注入
0.2mol
·
L
-
1
Ba(OH)
2
溶液和
0.1mol · L -1 稀硫酸各
+
OH
-
=
SO3
2-
+
H
2O
18.下列各组离子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
+
Na
、
Mg
2
+、
Cl
-、
OH
-
B
.
H
+、
Ca2+
、
CO32-
、
NO
-
3
C. Cu2+、 K +、 SO42 -、 NO3 -
D.
Na+、
HCO
-
3
、
OH
- 、 Ca 2+
1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BaSO4===
Ba2+
+
SO
2— 4
( 2)弱电解质:用 “ ”
如: HF
H+ + F—
CH 3COOH
—
CH 3COO
+
H+
NH 3?H2O
+
—
NH 4 + OH
1
( 3)多元弱酸和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以第一步为主)
H 2CO 3 H 2SO3 H 3PO4 Cu(OH) 2
H
+
+
HCO
— 3
D
.
Na
2CO
3
=
Na
+
+
CO
2- 3
16.下列反应完成后没有沉淀的是
A . BaCl 2 溶液与 Na 2CO 3 溶液加足量稀 CH 3COOH B. Ba(OH) 2 溶液与 KNO 3 溶液加足量稀 H 2SO4 C. AgNO 3 溶液与 Na2CO3 溶液加足量稀 HCl
D. AgNO 3 溶液与 FeCl3 溶液加足量稀 HNO 3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 .亚硫酸钡与盐酸反应: BaSO3+ 2H += Ba2++ SO2↑+ H2O
B.氯气与水反应: Cl 2+ H2O= 2H ++ Cl -+ ClO -
C.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 +OH -= H2 O
D .亚硫酸氢钠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
-
HSO3
50mL ,并向稀硫酸中
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按如图装置连接好。
A
K
①按下开关接通电路,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现象: 结论: ② 挤压碱式滴定管胶管里的玻璃珠向烧杯中滴加 情况。 现象: 结论: ③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 Ba(OH) 2 溶液,观察溶液中的现象和电流计指针的变化
。 。
2
Ⅰ 稀硫酸与 Ba(OH) 2 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专题三 电解质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 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称为酸;
-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的化合物称为碱;
()
A .是电解质
B .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C.存在电子
D .存在离子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水溶液中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B.凡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物质叫非电解质
C.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D .某物质若不是电解质,就一定是非电解质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碱式电离: Al(OH) 3
Al 3+ + 3OH —
( 4)酸式盐的电离
①强酸的酸式盐在熔化和溶解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不同
熔化:
NaHSO 4
=== Na+
+
HSO
— 4
溶解:
NaHSO 4
=== Na+
+
H
+
+
SO
2— 4
②弱酸的酸式盐受热易分解,一般没有熔化状态,在溶解中电离时强中有弱
溶液中: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 .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10.下列物质中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
A . C12
B. Na
C.Na2CO 3
D .C2H5OH
11.某化合物易溶于水,但其水溶液不导电,则该化合物是(
③“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说明:此方法的关键是第二步拆,能否可拆取决于该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否符合电离的条件,是否完全
电离,在体系中是否以离子形态大量存在。
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还表示所有同一类的反应。例如:强酸、强碱之间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
NH
+ 4
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 2SO4
=2H
++
SO4
2- ;
NaOH
=
Na+ +
OH
-;
NaHCO
3=
Na++HCO
-
3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方法 1:
①“写”:写出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明确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②“断”:判断电离出的微粒中哪些能够生成沉淀、水或气体。 ③“写”:综合①和②,写出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方法 2: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
2.酸、碱、盐是电解质 (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
解质。
说明: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
A .弱电解质
B .强电解质
C.非电解质
D .不能确定
12.分别向下列各溶液中加入少量 NaOH 固体,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
A .水
B.盐酸
C .醋酸溶液
D. NaCl 溶液
13.下列关于酸.碱.盐元素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酸、碱一定含氢,盐一定不含氢
B.酸、碱、盐可能都不含金属元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