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民族团结》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11课《民族团结》,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民族团结》是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
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情况。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后两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
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
大团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
处理方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补充大量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情
况。
2.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处理方法:让学生讨论历史上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反抗外敌、
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资料,对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形成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教师讲解达成共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
纳、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大量采用同学们乐于接受的图片来讲解教材
中抽象的知识点,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三、教法学法
1. 教法分析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取:创设历史情境、图史结
合、问题导学、分组合作等方式相结合进行探究式教学,充分调动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学法分析
学生利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
结归纳等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掌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以《爱我中
华》歌曲为背景音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秀
以此导入本课。
(二)分组合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我来当老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据教学内容出示相关问题:
1. 我国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2.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民族建议,其
内容是什么?
3.介绍我国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或优越性?
我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同学负责一个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之后每组派出“小老师”
进行讲解。
在第一组的“老师”介绍之后,配以相关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
的掌握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这一分布特点。
之后请出第二组的“老师”介绍党提出的民族建议及其内容,使
学生清楚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党就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该政策
就是由少数民族的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务。此时,
老师会在屏幕上展示《宪法》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明确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以此突出本课的重点。
第三组的“老师”结合相关图示一一介绍目前我国设立的五个少
数民族自治区,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第四组的同学在讨论时由于教材内容有限,展示的答案不太完
整,此时我会启发全班学生: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
领导下,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会起到什
么样的作用?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较为完整的答案,即提高了解
决问题的能力,又再次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在同学们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掌握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
“课堂大讨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由于本问题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把握,为
了降低难度,我分层次设计了三个问题:
1.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
2.中央政权是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
3.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怎样的
贡献?
在全班同学讨论之后,教师要做好总结:a、中国在历史上长期
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
统。b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 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c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
建立了休戚与共的 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以此来解
决本课的难点。
过渡:正是由于党在政治上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使各族人
民过着幸福的生活,为了更好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党中央又
作出了什么样的经济决策呢?由此引入本课第二个内容。
活动二:“比比谁最强”——各民族共同发展
首先让学生动起来,收集他们听到的看到的国家为发展少数民族
地区都做了哪些事情。学生虽然能说出一些,但不完整。这时由教师
展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图片资料,在学生
对少数民族发展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总结促使少数
民族地区发展的五个方面,比比哪一组的同学总结的最快,最准确。
学生通过讨论,结合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他们的成果。教师
要对学生的成果做出评判,进行表扬。
这时告诉学生为了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
的支边干部,让学生介绍他们知道的支边干部。学生会提到援藏干部
孔繁森,这时可以结合图片,让学生介绍他的事迹。使学生感受到他
的人格魅力,增强德育教育。
(三)整合归纳,反馈练习
在优美的音乐中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并做出
展示。而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知识结构图,就是对知识的梳理和整合,
便于学生加深印象。
设计四道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目的是落实新《课程标准》
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四)、课外延伸,思维拓展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我向学生发出号召,作为一名中
学生,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学生合作讨论后会得出很多答
案,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将它们付诸于行动。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主要体现出了党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而作出的相关政
策,简单明了,方便学生理清本课的线索。
民族
团结
政 治 各民族 共同发展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经
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