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的作为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C. 开通京杭大运河D.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2.以下摘自一位同学的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是()A. 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 北达涿郡,南抵余杭,以洛阳为中心C. 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D. 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3.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
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名臣是()A. 程咬金B. 李世民C. 魏征D. 秦叔宝4.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留心理道”的皇帝是()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中宗D. 唐玄宗5.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A.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B. 首创殿试,创立武举C. 严惩贪官污吏D. 善于纳谏,提倡节俭6.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出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②都重视发展生产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任用贤才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7.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剩余1690多万。
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 隋末农民起义B. 藩镇割据C. 黄巢起义D. 安史之乱8.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其中“唐宗”和“一代天骄”分别是()A. 赵匡胤和忽必烈B. 唐玄宗和铁木真C. 唐太宗和铁木真D. 赵构和忽必烈9.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既对外传播先进文化,又积极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成就,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0.“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
”此诗与下列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的是()A. 鉴真B. 玄奘C. 郑和D. 马可•波罗11.唐代社会风气呈现出明显的自由开放特征,犹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下列史实不能体现唐朝社会风气这一特点的是()A. 唐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内容丰富B. 西市、东市的设立C. 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D. 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12.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 安史之乱被平定B. 黄巢起义被镇压C. 朱温建立后梁D. 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13.后晋成德节度使说:“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这反映当时怎样的历史现象()①五代十国是唐末宦官专权的延续②这一时期的开国皇帝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③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局面延续④北方政局动荡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4.“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这种现象出现于()A. 隋朝时期B. 唐朝时期C. 北宋时期D. 元朝时期15.以下是小华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图片资料。
他研究的主题是()A. 盛唐气象B. 宋代的都市生活C. 宋代经济的发展D. 民旗关系的发展1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 北宋与辽对峙B. 北宋与金对峙C. 北宋与西夏议和D. 南宋与金对峙17.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A. 卫青北击匈奴B. 岳飞抗金C. 文天祥抗元D. 戚继光抗倭18.《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 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C. 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D. 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19.在宋代,即使武将率军数十万,光复幽蓟两地,向朝廷献上胜利的捷报,也比不上状元及第的荣耀。
这说明宋代()A. 崇尚武力B. 重文轻武C. 经济繁荣D. 战争频繁20.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A. 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B. 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C. 负责全国的监察事务D. 掌管全国的财政事务21.元灭南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遭到无数次挫折和失败,甚至其大汗也命丧南宋的石炮之下。
最终南宋被灭,如果说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是因为()A. 当时南宋统治者腐朽无能,政治腐败B.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C. 是民族交融发展的需要D. 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2.如图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 ②③④①B. ③④①②C. ①②③④D. ①④③②23.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A. 郡县制B. 中书省C. 行中书省D. 尚书省24.“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描绘的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疆域?()A. 秦朝B. 隋朝C. 唐朝D. 元朝25.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 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B. 采用汉族的治国方略C. 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D. 任用汉族大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
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分裂势力都不能长久。
--川教版中国历史下册材料四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
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说出辽、西夏、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中央政府是怎样对新疆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的?(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始于哪一朝代?这个朝代管理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什么?(5)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27.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篇】材料一:______ 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一中评论是哪种选官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选官标准和官吏选拔权方面的创新性。
材料二: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行省制是哪个朝代的创新制度?分析概括材料中行省制度的重要作用。
为了治理辽阔的疆域,这个朝代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了什么行政机构?【经济篇】材料三: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请分别说出材料中三种生产工具的名称,并选择其中一种,明确介绍其主要功能。
【文化篇】材料四: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
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
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请举出唐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三位诗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能够促使唐诗繁荣的两个因素。
综合上述问题,你对创新有了怎样的认识?28.宋朝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最为发达的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造船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鸡,这比欧洲早了500年,宋代工匠还能根据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制造出船的模型,然后依据画出来的船图进行施工。
欧洲在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落后中国三四百年。
……同时,宋代北自京东路,南至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对外经济交流较前代有迅速发展。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材料二:宋代建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根据商人所申报的货物、船上人员及要去的地点,发给公凭,即出海许可证;派人上船“点检”,防止夹带兵器、铜钱、女口、逃亡军人等;“阅实”回港船舶;对进出口的货物进行征税。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宋代设立的这个专门机构是什么?宋朝设立这一机构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三:宋政府也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
“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宋王朝对民间的互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对在海外招商作出了贡献的海商,宋政府还会赐予官职。
材料二中宋政府对海外贸易持何种态度?材料四: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的对外贸易对今天我们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什么启示?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材料中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指的是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故选:D。
本题结合材料考查隋朝统一。
考查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灵活掌握隋朝统一的意义。
2.【答案】C【解析】“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开凿目的是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