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篇一:诊断学体格检查实验目录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体格检查报告一:四大生命体征?????????????????????????1 体格检查报告二: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2 体格检查报告三:头颈部检查??????????????????????????4 体格检查报告四:胸廓、肺和胸膜????????????????????????7 体格检查报告五:心脏和血管检查????????????????????????9 体格检查报告六:腹部检查???????????????????????????11 体格检查报告七: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12第二篇辅助检查报告实验报告一:X线检查?????????????????????????????13 实验报告二:心电图检查????????????????????????????15 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检查报告一:四大生命体征一、检查目标:1、熟练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2、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值及记录方法。
二、检查用物:口表、酒精棉球、秒表、汞柱式血压计、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一)体温(腋测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水银端放于腋窝顶部,用上臂将体温表紧紧夹住,测量10分钟后读数。
正常值为36~37℃。
(二)脉搏:将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置于动脉表面(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感知动脉管壁的起伏,以检查其速率、节律、大小、强弱及动脉壁的弹性等。
正常人的脉搏,每分钟60~100次,节律整齐,强度相等,其速度和节律与心跳一致。
(三)呼吸:被检查者置于坐位或仰卧位,观察胸壁和腹壁的起伏,一呼一吸算一次。
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为16~20次。
(四)血压: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取仰卧位或坐位,肘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触及动脉搏后将听诊器置于其上,需与皮肤密切接触,但不能压得太重,亦不可与袖带接触,更不可塞于袖带下。
充气并听诊,待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将汞柱升高2.6~4.0kPa(20~30mmHg),然后徐缓放气,汞柱下降2mm/秒为宜。
从听诊器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压力表上的读数即为收缩压。
在继续放气的过程中,声音突然变弱,性质突然变得低沉,继之消失;或音调不变,声音突然消失,此时压力表上的读数即为舒张压。
正常成年人收缩压为12.0~18.6kPa(90~140mmHg),舒张压为8.0~12.0kPa(60~90mmHg),脉压为4.0~5.3kPa(30~40mmHg)。
四、检查结果: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籍贯住址体温(T)℃脉搏(P)次/分呼吸(R)次/分血压(BP) / kPa( / mmHg)检查报告二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一、检查目标:1、了解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检查的内容。
2、熟练掌握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3、对检查结果能正确记录。
二、检查用物:火柴或者棉签三、检查步骤:(一)一般状态、皮肤粘膜的检查:(详见教材)(二)浅表淋巴结检查:1、检查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蝈窝。
2、检查方法:检查头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用双手分别置于耳屏前方、耳廓后方、乳突以及枕骨粗隆下方检查相应部位淋巴结。
检查颈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手指并隆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滑行触诊,触诊时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头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入深触摸。
检查腋窝时,被检查者双上肢下垂,以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由浅入深滑行触摸直达腋窝顶部。
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以左手扶托被检查者前臂,以右手向滑车上由浅如深出没,分别检查两侧滑车上淋巴结。
检查腹股沟和蝈窝淋巴结时,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3、注意事项:触摸到肿大淋巴结时,应注意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瘘管等,并应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四、实验结果: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住址检查日期一般状况发育:正常不良超常营养:良好中等不良恶病质面容:无病容急性病容慢性病容其他:表情:自如痛苦忧虑恐惧淡漠体位:自主半卧位其他:步态:正常不正常()神志:清楚嗜睡模糊昏迷谵妄配合检查:合作不合作皮肤粘膜色泽:正常潮红苍白紫绀黄染色素沉着皮疹:无(类型及分布)皮下出血:无有(类型及分布)毛发分布:正常多毛稀疏脱落(部位)温度与湿度:正常减退水肿:无有(部位及程度)肝掌:无有蛛蛛痣:无有(部位及数目)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肿大(部位及特征)检查报告三一、检查目标:头颈部检查1、了解头颈部检查的内容。
2、熟练掌握瞳孔、鼻窦、咽、扁桃体、甲状腺、气管的检查方法。
3、对检查结果能正确记录。
二、检查用物:手电筒、压舌板、酒精棉球、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一)头部检查:1、瞳孔:①注意瞳孔的形状、大小,双侧是否等大等圆。
②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用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双侧瞳孔迅速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用手隔开双眼,用光刺激一侧瞳孔,观察对侧瞳孔缩小的情况,正常时,当一侧受光刺激,对侧也立即缩小。
③调节与辐辏反射:嘱被检查者注释一米以外的目标(手指),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20cm处)。
正常人此时瞳孔逐渐缩小,同时两侧眼球向内聚合。
2、鼻窦:①上额窦:双手固定于被检查者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
②额窦:一手扶持被检查者枕部,另一手置于眼眶上面内侧用力向后按压。
③筛窦:一手扶持被检查者枕部,另一手拇指置于鼻根部与眶内角之间向筛窦方向加压。
④蝶窦:因解剖位置较深,不能在体表进行检查。
3、咽及扁桃体:被检查者面向光源,头略后仰,在张口发“啊”音时,用压舌板压舌前2/3与舌后1/3交界处。
此时软颚上抬,即可看到咽颚弓、软颚、颚垂、扁桃体及咽后壁。
扁桃体肿大一般分三度;不超过咽颚弓者为Ⅰ0;超过咽颚弓者为Ⅱ0;肿大的扁桃体达咽后壁中线者为Ⅲ0。
4、头部其他检查:(详见教材)(二)颈部检查:1、甲状腺:触诊是主要检查方法,触诊包括甲状腺峡部和甲状腺侧叶的检查。
触诊时应注意甲状腺的大小、质地、是否对称、有无结结、压痛及震颤等。
甲状腺触诊时动作宜轻柔,避免由于重压引起疼痛、咳嗽、憋气等。
触诊甲状腺峡部:被检查者取坐位,医生站于被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被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往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可感此软组织在手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厚、肿块等。
触诊甲状腺侧叶:嘱被检者头稍前屈,并偏向检查侧以松弛皮肤和肌肉。
1、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四指放在颈项部,另一手示、中指放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甲状腺。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2、后面触诊: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拇指放在颈项部,另一手拇指放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甲状腺。
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篇二:诊断学《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学时数:90理论环节学时数:54 实践环节学时数:36 学分:5.6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先修课程:基础医学课开课单位:医学院临床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只要研究领域是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发生规律和机制,建立诊断思维程序。
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归纳资料,作出一个正确的诊断。
是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各学科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因此,诊断学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本学科的性质、任务。
了解病人的主诉、体征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了解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了解心电产生的机理和心电向量的概念。
了解X线的产生机理及临床应用原理。
了解超声波的临床应用原理,超声波临床应用范围。
2、认识学习诊断学的重要性。
3、熟悉常见症状的病因,临床常用实验室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熟悉心电图机的操作。
熟悉影像检查临床意义。
熟悉心房、心室肥大及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熟悉临床诊断的内容。
4. 掌握常见症状、体征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系统的问诊和体检方法,掌握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
掌握正常心电图的测量及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掌握正常胸片的特点及常见疾病X线的表现。
掌握医疗病史采集的方法及书写。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多媒体、课件、投影等。
三、理论教学内容绪论教学重点难点:1.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2.临床诊断的内容。
教学内容1.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学习诊断学的目的、方法与要求。
2.熟悉诊断学的内容。
熟悉临床诊断的内容。
3.掌握症状、体征的概念。
第一篇常见症状教学重点难点:常见症状(发热、呼吸困难、胸痛、腹痛、水肿、咯血、呕血、便血、黄疸、意识障碍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1、了解发热、疼痛、水肿、呼吸困难、咯血、发绀、呕血与黑便、黄疸、意识障碍的的发病机制。
2、掌握发热、疼痛、水肿、呼吸困难、咯血、发绀、呕血与黑便、黄疸、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3、熟悉发热、疼痛、水肿、呼吸困难、咯血、发绀、呕血与黑便、黄疸、意识障碍的病因、伴随症状。
熟悉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的临床特点。
4、掌握稽留热、驰张热、咯血、发绀、呕血、呼吸困难、黄疸、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的概念。
掌握心源性水肿和肾源性水肿的鉴别,掌握呼吸困难的常见类型、临床特点及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
掌握咯血与呕血的区别。
掌握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鉴别要点。
第二篇问诊教学重点难点:问诊的内容教学内容:1.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3.熟悉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2.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2.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第三篇检体诊断教学重点难点: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及临床意义。
2、生命征。
3、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皮疹、出血点及紫癜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4、颈部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5、正常成人胸及肺部异常体征。
6、心尖搏动、心脏震颤、心脏浊音界的临床意义,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内容(心音、附加音、心脏杂音),肝颈静脉回流征、周围血管征、异常脉搏概念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