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概论
一、实验诊断学及其进展
(一)基本概念
实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laboratry science)在国内习惯称为医学检验学。
它是一门包括多专业的边缘性学科,是临床医学中在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预防方面必不可少的实用性学科。
从应用常
目;
检验医学的任务是使用仪器、试剂、方法对标本/样品进行检测,并做好质量控制,为临床提
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三)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检验科(或实验诊断中心)的专业设置
1、临床生化检验专业:用分光光度法、电泳法、离心分离法、色谱法、电极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测定人体血液和体液中的各类代谢物、酶类、水盐血气、内分泌激素、
治疗药物浓度、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
2、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原抗体反应或各种免疫标记技术检测血液和体液中的内分泌激素、血药浓度、肿瘤标记物、各类传染病抗原抗体、细胞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检验的范围,而且免疫学方法也可以用于生化、微生物、血液等项目的测定。
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对人体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血清学反应试验、
传染病抗原、抗体检测、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传染性病原体以及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检测。
4、血液学检验专业:各类血液细胞的计数与形态、分类,凝血及止血各成份及凝因子测定,
骨髓细胞形态学与组织化学染色法诊断血液病及各种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5
配型等。
6
7
1
2
要用
1)溶血标本对K+测定的影响。
2)采血不畅(部分凝固)时对血小板与凝血因子测定的影响。
3)输液污染对K+、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4)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对结果的影响。
如葡萄糖的分解,RBC代谢对血气的影响,细胞内外离
子交换引起K+浓度的改变等。
5)尿液放置时间过长,红细胞溶解;24小时尿防腐剂的正确使用等。
6)采血时间的影响,如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的血糖;血药浓度的峰值与谷值的掌握等。
三、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一)实验结果的报告方式与分析
1、定性结果,用阴性或阳性表示,阳性表示时又可以写成(+)~(++++)反映阳性的强度。
2、用文字表示,如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细胞形态的描述与异常细胞检出。
3、定量结果与计量单位,按国际计量单位(SI制)
1)计数量:例如白细胞用6×109/L表示,红细胞4.5×1012/L等。
即实际有病而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率(真阳性率)。
即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率(真阴性率)。
(三)正常参考值与医学决定水平
1、正常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所有抽样组的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参考值结果来自大批量健康人的实验室调查,调查范围不仅要求标本量大,而且要考虑到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分布甚至于嗜好等因素,以求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平均值范围,供病人结果对照参考。
它可以来自有关文献,但最好各实验室有自己的参考值。
2、医学决定水平:所谓医学决定水平就是指该项结果如高于或低于某个值,有着直接的临床意义,
措施;
害;
值为(
而这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