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课题:气压带和风带 __1101指导老师:__课时:第二章第二节 __授课时间:35分钟联系方式: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基础知识,重点是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本节内容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应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既要注重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最主要的成因,更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学情分析]本节涉与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但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热力环流知识和风形成的主要动力与其在近地面和高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对其所生活空间的空气运动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降低了学习本节的难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单圈环流,三圈环流,以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2.观察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概括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分布规律.3.学生学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各个气压带的成因,并说出各气压带风带的属性特点.4.观察动画并总结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5. 学生能够说出大气环流的概念与其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实际,是简化复杂问题,探索其规律的重要方法.2.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培养学生研究地理现象的科学态度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教学难点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教具应用]课件和投影仪[课时安排]35分钟[教学流程] 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新课引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学习了这节课以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3第一段,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大气环流?2.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1.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2.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板书一、大气环流与意义[引入] 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知道,典型的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今天我们首先要想学习的是第一种——三圈环流.在学习三圈环流之前,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PPT展示热力环流示意图〔A点受热,B、C点冷却〕,设问:如果A点换成赤道,B、C点换成极地,那么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热力环流?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探究活动一.板书二、三圈环流首先,假设地表均匀,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大气将如何运动〔以北半球为例〕?请同学们完成书上P33页图2.9[学生讨论回答]略.投影仪打出图片教材图2.9第一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由于两级地区比较冷,赤道地区比较热,由此,赤道地区做上升运动,两极地区做下沉运动,形成了单圈环流.板书 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的活动部分,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学生:不能,因为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运动的.师问:同学们说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运动的地球上大气受几个力的作用?学生:略.教师讲解:下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匀,来研究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第二步假设:①地球自转②地表均一③太阳直射点赤道〔不移动〕师生互动〔备注:师生互动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讲解:图一,赤道到北纬30度范围内师问:我们先以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也就是赤道到北纬30度范围内的环流为例,赤道地区由于受热,空气做什么运动?生答:上升运动师问:对,那么此处会形成什么气压带?生答:低气压带师问:也就是书上所说的赤道低压带.那么到高空之后,空气一部分向北移,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什么风?生答:西风师问:在30度的上空空气堆积下沉,使得在30度形成什么气压带?生答:高气压带师问:对,我们看到课本上,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副热带高压带.图二,北半球范围内师问:赤道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空气做什么运动?生答:上升运动师问:那么近地面形成什么气压带?生答:赤道低压带师问:赤道高空气流一部分北上,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风,然后在30度附近做下沉运动,这样就在30度附近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于是在北纬30度与赤道之间就存在着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 ,形成什么风?生答:东北风师问:对,也就是书上所说的东北信风.那么同样的道理,在极地地区,空气做什么运动?生答:下沉运动师问:很好,于是在极地地区就形成极地高气压带.然后一部分气流南下,和30度处北上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什么气压带?生答:副极地低气压带.师问:回答的很好.这样在30度和60度之间也形成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在中纬度地区就形成了什么风?生答:西风师问:对,也就是书上所说的盛行西风.在北纬90度和60度之间同样也形成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了?生答:极地东风.师问:非常正确.那么通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地球上共形成了几个环流圈呢?分别是什么?生答:有三个,即:A.低纬环流圈 B.中纬环流圈 C.高纬环流圈.[板书] 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备注:请同学们将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画在笔记本上〕思考: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请同学回答.师问:刚刚我们讨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那么接下来请大家自学书上P34、35,思考如果在南半球会怎样?试画出全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学生讨论,并找一位同学上台画出全球示意图,其他人在草稿纸上画〕〔老师巡视,提示同学们注意首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尤其注意在画风向的时候注意地转偏向力〕〔三分钟〕带领同学们一起检查黑板上板书的示意图.[总结概括]由于大气环流,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师问:注意,南北半球都有盛行西风,那么它们是否有什么差别呢?生答:风向不一样师问:对,北半球盛行的是西南风,北半球盛行的是西北风.同样的,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也有相似的差别.师问: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气压带风带分布有何规律?如何记住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讨论一下.请同学回答.答案由PPT展示.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自行消化.〔老师下去给同学们做指导,提醒大家不要死记硬背,注意结合气压梯度力以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进行分析记忆〕第三步假设:①地球自转②地表均一③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启发提问]我们了解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之后,那么它们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呢?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探究活动,假设地球自转,地表均一,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师问:我们先看第一幅图,这幅图显示的是太阳直射赤道,全球低压带风带还是南北对称分布,当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回归线的位置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答:向北移动师问:对,这是赤道低气压带,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再看第三幅图,当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南回归线的位置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答:向南移动.师:对,我们可以看到赤道低气压带向南移动,同样的副热带高压带也发生了南移.师问:看完了这三幅图同学们想,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到底对全球气压带风带有什么影响呢?下面老师将通过一个动画为大家展示.〔分别展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不同时期气压带风带位置〕通过这样一个展示相信大家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教师总结]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有季节移动,使气压带和风带也产生了移动,在北半球一般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板书 3.假设地表均匀,在地转偏向力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作用下,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课堂练习]1、PPT展示题目,带领同学们进行分析.题目:〔1〕30-40度之间的气压带的名称是?副热带高气压带〔2〕该气压带整体北移还是南移?北移,原本副高的位置应该是在北纬30度附近〔3〕此时北半球是什么季节?夏季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有用信息.[课堂小结]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课后作业]PPT展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