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通过绘制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说出其特征。
(综合思维)2.利用地图,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区域认知)3.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简述主要气候区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地理实践力)4.树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观念,说明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观)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1.气候的形成: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气候特征:全年皆夏,气温季节变化小,年平均气温在26_℃左右。
全年多雨,分配比较均匀,年降水量大多在2_000毫米以上。
3.气候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是世界主要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4.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森林高大茂密,生物种类丰富,是世界上植物生长率最高的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
土壤为砖红壤,化学风化强烈,在一些地区可形成厚达数米至十数米的风化壳。
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1.气候的形成:在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空气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2.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较小;全年湿润,冬雨较多,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_000毫米。
3.气候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4.气候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群落外貌上的季相更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显著特征。
春季萌叶抽枝,夏季枝叶茂密,秋季树叶凋落,冬季完全无叶。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1.气候的形成: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2.气候特征: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气流下沉,干旱炎热;冬季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受西风带控制,暖湿多雨。
3.气候的分布: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还分布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好望角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和西南海岸等地。
4.气候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许多树木的叶子坚硬,叶片不大,叶面多有“蜡质层”,常覆盖茸毛,有些植物的叶子甚至退化或缩小变成刺。
四、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热带草原气候1.气候的形成: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气候特征:当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当信风带控制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
全年降水较多,年降水量为750~1_000毫米。
3.气候的分布:非洲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东部和南部,南美洲巴西等地。
4.气候对植被景观的影响:植被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又称萨瓦纳。
湿季高温多雨,草原一片葱绿;到了干季,天气燥热,一片枯黄。
(1)热量带为温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小于零摄氏度。
()(2)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3)所有森林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4)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树干和树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以减少蒸发。
()(5)我国新疆的典型植被是()A.温带森林B.温带草原C.温带荒漠D.亚寒带针叶林[提示](1)×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零摄氏度。
(2)×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3)√热带雨林树木高大茂密、种类丰富,垂直结构丰富。
(4)×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树干和树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以御冬寒。
(5)C[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以温带荒漠为主。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每年6~9月的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
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和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问题1(区域认知)你知道这里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吗?提示: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湿季水草丰美,干季草类枯黄。
问题2(综合思维)这里的气候是如何形成的?提示: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归纳提升]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如下表所示: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分布规律单一热带雨林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全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气压带、风带控制气候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拓展延伸]气候类型的判定(1)根据气温曲线判断南北半球——以“形”定“位”。
依据曲线形状因素变化结论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波峰状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波谷状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2)根据气温判断其所属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热带型亚热带型温带型寒带型气温指标最冷月均温>15 ℃最冷月均温介于0~15 ℃之间最冷月均温<0 ℃,最热月均温>18 ℃(温带海洋性气候例外)最热月均温<10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3)根据降水分析其所属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冰原气候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上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A(2)D[第(1)题,图中的风带位于北纬30°~60°之间,该纬度带为西南风,故图中①风向正确。
第(2)题,大陆西岸常年受西南风影响,形成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与气候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
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
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问题1(综合思维)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提示: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问题2(区域认知)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提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问题3(地理实践力)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提示:存在。
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
[归纳提升]植被与气候植被类型对应气候景观特征森林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常见茎花、板根等景观常绿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阔叶林性湿润气候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呈针叶状,以抗寒抗旱草原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荒漠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与结构温带荒漠温带大陆性气候2.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
读图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1)A(2)C[第(1)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A正确。
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人地协调观: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前“能掐会算”季风活动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历经28年,7次远航,出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和美洲,堪称史无前例的航海之旅。
研究表明,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郑和船队的航行动力主要来自季风活动。
他七下西洋所经过的地区都是全球显著的季风区,风向的季节变化不仅驱动了帆船,还带动了海流变化,为航行提供动力。
可以说,季风创造了最古老的海上商路。
正如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所写的那样: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
读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季风的原理分析一下,要顺风顺水到达目的地,郑和船队出发和返航分别选在什么季节比较好?为什么?(2)郑和的船队前后经过了哪些气候区?请描述一下这些气候区的气候特点。
[解析]第(1)题,郑和船队出发时要跨越我国的南海及印度洋海域,必须借助冬季的东北季风,才能保证顺风顺水,而返航时要从北印度洋海域东来,因此必须选择在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时。
第(2)题,该航程中穿越马六甲海域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经南亚时为热带季风气候,到达阿拉伯半岛时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冬半年的东北季风期间出发,夏半年的西南季风期间归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