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完整版)《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适用层次、专业: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学时:32 学分: 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设计构成
一、课程的教程目标与任务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及其通过意识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目的。

二、课程讲授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设计心理学概述(4学时)
1.具体内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等。

2.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并在设计中广泛拓展思路,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3.重点: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

4.说明:提高设计心理学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中的感觉和直觉(6学时)
1.具体内容:
(1)围绕“视觉生产的设计”剖析用户的感觉和知觉。

2.基本要求:
对用户的感觉和直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应用于产品设计实践。

3.重点难点:
重点:感觉
难点:知觉和知觉模式
4.说明:
通过图片测试知觉,通过测试让学生熟悉知觉模式。

(三)认知与学习(4学时)
1.具体内容:
人的认知理论以及人的记忆相关概念。

2.基本要求:
掌握设计中的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可用性设计。

3.重点难点:
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

4.说明:
设计心理与需求心理的内在交互思维模式及思维判断,最终使工业产品设计具有
可用性。

(四)设计情感(6学时)
1.具体内容:
情绪与情感的界定,情绪的表达以及情感的特殊性和层次性。

2.基本要求:
掌握情绪有哪些作用,理解设计情感的特殊性,结合设计实践,明了情绪体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
重点: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难点:情绪产生依托情感表达。

4.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心理交互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最终影响到消费者。

(五)情感设计(8学时)
1.具体内容:
情感肌肤、情感的设计策略以及设计情感的表达。

2.基本要求:
掌握通过设计使人们产生快感和恐惧感的几种方式,并能够运用典型设计作品加以说明,理解产品的“使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3.重点难点:
重点:情感肌肤。

难点:理解产品的“使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4.说明:包装设计心里的测试,结合消费心理来理解设计情感的表达。

(六)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4学时)
1.具体内容:
设计思维的分类、设计师个体的心理以及设计师面临的压力。

2.基本要求:
掌握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与联系,懂得如何提高创造力并可以应对职业压力。

3.重点难点: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相互作用。

4.说明:通过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进行理解产品设计,熟悉思维模式。

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理论方面:
掌握设计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以及用户的相关心理过程,重点掌握情感设计与可用性设计。

(二)实践方面:
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新的设计思考的角度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且运用设计心理学相关知识在设计中广泛扩展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
五、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1、考核要求:
按各章知识点要求,突出重点,兼顾其他知识点内容。

2、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组合的考核方法。

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六、课程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设计心理学》柳沙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参考资料:
《设计心理学》赵江洪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
课程简介
设计是一种思维﹑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共同加工的一种思维模式,本课程立足设计师设计心理与消费者需求心理的产品设计来传递设计情感,情感肌肤﹑情感语言及设计师的情感策略等内容。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及其通过意识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目的。

《设计心理学》共有六章,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梳理了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近年来设计-理最活跃的几个领域——可用性工程设计、情感设计和感性工学等。

第二章“设计中的感觉与知觉”将重点落干与视觉艺术息息相关的“感知觉”现象上,通过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地破解设计中的感觉(特别是视觉)与知觉。

第三章“认知与学习”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将原型、特征、图式、表象、记忆等重要原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第四章和第五章聚焦于设计中的情感,一方面对情绪和情感这一复杂心理现象进行科学解读,另一方面着眼于设计现象,总结出设计中常用的情感激发方式和表现形式。

第六章“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重点对此展开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