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与都城平面布局1.从聚落到城市的发展历程,起关键作用的在于以下两方面原因:________________。
A: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B:商业与农业C:农业生产与水资源D:农业生产与交通道路答案:D2.唐长城修建完成后,又在城市北部修建了大明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这样使长安城更壮观。
B:长安城原宫城所在地,地势低洼,因此选择了地势高的龙首原修建了大明宫作为新的宫城。
C:因为保卫长安城的禁军在北面,新修建的大明宫更安全。
D:政治需要答案:B3.中国古代城市中实行的里坊制,从________________彻底废除。
A:汉代B:北宋C:明代D:唐代答案:B4.古人经常称南京城具有“虎踞龙盘”之势,那么“虎踞龙盘”的地理形势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A:钟山B:秦淮河C:玄武湖D:淮河答案:A5.北京城“凸”字形的城市形态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
A:清朝B:明代中晚期C:元代D:明代答案:B北方移民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技术贡献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发生在_①_时期,北方人南迁为南方增加了②_,也带来了北方人种植水稻的_③_____,为水稻_④__做出重要贡献。
A:①明朝② 劳动力③施肥技术④ 排水技术B:①唐朝② 劳动力③ 除草技术④ 施肥技术C:①宋朝② 劳动力③ 灌溉技术④ 播种技术D:①唐宋时期② 劳动力③移栽技术④ 插秧技术答案:D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所在地区位于___________。
A:江浙一带B:太湖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带C:江南地区D:闽浙地区答案:B3.冬小麦属于_①_作物,这一生长期对于南方实现_②____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越冬②稻麦一年两熟B:①春播②稻麦一年两熟C:①夏播②双季稻D:①越冬② 稻麦两年三熟答案:A4.中国历史时期南方一年两熟制,主要实行稻麦轮作A:错B:对答案:B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向江南是对亚热带水乡农业全面开发过程,北方南下移民参与所有农业活动的同时,并成为水稻插秧与稻麦复种两项技术的携带者与推广者,这两项技术结束了江南地区火耕水耨的粗放农业,并将土地利用率从___________提升至___________,又提升至___________。
A:25%,50%,100%B:50%,100%,200%C:100%,150%,200%答案:B绪论单元测试1.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包括:A:具有主权的岛屿B:大陆疆土C:领海D:领空答案:B2.历史时期中国的版图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图为基础的。
A:对B:错答案:B3.罗塞塔碑上有以下哪几种文字:A:拉丁文B:阿拉伯文C:古希腊文D:古埃及文答案:CD4.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文化之地,代表的空间是中间之地。
A:错B:对答案:B5.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创办了_①_与_②____,成为现代历史地理专业的开端。
A:①地理学会② 地理研究B:①禹贡学会② 地学杂志C:①地理学会②地理学报D:①禹贡学会②《禹贡》半月刊答案:D6.侯仁之先生认为历史地理研究_______的地理。
A:昨天、前天B:现在C:未来D:今天、明天答案:A空间与战略——中国古代军事地理进程1.中国古人谈到军事问题,提出“____①_____”,具有_②_与_③___两项地理特征。
A:①根本之地② 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③天府之国的物产B:① 战略基地② 天险③ 丰富的物产C:①根据地② 良好的交通道路③人口众多D:①起事之地② 平原③ 天险答案:A2.秦汉以前“关东”,指________________以东地区。
A:山海关B:函谷关C:崤关D:武关答案:B3.关中地区被古人称为_____①_____,由于这里土壤肥沃,被张良称为_②___。
A:①陕西② 鱼米之乡B:①雍州② 十三朝古都C:①长安② 天府之国D:①八百里秦川② 天府之国答案:D4.战国晚期________为秦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A:张仪B:苏秦C:范雎答案:C5.明清之际文人顾祖禹认为“南得_①_则足以拒北,北得_②___则南不可复保”。
A:① 淮② 淮B:① 淮② 江C:① 江② 淮D:① 淮② 河答案:A东边是海洋,西边是沙漠——一带一路与中国1.2017年一带一路峰会,习近平主席报告中提到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到过中国________________港。
A:扬州B:广州C:泉州D:南京答案:C2.历史时期“一带一路”是中国通向域外的两条主要道路,但是在这两条道路上充当文化与物质传播的主角,不是______ ① __________而是________②________。
A:①外国人② 中国人B:① 中国人② 阿拉伯、波斯商人与草原民族C:① 阿拉伯、波斯人② 蒙古人D:①游牧民族②蒙古人答案:B3.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为中国本土驯化而成的农作物。
A:小麦,水稻,大豆B:谷子,黍,水稻C:小麦,粟,大豆D:黍,小麦、水稻答案:B4.明清两代是中国人口大幅度增值时期,清代人口增殖尤其显著,清朝末年达4亿多。
A:错B:对答案:B5.下列农作物哪一项不是在明代传入中国A:棉花B:甘薯C:辣椒D:玉米答案:A第一章测试1.疆域是在历史进程中,经过多次境域伸缩与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政治领属空间A:错B:对答案:B2.法国人儒勒·格鲁塞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国》中清楚地指出:“乾隆皇帝对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尔的吞并,标志着实现了中国自班超时代以来的十八个世纪中实行的亚洲政策所追随的目标,既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
A:对B:错答案:A3.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无论疆土局限在农耕区之内,还是迈出农牧交错带向非农业区域延伸,民族之间的交融始终贯穿其中,因此疆域既是历史产物,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并非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功绩A:错B:对答案:B4.“中国”一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从1689年A:中俄《瑷珲条约》开始B: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C:中俄《北京条约》开始答案:B5.“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中A:何尊B:甲骨文C:《尼布楚条约》D:《禹贡》答案:A6.____①_____不仅仅是一条自然界限,也是一条人类生产方式的界限,这条界限以东以南以_②_为主,这条界限以西以北以_③___为主。
A:① 6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② 畜牧业③ 农业B: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② 畜牧业③ 农业C: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② 农业③ 畜牧业D:①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② 畜牧业③ 商业答案:C7.中国广大国土的形成是_________的贡献。
A:国家力量B:各族人民C:政权D:汉族答案:B8.“中国”这一词汇,最初具有_①_与_②___的含义。
A:① 中心之地② 重要农业生产地区B:①中间的地方② 人口集中的地方C:① 富裕的地区② 国都所在地D:① 中心之地② 华夏文化的典型地区答案:D9.中国疆域发展经过伸缩之变,至_________进入稳定时期,成为今日泱泱大国的基础。
A:16世纪B:17世纪C:15世纪D:18世纪中期答案:D10.“中国”一词正式代表我们的主权国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从_________开始。
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伊犁条约》C:《中俄尼布楚条约》D:《中俄北京条约》答案:C第二章测试1.西周经过分封,天子名义拥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分封制下国家分属于各自拥有实权的受封者,天子、诸侯、卿大夫皆为有土之君,因此天下、国、家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A:对B:错答案:A2.宋辽夏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代,不但三个政权都试图一统天下,且均自认为正统,在这样的背景下遥领、虚封出现了A:对B:错答案:B3.“随山川形便”依凭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物作为行政区边界,使行政区与自然地理区保持一致的划界方式A:对B:错答案:A4.推恩令是 ________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
A:汉宣帝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答案:C5.州固定成为一级行政区发生在________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汉末年D:西晋时期答案:A6.分民而治是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
A:集权制B:郡县制C:郡国制D:分封制答案:B7.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于地方官员的监督,在全国设置了_①_个监察区,派_②____定期考察官员。
A:①11 ② 大臣B:①16 ② 官员C:①13 ② 刺史D:①15 ② 宰相答案:C8.东汉末年将作为监察区的州改为行政区,这时全国出现__________三级行政区。
A:省、州、县B:州、郡、县C:省、府、州D:府、州、县答案:B9.今日陕西省的版图具有__________的区划特征。
A:随山川形便B:犬牙交错C:依山川大势D:插花答案:B10.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制,对于地方行政区实行__________的政策。
A:中心分离、区划交叉B:犬牙交错C:分权D:随山川形便答案:A第三章测试1.辽西走廊狭窄的地形使道路的南北两侧乃至于中部,均有控制道路、依险设关的条件,山海关位于走廊南端,明代广宁(今辽宁北镇)地处北端,宁远(今辽宁兴城)位于中部。
由于辽西走廊对于华北、东北两地的重要作用,明清之际主要战事均发生在这一道路沿线及周邻地区A:对B:错答案:A2.散关是金牛道中险要的关隘,穿过散关道路分为两支,一支进入成都平原直指成都,另一只沿嘉陵江经阆中、南充至重庆A:错B:对答案:A3.西汉时期开通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的设置开始。
A:对B:错答案:A4.经过今山东临清的运河是:A:元代B:宋代C:隋唐答案:A5.诸葛亮北伐选择的祁山道,是从汉中通向甘肃__________一带的道路,这条道路运输比较方便。
A:张掖B:天水C:敦煌D:兰州答案:B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的时间是__________。
A:公元前107年B:公元前127年C:公元前119年D:公元前138年答案:D7.“丝绸之路”进入新疆由数条道路组成,其中_____①_____与②__形成最早,西汉时期已经形成。
A:①北新道② 新北道B:①西域北道② 西域南道C:①吐谷浑道② 草原丝绸之路D:①吐谷浑道② 西域南道答案:B8.北宋时期扬州也被称为__________。
A:京口B:钟山C:瓜洲D:广陵答案:C9.长江南岸的各大支流形成的航道,__________利用较晚。
A:湘江B:沅江C:澧水D:赣江答案:D第四章测试1.史前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遗址分布图,在河北平原的腹心地带是一片空白,这是黄河行经河北平原,注入渤海,每当汛期河道呈现漫流状态的结果A:错B:对答案:B2.科学研究证明,在黄土高原的总侵蚀量中自然侵蚀最低占70%,加速侵蚀最高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