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

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

蕉岭中学2015届二轮复习学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
【学案略语】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句式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这一考点考查知识面较广,可能涉及到高中阶段所需掌握的全部特殊文言现象:实词(通假字、偏(同)义复词、偏义副词<见、相>、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18个)、兼词(诸、焉、盍、叵、耳)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固定句式),本学案将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构建文言文考点知识框架,训练同学们的采点得分意识,帮助同学们多得分、得高分。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修改常见的翻译失误(在原句中改)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误译:晋国侯爵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待。

晋国国君和秦国国君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待。

2.把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

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了。

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能把今义当古义。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因为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他为上卿。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不吝啬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要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司马光《赤壁之战》)
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孙权把曹操的书信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

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误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9.应当译出的词语却遗漏了。

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孔子说:“学习后要按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倒装句较多,这类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自我诊断】做完练习之后,你可知自己在本考点的不足在哪?好好反思,拿起你的笔,写下
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
温馨提示: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第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
第二:字字落实,以为主,以为辅
字字落实包括:实词翻译要准确,虚词翻译要明白,句式翻译要恰当,语气翻译要妥帖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1)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即专有名词保留);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2)补:省略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3)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5)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具有资成分调正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6)选:根据文意选,选用文言词恰当的意项。

记忆口诀:专有名词留,省略部分补。

倒装句子调,无义虚词删。

单音古词换双音,根据文意恰当选。

【边练边悟】翻译下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祖(曹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

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wāi)口。

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译:_______________
②乃阳败面口。

译:_______________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译: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他的叔父屡次向曹嵩报告(太祖之事)。

②于是假装容貌毁坏嘴巴歪斜。

③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蒙啊!
曹操小时候喜欢飞翔奔跑的动物,放荡不羁。

他的叔父屡次向曹嵩报告(太祖之事)。

曹操知道后,很担忧。

后来,他在路上遇到这位叔父就假装容貌毁坏嘴巴歪斜。

叔父觉得奇怪,忙问他原因。

他说:“我是忽然中风了。

”叔父马上把这件事告诉曹嵩,曹嵩吃了一惊,连忙叫唤曹操过来,却见他好端端的,面貌如往常一样。

曹嵩问他:“你叔叔说你中风,难道他说错了?”曹公说:“我本来是没有中风的,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蒙啊。

”于是,曹嵩怀疑他的弟弟说谎。

自此之后,曹公的叔父每次在曹嵩面前讲他的过失和不是,曹嵩都不太相信。

于是,曹公就更加得意妄为了。

【边练边悟】翻译下文中画线的句子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译:_______________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译: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①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②有时私下(间或)召见向他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

翻译:有一次宋濂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 太祖派人暗中观察。

第二天, 太祖便问宋濂昨天喝酒没有, 请了哪几位客人, 吃些什么。

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太祖笑道:“说得对, 你没有欺骗我。

”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 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 并说:“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 我了解他们, 而对那些不善之人, 我不了解他们!”
【边练边悟】翻译下文中画线的句子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文不识,人名。

①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译:_______________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_______________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居家有灯烛却照不到,匡衡于是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光亮,打开书照着光来读书。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文不识,有钱且多书。

匡衡就给他做雇工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匡衡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边练边悟】翻译下文中画线的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①及返,市罢,遂不得履译: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译:
译文:有一个想去买鞋的郑国人,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却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鞋子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