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8.《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精读引领课8《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文章采用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体现出了20世纪人类利用科技取得的非凡成就;为了增强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文章还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发现、发明”等词语。
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简洁的表达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简洁的表达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学习过程:一、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
他就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坐端正,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师:知道什么是“世纪”?(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连续的一百年为一个世纪,1900-1999年是20世纪)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谁?生:我想到了神话中的神仙、孙悟空、妖魔鬼怪……4.大家的联想很丰富!那,我们这篇课文中是谁来呼风唤雨呢?生:当然是人类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让20世纪成为一个——生齐: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品读课文,感悟方法1.那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是科学让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3.4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相关句子,简单写下你的体会。
(提醒写字姿势)(1)生自读学习。
(2)全班交流。
刚才,老师发现大家不仅读得用心,圈画得也很仔细!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预设一: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①生读句子,谈感受。
谁还画了这个句子,你的感受是?师:咱们一起来看他们找到的这段话。
老师还有个发现,这段话有“发现”和“发明”这组词,你能告诉老师,它们有什么区别吗?生:发现是指……发明是……师:你们理解得很准确。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不同。
简单地说,发现是看到或找到原来存在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就是创造出新的事物或者是新的方法。
你瞧,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呀!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②我们接着谈,还有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你还画出了哪些句子?)预设二: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读句子,谈感受。
人类太了不起了!有那么多的发现和发明。
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了……师:孩子们,仔细读仔细想,这些科技成就哪些是人类的发现?哪些又是发明呢?生:……师:你很厉害!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发现和发明了。
这句话前半句是写发现,后半句是写发明,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条理十分清楚。
为了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成就之大,像这样把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出来,这是什么说明方法呢?生:举例子师:是的,咱们在三年级学习《太阳》一文时,已经接触过这种方法。
请你把举例子这种方法批注在第四段旁。
④师:同学们,再关注这段文字,这里有一个分号和等字,老师把它们变换一下,你读出了什么?生:20世纪科技方面的成就还有很多。
人们的发明和发现还有很多……师:是的,除了文中所列举的这些,还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呢?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一说,20世纪人类还发现了什么?20世纪人类发现了。
20世纪人类发明了。
师:你们了解的还真不少!正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舒适、方便。
这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在那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里,人们只能——学生读: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20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让人们的美好愿望变成了现实。
古人幻想中的“千里眼”就是现在的?生:电视机,天文望远镜师:“顺风耳”呢?——电话、手机、广播……师:那,什么让我们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飞机、飞船、火箭……⑥师:在短短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科学让神话中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文中,作者引用一句古诗来形容这一变化,是: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边读边想这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生:……师:你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是呀,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万树梨花的竞相绽放。
作者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让我们再合作着读读这两段文字,再次感受这两种社会的不一样。
男生读黑色,女生读蓝色。
男生: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女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读到这儿,你发现了吗?文章的题目明明是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却还写了古代的农耕社会,这是为什么呢?生:作者这是用两个社会进行对比,让我们……只有这样写才……师:你们读懂了作者的内心。
作者运用的这种说明方法就是作比较,看谁还记得和老师一起批注。
(学生在书上第三自然段旁边批注)作者正是运用这种说明方法,进行古今对比,突出了两种社会的不同特点,让我们强烈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感受到了是科学技术让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同时也领悟到了作者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
三、迁移运用其实,这些说明方法在科普类的说明文中是经常用到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53页,默读《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想一想: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你画出相关的句子,并简单写写体会。
出示1.生自读学习。
2.小组交流。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读完了,请读完的同学按照屏幕上的汇报方式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出示:飞船上的乘客是。
我找到的句子是,我从中体会到。
3.全班交流。
(1)师: 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预设一:生:请大家看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第二段,这里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我从中感受到经过太空之旅的茄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师:你的表述很清楚。
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师:你很会抓关键词。
在说明文中,经常会用到“如、比如、譬如、打个比方说”等提示性的词语来进行举例说明。
预设二:师:我们接着交流,你还画出了哪些句子?生:请大家看到第三段。
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让我感受到……。
师:一起来关注这段话,从哪里看出这是举例子呢?生:例如……师:这样举例让我们感受到……生:经过太空之旅的蔬菜更加好看,也更加有营养,有益健康预设三:题目——拟人,设问,列数字师:小结。
同学们看,这篇文章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太空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经过选育之后果实的用途介绍清楚、具体了。
四、拓展延伸1.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两篇文章,学到了作比较和举例子两种说明方法。
现在请你大显身手,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写一个片段,介绍介绍科技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大家可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来介绍。
(1)生写。
(2)全班交流。
好,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写完了,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文章?(3)汽车(评价:你运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出了汽车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2)冰箱(你也很好地运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冰箱带给我们的方便。
)(3)电脑(你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清楚地介绍了电脑带给你的方便。
)(4)空调(你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空调带给我们的舒适。
)同学们,你们字里行间流露出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20世纪,人类虽然获得了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不断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人类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进入21世纪从2000年到2017年,人类又让火星车在火星登陆,发现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证据。
还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
发明了安全稳定的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眼镜、鞋子手机、自动洗狗机等等科学成果。
师:短短的十五年人类的发明和发现还不止这些。
课下,请大家自由阅读主题丛书4《一生的珍藏》中《神奇的科技》单元,关注作者的说明方法,画出你感兴趣或者有疑问的句子,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是21世纪,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畅想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出示:21世纪是 世纪。
)你也来当一个小小发明家,展开你的奇思妙想,课下同学们互相交流交流。
板书:人类 举例子20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 作比较科学技术 发明发现……21世纪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共享教案主备人初备教案个案生成1 个案生成2主备人课时 1 使用人使用人教学内容呼风唤雨的世纪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资料搜集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具准备ppt课件教法自主探究学法读一读、议一议、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师: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
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