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我国信托业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信托业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财会通讯 ・学术版 !""# 年第 $ 期
我国信托业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徐绚丽 王 芸
(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 摘要: 本文从中国信托业的现状出发, 从经济环境、 社会信用、 市场定位、 法律法规等角度, 分析信托投资公司 —增强监管机制、 创 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中国信托业的实际情况, 提出解决问题、 加速信托机构健康发展的途径—— 新信托产品、 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等建议。 关键词: 信托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 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 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 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 定目的, 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行为。在信托行为中, 一般涉及三方当事人: 委托人是指拥有财产的一方, 持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欲望; 受 托人是指接受财产的一方, 一般为信托投资公司; 受益人是指信托财产最终所有者和信托收益的所有者。 信托的起源自从人类社 会出现了私有财产, 就有了对财产的经营、 管理、 买卖、 运用、 转让、 遗赠等要求。当财产较少时, 这些事情可以由个人处理, 而当财产 较多时, 自己处理起来常常感到力所不及。这种条件下, 信托便应运而生。 一、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现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确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的 (一)混业经营时期信托业的发展与整顿 1978 年 12 月, 信托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恢复的, 在完全没有制度准备的情况下摸索前行。 从 1979 年 10 月恢复的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成立 至今, 信托投资公司先后经历了五次整顿, 其机构数由高峰时期的近千家减少到现在的 60 家左右(见下表), 可谓陷入了发展—— — 整 顿—— —再 发 展—— —再 整 顿 这 一 怪 圈 。 发 展 和 整 顿 情 况 如 下 : 第一次发展和整顿: 从 1979 年  ̄1982 年 , 整顿的重点是机构整顿。 同年,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成立。至 1982 年底, 全国各类信托机构发展到 620 多家, 1979 年 10 月中国银行成立信托咨询部, 信托业的发展掀起第一个高潮。但当时信托机构迅速膨胀而机构本身缺乏法律制约并且违章乱纪, 在业务上又超越信托范围, 变相
117
徐绚丽 王 芸: 我国信托业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的结构性矛盾为信托投资公司业务的开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 )信托业相对于基金管理公司所具有的优势。与基金管理 公司相比, 信托投资公司的基金业务范围更加宽泛, 这就使得信托投资公司在经营基金业务时, 灵活地转变投资的方向, 在更大的范 围内分散风险,这一优势显然是现今国内任何金融机构都无法比拟的,从而决定了信托投资公司在基金管理业务上的巨大发展潜 信托投资公司除了在基金管理业务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之外, 力。( 3 )信托业相对于证券业所具有的优势。与证券公司相比, 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还存在着利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的独到优势: 第一, 人才和经验优势。我国信托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 经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对企业分析和评价能力、 精通重组程序及相关法律的技术人才队伍。第二, 资金优势。信托投资公司的资金 实力并不限于自己的资本金, 因此其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居民的高额储蓄。第三, 地缘优势。由于信托投资公司为地方经济发展筹集 资金, 这使得其与地方政府和地方大型企业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从而能充分利用这地缘优势, 获得充足的业务资源。 二、 新制度下我国信托业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和远景来看, 信托业发展空间很大, 但目前仍存在诸多制约信托业发展的、 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 ( 1 )当 前经济发展和经济环境制约了信托业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经济生活水平多元化、 复杂化、 综合化程度不高, 经济关系比 信 较单调; 产权制度不明晰, 信托制度不健全; 全社会对信托业缺乏起码的认识, 对信托的需求更无从谈起。 ( 2 )社会信用严重不足。 托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财产管理制度, 而我国近年来信托业的几起几落已使信托业的信用跌入低谷, 严重影响了我国信托业 的发展。从我国信托业发展的过程看, 导致信托业陷入困境的深层次根源是社会信用不足和信用不良。这就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 果: 信托公司缺乏信托财产或信托资金的来源, 也就是说信托公司缺乏主营业务基础; 信托投资公司的信用问题不仅表现为债务支 代人理财” 付上的困难, 还表现为整个行业的信用萎缩。 ( 3 )信托业的市场定位不清。中国的信托业恢复时并未明确其“受人之托, 的市场定位, 也未明确其专门的功能, 而实践上则是以金融信托为主的混业经营, 实际上是起补充财政资金的作用。 从业务范围上比 较, 实际上是信托业的业务扩展的比其他金融业更广, 包括一些银行系统下设的信托公司, 也并没有专注信托业, 而涉足银行的主业 务。( 4 )法规配套问题。完善的信托财务会计制度是信托业规范运作和对信托公司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监管的微观基础。过去我国 信托业务的相关会计问题一直参考银行的有关规定, 没有为信托公司自己专门用于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办法和会计表格, 不能反映 信托活动的本质属性, 也与《信托法》有关规定不相适应。与信托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只有 200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金融企业会 计制度》中的一些原则性规定, 具体的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急待出台。 ( 5 )监管问题。由于我国信托业的恢复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转 型时期, 许多社会问题、 经济问题往往容易交织产生, 加之金融行业正逐步向国际开放, 两方面的改革都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将面对更 大的市场风险。 广信等信托机构的关闭、 破产, 既表明信托机构在走向市场, 面对风险的过程中, 暴露出了其弱点, 又显示出政府对过 去一向严格控制和保护的金融机构已不再给予无条件的保护, 要让金融机构独立承担自己的经济责任。 这无疑给信托行业主管部门 特别是信托机构的高层管理者带来了严峻的监控问题, 特别是风险管理问题。目前与银行、 证券、 保险相比, 信托业的监管力量过于 不良资产处理问题。在经过五次大规模的整顿之 薄弱, 既不利于信托业的发展, 又容易滋生金融隐患。 ( 6 )传统业务的收缩与整理、 后, 信托业不良资产的绝对值大幅减少了, 但部分不良资产的处理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从清理整顿过程来看, 信托业不良资产的下降 速度确实很快, 但大部分坏账的消化任务留给了当地政府。目前, 部分信托公司的盘整资产、 追索债务的工作虽还在进行之中, 尽管 这已不是信托业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但只要这些不良资产得不到彻底清理, 信托投资公司在今后经营过程中就始终存在着一定的 业务拓展问题。资金来源与运用渠道的宽窄直接决定着信托业的发展前途。从信托投资公司的资金来 隐患。 ( 7 )资金来源与运用、 源看, 尽管两个办法对其资金来源作了明确规定, 在一定程度拓展了信托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信托投 资公司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还是偏窄。 在资金运用方面, 信托业似乎什么都可以做, 较之银行和证券业的资金运用渠道更宽, 但事实 —证券经纪业务与委托贷款业务被剥离后, 目前就动产、 不动产、 股权、 专利权等财产或财产权利信 上, 在信托业主要的收入来源—— 托、 企业年金信托等新业务来讲, 信托投资公司 在 大 多 数 业 务 上 要 么 开 拓 成 本 高 , 要么根本难以开展, 面临的现实困境依然较为突 被称为是“金融高技术产业”。加 出。( 8 )人才缺乏和信托产品单一。信托业既是一个资本集约型产业又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产业, 之中国信托发展的复杂性, 非常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性理财专家。 从整体上看, 目前信托业的这些人才储备还较欠缺, 加之经过五 次大的整顿, 人才流失严重, 这是近年来信托业经营管理落后的主要原因。由于人才匮乏和对信托的运作机制没有切实的认识和体 会, 所以重新登记后的信托公司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信托品种开发。 信托业务的发展还是沿袭以前的模式, 集中在资金信托业务上,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信托机构已被称为“金融百货公司”, 信托产 信托产品创新较少, 融资规模受到限制。 ( 9 )竞争实力弱。在国外, 品种类是“可以和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的”。随着中国加入 WTO, 国外的信托机构无疑会利用这次机会抢占中国的信托市场。与国 外的信托机构相比, 我国的信托投资公司无论从资金、 业务、 人员专业素质, 还是从机构的管理方法、 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上, 都存在很 大的差距。 三、发展我国信托业的对策研究 随着金融领域的逐步开放, 国外信托机构的不断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信托业如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成为 信托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其具体措施应具有: ( 1 )加强法制法规建设。 2001 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实施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 这两项法律奠定了信托业规范发展的基础。但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却很不健 法》, 4 月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全,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相关配套法规建设。完善 信 托 法 制 , 一是完善信托登记制度; 二是完善信托受益所得税制, 避免信托双重征
1982 1988 1990 1993 1995 1996 1998 2002
620 745 339 389 392 244 239 约 60
资产总额 (单位 :人民币亿元 ) —29.30 5708.64 6182.62 4403.33
— ——
经人行批准设立的信托投资 行颁布了《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暂行规定》, 这确立了人行对信托机构的管理地位。到 1988 年 9 月, 公司达 745 家, 资产总额近 700 亿元人民币。 由于 1988 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热, 经济混乱, 通货膨胀率高, 国家开始实行紧缩的宏 从 1991 年  ̄1998 年, 分业经营政策的实施。1992 年信托 观政策。同年 10 月人行开始对信托业进行第三次整顿。第四个发展阶段: 投资公司开始大量违规拆借, 假资金委托业务的案件层出不穷, 因此 1993 年 7 月, 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 要求包括信托公司在内 的金融机构的筹备和设立, 均需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并对各级人行越权批设的信托机构进 行 全 面 清 理 。 1995 年 颁 布 的《 商 业 银 目前已基 行法》第一次真正实现了银信分立。 在随后颁布的《证券法》又进一步确定了证信分立。 第五次整顿阶段: 从 1999 年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颁布并实施。 《信托法》首次将信托的设立、 信 本完成, 整顿的重点是回归信托本源。2001 年 10 月 1 日, 托财产、 信托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 信托的变更和终止及公益信托纳入法律规范范围内。 中国人民银行于 2002 年 5 月修订并颁布了 《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 对信托投资公司的设立、 变更与终止、 经营范围、 经营规则、 监督管理与自律、 惩罚均有明确规定。 2002 年 6 月 30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 规范了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的经营行为。 (二)新制度背景下信托业的优势 第五次整顿后, 按照我国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 定 , 使信托业的业务领域跨度大、 范围广。从而信托投资公司与银行、 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相比, 其在一些领域的优势是客观存在的。( 1 )信托业相对于银行所 具有的优势。 新版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删去了老《办法》中“信托资金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 10 倍”的规定, 这是对信托投 资公司资金来源方面的明显放宽; 信托投资公司的不良贷款较银行少, 在开展贷款业务时受到的制约较少; 我国银行体系贷款所存 作者简介: 徐绚丽( 1977- ), 女, 江西波阳人,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 女, 安徽舒城人,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芸( 19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