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信托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信托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提纲)姜群一、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现状(一)信托业的改革历程比较缓慢,信托制度在逐步完善(二)自2009年以来我国信托资产规模和利润在不断增加(三)信托从业人员在不断增加,信托公司队伍在不断壮大(四)信托业务投资对象分布较广二、我国信托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内部问题1、管理水平低及人才缺乏2、缺乏核心盈利业务3、产品结构不合理4、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二)外部问题1、信托法律滞后2、缺少政策支持导致产品流通难三、进一步促进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建议(一)完善我国信托业的治理结构1、完善其股权结构2、调整董事会和智能结构3、设立独立董事完善监督指导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二)设立信托公司的盈利模式(三)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四)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五)重点发展社会公益信托服务浅谈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姜群内容提要:在金融领域,信托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通常被并称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

从1979年至今中国信托业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信托业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满足企业和个人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专业理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也迫切希望我国信托业的进一步发展。

截至2012年底,我国的银行存款91.74万亿人民币,国家的外汇储备3.31万亿美元,除了银行存款、股票市场和房地场市场以外人们也希望有更多投资的渠道,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信托业已经历了五次大的清理整顿,与其他同业三大支柱相比,呈现明显的发展劣势,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找出我国信托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从我国信托业的现状出发,从我国信托业的市场定位、政策法规、发展环境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找出我国信托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增强监管、加强创新、提升服务等保障信托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托业;治理结构;公益信托信托机构是一个按照信托制度活动的主体,而我国信托机构的主体是信托公司。

经过这几年来的整顿,我国的信托业已经成功的化解了累积20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资本也得到了充实,改进了管理,重新集合了一支专业化的队伍,为社会提供信托服务。

一、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现状(一)信托业的改革历程比较缓慢,信托制度在逐步完善1978年12月,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中国的信托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得到恢复,在完全没有制度准备的情况下摸索前行。

从1979年10月恢复的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成立至今,信托投资公司先后经历了五次整顿,其机构数由高峰时期的近千家减少到现在的60 家左右,如图1,可谓陷入了发展———整顿———再发展———再整顿这一怪圈,直到200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颁布并实施。

《信托法》首次将信托的设立、信托财产、信托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信托的变更和终止及公益信托纳入法律规范范围内。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 年5 月修订并颁布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对信托投资公司的设立、变更与终止、经营范围、经营规则、监督管理与自律、惩罚均有明确规定。

2002年6 月30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的经营行为。

在2006年上半年,我国银监会相继颁发了一下几个章程:《关于信托投资公司开展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创新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向下财产托管和信息披露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关于信托公司过渡期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等。

以上银监会的种种措施都说明了我国对信托业的重视以及决定要严格监督信托业,使我国信托业有一个完善的监管机制,使各项信托业务都有法可依。

我国的信托业发展不但促进我国经济,而且对我国金融机制原有的缺陷也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地区的经济发展看来,信托业为各地区的建设提供了资金的来源,信托公司将委托人交给其管理的闲散资金用于急需资金发展的企业上,充分优化了资源配置。

经过了几年调整,2007年信托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开始“爆发式”增长。

2007年底,信托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从上年底的3600多亿元,增长到9621亿元,重要的原因正是银信合作“打新股”产品的盛行。

以中信信托为例,其2006年底的信托资产规模仅为385.51亿元,但2007年底飙升到1961.93亿元。

2010年1月19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召开了第二届会员大会第二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银信合作业务的自律公约》。

中国信托业协会正式将2010年定为信托行业自律年。

同年8月,监管部门制定了较为重要的信托业监管法规《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信托公司须在2011年财务报表中披露其净资本和风险资本。

该办法明确了各项业务的风险资本均有相应的净资本支撑,并在2011年12月31日前达到净资本的各项要求,从而使得净资本监管成为信托公司资产规模扩张的重要约束,促使信托公司将有限的资本在不同风险状况的业务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引导信托公司根据自身净资本水平风险偏好和发展战略进行差异化选择实现对总体风险的有效控制,也迫使信托公司认清自身优势,调整资本规模,优化业务结构。

自2012年以来,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券商、基金、保险为代表的金融同业机构,被监管层赋予以类似信托公司经营方式开展同质化资产管理业务的权利,信托业的红利遭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更多的资产管理机构从更广、更深层面介入资产管理市场。

图1 我国信托公司的发展数量(1982—2012年)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2009-2012年的资料整理。

(二)信托资产规模和利润在不断增加自2009年以来,信托公司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已经连续4个年度保持了5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

2010年首次超过公募基金的规模,2012年又超过保险业的规模。

如此增速和规模,使信托业当之无愧地成为近10年来增长最快的金融部门。

根据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计算,行业人均净利润高达321万元,远远超过银行业。

而上市银行2012年人均净利最高的为北京银行,人均净利140万元,如表1。

表1 我国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长2008—2012年)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官方网站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重新登记后的信托公司约有68家,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信托资产规模总计9.45万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为257.76亿元,如图2。

2005年到2012年期间我国信托业务增长迅速,信托财产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目前已公布2012年年报的58家信托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322亿元。

我国信托业务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资金信托,截止2013年6月30日约占信托财产总额的70.83 %。

上半年67家信托公司实现经营收入350.7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59.00亿元,同比增长35.44%,2季度信托业务收入环比增长24.91%。

上半年67家信托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57.76亿元,人均利润155.66万元,相比去年同期189.96亿元的利润总额和142.76万元的人均利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5.69%,人均利润同比增长9.04%,其中信托业务收入2677599万元,占76.33%,如图3。

图2 2009-2012年我国信托资产规模和利润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2009-2012年的资料整理。

图3 我国信托资产来源资料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2012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三)信托从业人员在不断增加,信托公司队伍在不断壮大2008年53家公司总员工数为4832人,增加724人,增长幅度达14.98%。

平均每家公司的人数从91人上升到105人。

截止到2012年年底,有18家信托公司员工人数不足100人;32家信托公司员工人数在100人到200人之间;7家公司人数在200人到300人之间;超过300人的信托公司共6家。

信托公司平均人员规模为174人。

截止2013年6月份我国信托业从业人员超过1.1万人。

(四)信托业务投资分布较广工商企业一直都是资金信托的第一大投资领域,同比创历史新高,截止2013年2季度资金信托运用于工商企业的规模为2.62万亿元,占比高达29.40%,相比于去年底1.86万亿元的规模和26.65%占比,规模增长了40.86%,占比提高了2.75个百分点。

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基础产业是资金信托的第二大配置领域,今年2季度末,资金信托对基础产业的配置规模达到2.39万亿元,占比进一步提高到26.84%,相比去年底1.65万亿元的规模和23.62%的占比,规模增长了44.87%,占比提高了3.22个百分点,表明信托公司加大了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但同时也应高度警惕政府过度融资背后的风险。

证券投资是资金信托的第三大配置领域,自2012年以后,随着信托公司证券账户的解封以及证券市场长期低迷后逐步开始显现的投资价值。

金融机构是资金信托的第四大配置领域,资金信托对金融机构配置规模的较大增加,是信托公司加强信托产品流动性和安全性管理的结果。

房地产是资金信托的第五大配置领域。

由于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以及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加大,2012年开始,房地产信托占比开始降到10%以下,并退居到资金信托的第五大配置领域,如图4。

图4 我国信托业务投资分布领域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信托行业协会资料整理。

经过数次的整顿和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信托业已经积淀了深厚的社会财富,形成了巨大的信托需求和信托市场,而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理财服务供给则仅仅在近10年间才得以初步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理财需求。

即使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供给不足仍然是当前我国理财市场的主要矛盾,甚至加深了这一矛盾,理财市场的巨大需求还远未得到释放,这决定了包括信托业在内的理财行业的发展拐点还远未到来。

这就是信托业实现逆周期增长最深厚的内在原因。

而规范的信托法律制度和灵活的信托财产经营体制,使信托业总能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适时创新信托产品,从而使信托业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满足投资者多层次的理财需求方面总能赢得相对的竞争优势,这又恰恰构成了信托业实现逆势增长的外部原因。

“成长的信托市场+灵活的制度安排”就是信托业保持高速增长的秘诀。

另外相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相比,信托投资公司的基金业务范围更加宽泛,这就使得信托投资公司在经营基金业务时,灵活地转变投资的方向,在更大的范围内分散风险,这一优势显然是现今国内任何金融机构都无法比拟的;与证券公司相比,信托投资公司除了在基金管理业务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之外,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还存在着利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的独到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