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其中“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位于赣江东岸,江西南昌西北,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临江,瑰伟奇特,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
阁以文传,文以阁名,历千载沧桑而,6岁善文辞。
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
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
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
”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
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唐朝初年,当宫廷文士仍把诗歌当作点缀升平的风雅玩物时,诗坛上逐渐崛起了一批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
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而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转机。
他们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约630—680后,有《幽忧子集》)、骆宾王(约638—?有《骆宾王文集》)、王勃(650—676,有《王子安集》)、杨炯(650—693此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高佳节。
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
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
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
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5、关于“骈文”骈文:魏晋以后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文本义即是对偶文的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演变来的。
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
平仄相对,音律和谐,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导思】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翼轸.( ) 瓯.越( ) 台隍.( ) 綮戟..( ) 懿.范( ) 襜.帷( ) 胜饯.( ) 潦.水( ) 俨骖騑...( ) 绣闼.( ) 雕甍.( ) 云销雨霁.( ) 孤鹜.( ) 遄.飞( ) 睢.园( ) 邺水( ) 睇眄..( ) 虢.州( ) 南溟.( ) 帝阍.( ) 梓.泽( ) 命途多舛.( ) 宗悫.( ) 簪笏..( ) 叨.陪鲤对( ) 捧袂.( ) 2、指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的词及活用类型并解释① 襟三江而带五湖 ② 徐孺下陈蕃之榻③ 腾蛟起凤 ④ 屈贾谊于长沙⑤ 窜梁鸿于海曲 ⑥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⑦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⑧ 宾主尽东南之美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① 物华天宝 ②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③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④ 童子何知⑤ 纤歌凝而白云遏 ⑥ 怀帝阍而不见 ⑦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⑧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合作探究】1、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2、研读第1自然段。
对照书下注释,熟悉课文内容,并思考:(1) 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2) 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3) 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3、二三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6分)4、请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进行赏析。
(6分)答案:1、给下列词语注音:翼轸.( zh ěn ) 瓯.越( ōu ) 台隍.(hu áng ) 綮戟..( q ǐj ǐ ) 懿.范( y ì ) 襜.帷(ch ān ) 胜饯.(ji àn ) 潦.水( l ǎo ) 俨骖騑...(y ánc ānf ēi ) 绣闼.(t à ) 雕甍.(m éng ) 云销雨霁.( j ì ) 孤鹜.(w ù ) 遄.飞( chu án ) 睢.园( su ī ) 邺水(y è) 睇眄..( d ìmi ǎn ) 虢.州(gu ó ) 南溟.( m íng ) 帝阍.( h ūn ) 梓.泽( z ǐ ) 命途多舛.( chu ǎn ) 宗悫.( qu è ) 簪笏..( z ānh ù ) 叨.陪鲤对( t āo ) 捧袂.(m èi ) 2、指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的词及活用类型并解释① 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意动用法。
襟,以…… 为衣襟;带,以……为衣带。
) ②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③ 腾蛟起凤 (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④ 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⑤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出走)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作状,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⑦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目:名作动,看,望)⑧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副作动,都包括。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才俊。
)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①物华天宝(判断句)②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省略句)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④童子何知(宾语前置)⑤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⑥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⑦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⑧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词结构后置)【合作探究】2、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2、研读第1自然段。
对照书下注释,熟悉课文内容,并思考:(4)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历史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5)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6)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3、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轸瓯隍棨戟懿襜潦俨骖騑凫闼甍舳鹜蠡遄睢睇眄阍舛赊悫簪笏叨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第段:写,引宴会人物第段:摹万千气象,状周围景观第段:绘宴会盛况,抒第段:述,叹盛宴难再【导练】1、第一段中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6分)“,”——历史久远“,”——界域辽阔“,”——地势宏伟答案:【导思】1、轸zhěn瓯ǒu隍huáng棨qí戟jǐ懿yì襜zhàn 潦lǎo俨yán 骖 cān 騑fēi凫fú闼tà甍méng 舳zhú鹜wù蠡lǐ遄chuán 睢suí睇dì眄 miǎn阍hūn舛chuǎn 赊shē悫què簪zàn 笏hù叨tāo2、(1)地理位置、宴会主宾(2-3)阁楼壮丽、风景秀美(4-5)宴会盛况、人生际遇(6-7)身世之感、写作缘由【导练】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历史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