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会晤明眸皓齿痉孪日臻完善B.毗邻卑恭屈膝笑靥不卑不抗C.取缔一语破的矍烁愤世嫉俗D.挞伐焚膏继晷惬意一蹶不振2.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进入高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陈真特别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B.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造就了如诗如画的美景,置身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峥嵘的群峰、莽莽森林、高峡平湖和瀑布的壮美。
C.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是广博与精专的辩证会,专与博都是相对的,应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D.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不署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黑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天安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可以堪称世界建筑艺术的精品。
B.事情发生后,厂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同党支部研究,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育。
C.这种有工人、干部和技术参加的三结合小组是推动技术革新、密切干群联系、促进相互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D.文化素养的深厚对科学研究是会有好处的,更不用说对人的全面发展了。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课外阅读,要提倡学生自选自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自由自在地看才有味道。
①好比在夏季夜晚看星星②不必提出过于严格的要求③那么多的星星爱看哪颗看哪颗④教师的指导只起引路的作用⑤有的可以盯住它仔细琢磨⑥有的可以漫不经心一扫而过A.②①③⑥⑤④ B.①②④③⑥⑤ C.⑤⑥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⑤⑥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
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
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
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
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
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加班兼职、力竭声嘶的赶任务。
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越了清诗。
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意,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
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
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更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
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
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
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
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
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维肖而不维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
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
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里”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这一点从下面的评述和注释里就看得出来。
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一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恰像做算学,他们不但不许另排公式,而且对前人除不尽的数目,也不肯在小数点后多除几位。
(节选钱钟书《宋诗选注•序》)5.第1段中,作者谈了对宋诗的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诗有写得不好的,可以不选。
B.所选的宋诗中,没有可评价为最优秀的作品。
C.整体说来,宋诗的成就比元诗、明诗、清诗都高。
D.应该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宋诗的成就。
6.第2段中作者举了亚历山大大帝的例子,主要想说明的见解是A.紧跟着伟大诗歌创作时代唐朝而起来的宋代诗人担心自己没有用武之地。
B.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继承者应勇于开拓,而不能只是守成而无大作为。
C.前代的诗歌造诣传给后人,也要求后人后来居上或别开生面。
D.唐诗给宋代诗人做出榜样,宋代诗人只有勇于开拓,才能有超过唐诗的成就。
7.第2段中,作者把宋诗与唐诗联系来谈,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诗人学习唐诗在技巧和语言方面虽精益求精,但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功。
B.宋代诗人过于摹仿依赖唐诗,因而没有自己的风格和意境。
C.宋代诗人对唐诗有所继承发展,只不过在技巧和语言方面有不多的推陈出新。
D.宋代诗人在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大特变,风格和意境继承唐诗,但没有走出自己的路。
三、(9分,每小题3分)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
少与齐州人何彦先同师事学士王义方,义方嘉重之。
尝谓之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
”因改名半千。
及义方卒,半千与彦先皆制服,丧毕而去。
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
属频岁旱饥,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子良不从。
会子良赴州,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
怀州刺史郭齐宗大惊,因而按之。
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为河北道存抚使,谓齐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遽令释之。
寻又应岳牧举,高宗御武成殿,召诸州举人,亲问曰:“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半千越次而进曰:“臣观载籍,此事多矣。
或谓:天阵,星宿孤虚:地阵,山川向背;人阵,偏伍弥缝。
以臣愚见,谓不然矣。
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得天之时,此天阵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善用兵者,使三军之士如父子兄弟,得人之和,此人阵也。
三者去矣,其何以战?”高宗甚嗟赏之。
及对策,擢为上第。
垂拱中,累补左卫胄曹,仍充宣慰吐蕃使。
及引辞,则天曰:“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境外小事,不足烦聊,宜留侍制也。
”即日使入阁供奉。
前后赐绢千余匹。
五迁正谏大夫,封平原郡公。
开元初,卒。
(《大唐新语》)8.下列句中加红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与齐州人何彦先同师事学士王义方事:侍奉。
B.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馁:饥饿。
C.仍充宣慰吐蕃使充:担任。
D.不意乃在朝列意:希望。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员半千胆识出众的一组是①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
②会子良赴州,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
③三者去矣,其何以战?④及对策,擢为上第。
⑤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⑥前后赐绢千余匹。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⑤⑥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员半千青年时与何彦先拜著名学者王义方为师学习,王义方认为员半千是很难得的人才。
B.员半千任武陟县尉。
他劝县令开仓救灾民而不听,后趁县令不在开仓发放灾民粮食,此举受到上级官员薛元超的赞赏。
C.在唐高宗询问应举的人军事问题时,员半千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军战最重要的,他的见解受到皇帝赞叹。
D.员半千任宣慰吐蕃使,他被引见告别时的言行引起武则天的重视,武则天决定留下他,后来他受到重用;第II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臣愚见,谓不然矣,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得天之时,此天阵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2)题。
(8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联系全词看,“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具有什么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补写出下列句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况《劝学》)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
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____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我的信念[波兰]玛丽•居里(剑捷译)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
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
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
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
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讨。
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
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