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项目策划应用研究刘炳胜科技管理研究2006。

2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厦门大学2008 硕士论文夏永胜逻辑框架法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设计、计划和评价的工具。

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国际组织把LFA作为援助项目的计划管理和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逻辑框架〈以下简称LFA〉不是一种机械的方法程序,而是一种综合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

在后评价中采用LFA有助于对关键因素和问题作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分析。

2.3.1逻辑框架(LFU的概念1.LFA的基本概念LFA是一种概念化论述项目的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图来清晰地分析一个复杂项目的内涵和关系,使之更易理解。

LFA是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其间的关系,从设计策划到目的目标等方面来评价一项活动或工作。

LFA为项目计划者和评价者提供一种分析框架,用以确定工作的范围和任务,并通过对项目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需的手段进行逻辑关系的分析。

LFA的核心概念是事物的因果逻辑关系,即"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z这些条件包括事物内在的因素和事物所需要的外部因素。

2.LFA的基本模式lLFA的模式是一张4X4的矩阵,基本模式如表2-5所示。

表2-5逻辑框架法的模式3.LFA的常规应用逻辑框架通过对项目设计的清晰描述,更清楚地了解项目的目的和内容,从而改进和完善项目的决策立项、项目准备和评估程序。

LFA立足于项目的发展和变化,因为要获取理想的成果,必须在最大成本一效果分析中进行多方案比较。

因此,LFA把项目管理的诸多方面融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包括z〈1〉从结果来判断管理水平立项主要立足于项目的目的和目标,具体建设内容是次耍的。

项目成功与否的测定主要是判断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项目的结果是对管理的最好判别。

〈2〉从实践中学习由于项目实践中不确定因素很多,不断地从项目结果中学习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此而言,项目过程是一个学习系统。

〈3〉系统全面的分析项目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

项目的实施必然与外界环境有着关联,与各种机构和其他项目关系密切,对项目的分l析应该是全面的。

〈4〉目标合同喜各种合同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主要包括z结果和产出、严密量的外部条件和实现的目标等。

〈5〉原因和后果LFA的核心是分析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即项目不同层次目标间因果关系明确一些,项目的计划就编得好一些,执行得也顺利一些。

应用LFA进行计划和评价时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对项目最初确定的目标必须作出清晰的定义。

因此,在做逻辑框架时对项目的以下内容应清楚地描述:1〉清晰并可度量的目标;2)不同层次的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联系;3)确定项目成功与否的测量指标;4〉项目的主要内容;5〉计划和设计时的主要假设条件;6)检查项目进度的办法;7〉项目实施中要求的资源投入。

2.3.2逻辑框架法的层次和逻辑关系1.层次如表2-5所示。

LFA把目标及因果关系划分为四个层次,即:(1)目标(goal〉通常是指高层次的目标,即宏观计划、规划、政策和方针等,该目标可由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实现。

宏观目标一般超越了项目的范畴,是指国家、地区、部门或投资组织的整体目标。

这个层次目标的确定和指标的选择一般由国家或行业部门负责。

(2)目的(objectives or purposes〉目的是指"为什么"要实施这个项目,即项目直接的效果和作用。

一般应考虑项目为受益目标群带来什么,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成果和作用。

这个层次的目标由项目和独立的评价机构来确定,指标由项目确定。

(3〉产出(outputs)这里的"产出"是指项目"干了些什么",即项目的建设内容或投入的产出物。

一般要提供项目可计量的直接结果。

(4)投入和活动(inputs and activities)该层次是指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内容,主要包括资源的投入量和时间等。

2.垂直逻辑关系以上四个层次由下而上形成了三个逻辑关系。

第一级是如果保证一定的资源技入,并加以很好地管理,则预计有怎样的产出3第二级是项目的产出与社会或经济的变化之间的关系z第三级是项目的目的对整个地区或甚至整个国家更高层次目标的贡献关联性。

如上所述,在LFA中称为"垂直逻辑(vertical logic〉"可用来阐述各层次的目标内容及其上下间的因果关系,如图2-2所示。

图2-2垂直逻辑中的因果关本圈3.水平逻辑关系(hodzontal logic)LFA的垂直逻辑分清了评价项目的层次关系。

每个层次的目标水平方向的逻辑关系则由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重要的假定条件所构成,从而形成了LFA的4×4的逻辑框架。

水平逻辑的三项内容主要包括:(1〉客观验证指标(objective verifiable indicators)各层次目标应尽可能地有客观的可度量的验证指标。

包括数量、质量、时间及人员。

在后评价时,一般每项指标应具有三个数据,即原来预测值、实际完成值、预测和实际间的变化和差距值。

(2)验证方法〈means of verification)包括主要资料来源(监测和监督)和验证所采用的方法。

〈3)重要的假定条件(important assumptions)重要的假定条件主要是指可能对项目的进展或成果产生影响,而项目管理者又无法控制的外部条件,即风险。

这种失控的发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项目所在地的特定自然环境及其变化。

例如农业项目,管理者无法控制的一个主要外部因素是气候,变化无常的天气可能使庄稼颗粒无收,计划彻底失败。

这类风险还包括地.震、干旱、洪水、台风、病虫害等。

其次,政府在政策、计划、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失误或变化给项目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价格极不合理,农产品价格很低,即使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完成得再好,经济上仍过不了关,结果只有失败。

第三个不确定因素是管理部门体制所造成的问题,使项目的投入产出与其目的目标分离。

例如,一些国家的农田灌溉设施由水资源部门管理,一个具体的农业项目(包括良种、化肥、农药、农机设施、农技服务、水利灌溉等多项内容)可能因为水资源部门不合理的水量分配而大大降低效益。

项目的假定条件很多,一般应选定其中几个最主要的因素作为假定的前提条件。

通常项目的原始背景和投入/产出层次的假定条件较少;而产出/目的层次间所提出的不确定因素往往会对目的/目标层次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宏观目标的成败取决于一个或多个项目的成败,因此最高层次的前提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以某农业项目为例,如图2-3所示,项目的前提条件与各目标层次间的因果关系可用"若……"和"若……那么……"来表示。

2.3.3逻辑框架法的应用在国际上,LFA已广泛应用到项目策划设计、风险分析、评估、实施检查、监测评价和可持续性分析的实践中,成为通用的一种方法。

1.问题树和目标树为了建立LFA中的目标层次,可用"问题树"和"目标树"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在后评价中建立目标树的目的是为了分析问题,找出问题间的因果关系z分清各目标的层次关系,确定项目的主要目标。

换言之,某个建设项目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某个问题。

一般应采用"思维旋风气brainstorming)技术对目标问题进行分析,以确定问题的原因和后果。

对问题的分析可以用一棵树的模型来图示,基本结构如图2-4所示。

而解决问题是项目的目的,因此可以与问题树一一对应地建立一棵目标树。

有些问题可能与项目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项目的目标一旦实现,问题就可以解决,关键取决于其他外部条件或风险,需要从战略上采取措施。

当然这些措施不可能由项目自身来实现,而需要对项目的工作进行密切地监督和监测,甚至作为贷款条件来限定。

图中包括了需要政府其他机构采取的措施,在LFA中表现为"重要的外部条件"。

圈2-4问题树和目标树的基本结构问题树和目标树的建立是编制LFA结构的基础,可以作为后评价分析的一个步骤。

目标树的建立可分为两步,即问题分析和目标分析(1)问题分析问题分析的步骤包括:记录下所有的问题、选择核心问题、在核心问题下列出问题的直接原因、在核心问题上列出问题的直接效果、在直接原因下和直接效果上列出间接原因和间接效果。

这样就构成了以核心问题为中心的"树"和"树枝"。

(2〉目标分析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建立目标树,项目的目的一般应在设计文件中有所表述。

项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是目标树的核心,要按因果关系来确定目标的层次。

在目标树中应以目的一达到需采用的手段的逻辑来表示其因果关系。

2.LFA在项目评估中的应用在项目准备阶段,采用逻辑框架法可以明确项目的目的和目标,确定考核项目实施结果的主要指标,分析项目实施和运营中的主要风险,从而加强项目的实施和监督管理。

因此,国际上已普遍应用到项目的评估中去。

例如,英国的海外开发署规定,其所有海外投资项目在评估时,评估人员须填报项目的逻辑框架,作为批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