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新闻传播受众[22页]
第八章新闻传播受众[22页]
• 受众在理解他所接受的信息的意义时,常常会加进一些主观的东西。
这种情况表明,信息的实际意义不仅存在于符号载体中,而且 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于受众主观的创造性理解中。
选择性记忆指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反映的取舍。
传播者仍然可以通过许多积极的工作增强受众记忆的利己程度:
• 为受众提供良好的收受新闻信息的环境; • 在版首和节目开头安排最重要的信息,使受众对第一印象记
• 第四,新闻传播期待中的社会作用能否奏效,传播者颇 为欣赏的新闻信息或意见能否产生预期中的“轰动效 应”,除了取决于传播者所提供的信息及意见的数量与 质量之外,则主要取决于受传者对这些信息与意见的心 理反应,及其对之所采取的相应行动。
• 第五,在新闻信息的传受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反应,他 们所表示的意见及其所采取的行动,构成了传播过程中 信息反馈的来源。
• 第六,在现代社会中,受众既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 又总是某个阶级、阶层、团体、组织和社区中的一员。
• 第七,受众是社会成员之一,他们收受新闻信息之后, 出于一定的心理需求和人际关系会向他人转述这些信息。
众是新闻信息传播流程中的终端,是新闻媒 介及其承载信息的消费者,又是对于新闻媒 介、新闻信息和新闻传播者本身的检验人。
“固定 成见论”
由美国政论家和舆论学家李普曼在《舆论学》中首 先提出,后来又有人将此提法泛化为“浇铸铅版 论”、“刻板印象论”等,意指人们由于生活在较 狭小的一隅,对该环境中生活的某一类人或某一类 事会形成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这种看法一经 形成,轻易不会改变。
“固定成见论”指导新闻传播者事先对自己的受众 进行认知分类,针对其所需选择和传递信息,这一 点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人们对客观外界的人与 事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吸引受众的集中注意,可从改进新闻传播的功能性因素 和结构性因素入手。
• 功能性因素主要指新闻传播的信息内容。 • 结构性因素主要指新闻传播的信息形式。
选择性理解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所作的不同的解释和评论。
• 一方面,受众同传播者可能在文化背景及阅听环境、情绪、态度、动机和经 验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受众之间也同样有类似的不同。持有不同观点和生活 背景的受众在收视同一新闻信息时,往往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
忆深刻; • 通过强势处理的方式,烘托重点新闻,突出最有价值部分的
内容,给受众更强烈的感官冲击等。
从众,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 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 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或按流行做法行事的现象。
影响受众从众接受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 •1 •2 •3
• 受众的认知能力,指受众对信息符号进行解码,即 认识和理解新闻信息的能力。
选择性接触又称“选择性注意”,指注意的指向有选择性 地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他对象。
• 受众在接触信息时,会自觉和不自觉地注意那些与自己原有 观念、态度和价值观相吻合的信息,或自己需要与关心的信 息,也会主动避开和排斥那些同自己观念与态度相悖的信息, 或那些与己无关和不感兴趣的信息。
第一节新闻传播受众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 第三节新闻传播受众的心理机制 第四节受众的权利与责任
一、受众及其角色定位
受众是大众传播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又称受传者,阅听人。在新闻 信息传播活动中,受众习惯上泛指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 的观众以及互联网的收受者。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具有这样的角色特征:
一、 需求 和接 受
• 明确的收受目的是受众接触与收受新闻信息的动力。 •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因素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传播的
接受,这就是传播环境与认知能力。
• 传播环境包括媒介自环境和媒介运作的大环境。 • 媒介自环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新闻传播媒介的发 达水平、经营管理方式和新闻报道体制。
• 媒介运作的大环境,主要指社会经济发达水平、 政治民主化程度和公民文化素质状况。
魔弹 论
“魔弹论”又称“靶子论”、“枪弹论”,西 方早期的新闻传播理论之一,流行于20世纪20 年代至40年代。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是主动的,而受众 则是被动的。传播者把“信息子弹”发射出去, 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传播效果直接而 明显。
受众是复杂的,能动的,有自主性的行为主体。 受众出于自己的需要,对射来的“信息子弹” 总是经过选择和评价之后,才决定是否接纳, 是否被“击中”即被劝服并采取行动。
• 第一,新闻传播者传递新闻信息时,对自己受传者的认知是模糊的, 前者对后者不见其人,不见其面。
• 第二,在现代社会,一种媒介的受传者又往往同时阅听其他媒介。 • 第三,新闻信息传播的接收不具有强制性,新闻受众完全依据自己
的需求、喜好、动机、态度、意志选择媒介,选择信息。
受众具有这样的角色特征(续)
受众是新闻传播系统中的一个复杂的子系统, 他们是新闻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反馈信息的 发布者。
“使用 与满足 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受众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有 选择地使用媒介和信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
传播者期待自己所选择的信息和所发表的意 见能为受众接纳,自己的态度与价值观能为 受众所认同,从而巩固与提高自己及其所在 的媒介在社会上的威望,在此基础上,进而 获得他们所期待的各种经济的、政治的或其 他的功利收益。
现实受众
• 坚持接触和利 用新闻传播媒 介的人是新闻 传播媒介的现 实受众。
潜在受众
• 具备健全的阅 听能力而尚未 接触全部或部 分新闻传播媒 介的人是潜在 受众。
隐在受众
• 读者在接受过 程中所起的作 用,在创作过 程中已被作者 设计在作品的 结构之中,即 作者在写作过 程中,心目中 已隐现着特定 的受众。
此种心理的利弊: • 便于尽快使受众态度定型,使新闻传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从而达到沟通信息、统一舆论的目的。 • 它抑制了受众对于信息接受与理解的创造精神,伤害了少数
受众探讨真理的积极性和勇气
一、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
了解心理的意义 • 认识和掌握这些心理机制,能很好地满
足广大受众对高质量新闻信息的需求, 极大地提升新闻传播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