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指导
品 味 实 例
鲇鱼跑了
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他买回了3条活蹦乱跳的鲇鱼, 说是小贩要回家,廉价卖给他的。看见这鲜活的鱼,似乎看见了一碗 热腾腾的发着诱人香味的鲇鱼汤,哇,真美……晚上,爸爸说:“鲇 鱼聪明得很,它会不顾一切地设法溜掉,如果不严加防范,那鲇鱼汤 可就喝不成罗!”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 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的走出 厨房。 第二天大清早,我就听见爸爸厨房里大叫:“鲇鱼跑了!”我连 忙从床上蹦下来,跑去看。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 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靠近卫生间。另外一条遍寻不着,大家 分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跑掉了。 妈妈埋怨爸爸:“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 了。”“哼,便宜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 说。 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因为我突然 感觉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 本文能以小见大,立意深远,而且构思新 颖:小电梯,折射出大社会。创建和谐社 会是一个大主题。 • 房子越来越多了,人情味却越来越少了; 房子越来越大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越 来越远了。真真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 往来”,同住一幢楼,却只见其面,不知 其人,可悲可叹。怎样消除冷漠与隔阂? 青年教师用真诚与热情化解了“冰冻”, 于是,欢声笑语在电梯中回响,也将在这 城市的上空回响。
美丽的苹果 祖母爱吃苹果,尤其是爱吃妈妈削的苹果。 妈妈削苹果的姿势很漂亮。她安详地拿起水果刀,飞快地在苹果上转着,果皮便宛如一 只轻盈点过水面的燕子,绕着苹果自由地飞舞。片刻之间,圆圆的苹果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完美得就像一件艺术品。削完后,妈妈总会拿过碟子,将苹果一片片切好,递给祖母。那一 瞬间,妈妈那写满微笑的双眼那么美丽。祖母每次递给我几块,而我吃完后总是不懂事地嚷 着还要。望着妈妈那似嗔却笑的样子,我乐滋滋的。不过,心里总想,要是能吃上一个完整 的苹果该多好啊! 岁月流逝,祖母年纪渐渐大了,但仍然和以前一样搂着我看妈妈削苹果,妈妈依旧用她 那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沁人心脾的“艺术品”。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她亲手 削出的大苹果。品着那甜甜的苹果,我时常想,要是自己也能够这样为祖母或妈妈削一次苹 果,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那年深秋,祖母病了,昏迷了好几天。我依稀记得她那慈祥的容貌和那被疾病折磨的身 体。那天,祖母奇迹般地睁开双眼,吃力地说着什么。我急忙把耳朵贴到祖母嘴唇边,才听 清祖母说的是“苹……果”。爸爸在上班,妈妈上街了,谁来为祖母削苹果呢?看来只能自 己动手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模仿妈妈动作操作起来。可那小刀好 像特意与我作对似的,我越想削好,刀子越不听使唤,深一刀浅一刀的,果皮果肉洒落了一 地。当我颤抖着将那仅剩下半边的“丑八怪”苹果递到祖母眼前时,分明读到了一种幸福的 笑容。 如今,祖母的病好了,我们晚饭后吃苹果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不过,水果刀已经掌管 在我的手上。每每望着租母和妈妈那惬意的笑脸,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传递爱心的“小天 使”,快乐着家人,也快乐着自己。
小结:如何“小中见大”
• • • • 围绕中心选材 抓住线索 去粗取精 抓住细节
寄 语
• 写小不写大 • 写近不写远 • 写实不写虚 多观察 勤思考 善联想
实 战 演 练 请同学们写一篇用一件 事表现家庭亲情的文章。 注意捕捉细小情节,做到 小中见大。题目自拟, 600字左右
• 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 • 1、还是生活中的小事,还是以小见大。它的材料是相 当小的:父子见面的一个镜头。或者说父子的几句对话。 大家数一下,全文只有19行,8句对话,连标点和空格刚 够字数。但却感人至深。为什么?因为作者写的,是自己 经历的事,是自己有感情的事,尽管小得很,却情出于心: 父爱子,子爱父,一字一句,动人心弦。这种感情是编造 不了的。 • 2、人物刻划凝练准确、生动传神。文中看似简简单单 的几句话,父亲沉甸甸的爱,儿子发自肺腑的感激却跃然 纸上。
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 们的处境。
——杨绛《老王》
聚焦凡人小事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 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 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 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 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 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 肃然起敬! ——杏林子《生命 生命》
“大”:抒发人间真情--父子情深
捕捉细小情节
“小”
• 聚焦凡人小事 • 观察自然景象 • 捕捉细小情节
“大”
关注社会 感悟人生 诉说真情
小题材 大主题
• 小题材与大主题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两 个方面。“小”是现象,“大”是本质, 小是大的一部分,大是通过小来反映本质 特征的。即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 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 互相依存、相辅相成。 • 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 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
一滴水中蕴藏着大海的汹涌澎 湃,博大深沉;一滴水中昭示着 大海的欢乐与苦难,过程与结果。 平凡蕴藏伟大; 细节缔造永恒。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 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 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 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 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 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 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大”: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
• 请相信: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最 能打动人心。
在电梯中学会和洽相处 第一天 “砰!”电梯关上它沉重的门。我和众人默立着,似乎一根根木桩立在拥挤的箱子里。 我家刚搬来不久,本想和众位邻居搞好关系,但当我与别人的眼神相对时,还未等嘴角上扬, 对方早已把头转向别处。唉,深深的感叹里多了一份深深的无奈。 第二天 出电梯的人飞快地离去,进电梯的人也互相拥挤,并没有片语可言。当电梯门关到一 半时,突然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等等,还有我!”我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背着大包 小包的青年。“大爷,帮我提着这个包。大婶,帮我拿一拿。小姐,请……”青年一连串的 话把我逗得哈哈大笑,大家也乐了。青年歇了口气,说道:“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音乐 老师,今天刚搬来,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说完,还有模有样地鞠了一个躬。“XX中 学,我还在那里上学呢!老师好。”一个笑得很灿烂的女孩说。“哈哈……”大家都被青年 的热情和女孩的调皮可爱逗乐了。爽朗的笑声在狭小的电梯里碰撞,摩擦出友善的火花。 到五楼了,青年老师边说着谢谢,边拿回自己的包走出电梯,临走前还不忘回头深情 地说声“再见”。 到达我的目的地六楼后,我走出电梯,不经意间听到了身后传来的招呼声。 “等等,李大爷还在后面。” “大妈,您慢走!” 第三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电梯里有了谈天和说笑的声音;也不知从何时起,乘坐电梯的人 不再拥挤,而是为别人着想,不断移动地方,为别人提供更多的空间。一个真诚的笑脸,唤 醒了人们的热情和友善;一抹浓浓的情谊,带来了邻里的和洽相处。
• 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 • 1、写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请相信: 好文章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小事情。 • 2、描写细腻生动。“只有一点材料,怎么 写?字数都凑不够!”这是很多同学对小材料的 意见,也是不敢写小材料的原因。本文给我们做 了一个示范:写细它,写生动它,写深刻它。
当我面对两枚硬币的时候 雪后初霁,爹来看我。 远远看到爹的身影,顿觉得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里,驱走了冬日的寒冷。按捺不 住内心的激动,我飞奔到爹的跟前。 “冷吗?”爹慈祥地问我。 “不冷。”我答应着,突然看到爹把大衣裹了一下,我呆住了——在这三九寒冬 的雪天,爹竟毫无怨言地走过了凛冽寒风的十八里雪道。望着爹满是雪花的头发,我 的眼前仿佛增添了一层雾气。 “钱够吗?”爹习惯地问。 “快没了,不过,再过三天就放假了。” “哦”,爹说着解开了刚刚紧裹的大衣,北风“嗖”地钻了进去,爹打了个寒战, 我的心中也随之猛烈一颤。 “给,这是二十整,够吗?”爹低头注视着我。 “够了,用不了的。”唯恐爹担心,便答道。 “哦,给你这个。”爹拿着一元硬币说,“拿着吧,干啥都行,就可别乱花。” 接过这枚带着体温的硬币,闪闪的光芒刺着我的眼睛,它几乎化成了一团火焰, 顿时,我全身的血液沸腾了。 “哦,这儿还有一个,也给你吧。”爹说着递了过来,我接过它,感到沉甸甸的。 面对着两枚硬币,我不能自己,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大”: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着黑布大 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 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 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 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