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六 米氏常数

实验六 米氏常数

mL三角瓶、150mL三角瓶、吸管5mL, 10mL、量筒100mL、25mL碱式滴定管及滴定 台、蝴蝶夹、恒温水浴、滴管
• 试剂:
10~40g/L酪蛋白溶液(pH8.5)、中性甲醛溶 液 、 0.25% 酚 酞 加 50% 乙 醇 溶 液 、 标 准 0.1M NaOH溶液、胰蛋白酶溶液
(一)V-S曲线
❖ 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 与底物浓度成正比,为一 级反应。
V初 V max
❖ 底物浓度增大与速度的增 加不成正比,为混合级反应.
❖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 几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
合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
值(V max),此时再增
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 再增加,表现为零级反应。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初速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
1.取50mL三角瓶4个,加入5mL甲醛与1滴酚 酞(pH8-10),以0.1M标准NaOH滴定至 微红色,4个瓶颜色应当一致,编号。
2.量取40g/L酪蛋白50mL,加入一150mL三 角瓶,37℃保温10分钟,同时胰蛋白酶液也 在37℃保温10分钟,然后吸取5mL酶液加到 酪蛋白液中。(同时计时!)充分混合后立即 取出10mL反应液(定为0时样品)加入一含 甲醛的小三角瓶中(1号)加10滴酚酞;以 0.1M NaOH滴定至微弱而持续的微红色。在 接近终点时,按耗去的NaOHmL数,每mL加 一滴酚酞,再继续滴至终点,记下耗去的 0.1M标准NaOH mL数。

(二)米氏常数
实验原理
• 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可用米氏方 程来表示:
Vmax [S] V= Km + [S]
• v──反应初速度(微摩尔浓度变化/min); • Vmax──最大反应速度(微摩尔浓度变化/min);
• [S]──底物浓度(mol/L); • Km──米氏常数(mol/L)。
本实验以胰蛋白酶消化酪蛋白 为例,采用Linewaeaver―Burk 双倒数作图法测定Km值。胰蛋白 酶催化蛋白质中碱性氨基酸(L精氨酸或者L-赖氨酸)的羧基所 形成的肽键水解。水解时有自由 氨基生成,可用甲醛滴定法判断 自由氨基增加的数量而跟踪反应, 求得初速度。
-1/Km
-4
0.8
0.6
1/v
实验六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米氏常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以及影响 酶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的科学。
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等。
2.掌握测定米氏常数Km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
3.在1分钟、2分钟、6分钟时,分别取出10mL 反应液,加入2号、3号、4号小三角瓶,同上 操作,记下耗去NaOH mL数。
以滴定度(即耗去的NaOH mL数)对时间 作图,得一直线,其斜率即初速度为V40(相 对于40g/L的酪蛋白浓度)。
4.然后分别量取30g/L、20g/L、10g/L的酪蛋 白溶液,重复上述操作,分别测出V30、V20、 V10。 利用上述结果,以1/v对1/[s]作图,即求出 Vmax与Km值。
0.4
0.2
1/Vmax
0.0
-2
0
2
4
6
1/[S](1/mmol.L-1)
8 10
曼尼希反应(Mannich反应)
❖ 曼尼希反应,也称作胺甲基化反应,是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 (通常为羰基化合物)与甲醛和二级胺或氨缩合,生成β-氨 基(羰基)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甲醛是最小的含氧有机 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和带有—OH(羟基)、— SH(巯基)、—NH2(氨基)基团的分子发生亲核加成反 应,最终甲醛作为亚甲基(—CH2—)的提供者,与上述基 团中的两个基团反应,使自由的分子链被甲醛交联起来
思考题
1.试述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在什么条件下,测定酶的Km值可以作为
鉴定酶的一种手段,为什么? 3.米氏方程中的Km值有何实际应用?
实验原理
• 这个方程表明当已知Km及Vmax时,酶反应速度与
底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 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不同 的酶Km值不同,同一种酶与不同底物反应Km值也 不同。
• Km值可近似的反应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大小:Km值 大,表明亲和力小;Km值小,表明亲合力大。测 Km值是酶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大多数纯酶的 Km值在0.01~100mmol/L。
米氏常数的测定
基本原则:将米氏方程变化成相当于y=ax+b的 直线方程,再用作图法求出Km。
例:双倒数作图法(Lineweaver-Burk法) 米氏方程的双倒数形式:
➢ 米氏常数Km的测定:
取米氏方程式的倒数形式:
斜率=Km/Vmax
1.0
1 Km 1 1
= +
V Vmax [S] Vmax
实验步骤
(1)实验表明,反应速度只在最初一段时间内 保持恒定,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酶促反应速 度逐渐下降。原因有多种,如底物浓度降低, 产物浓度增加而对酶产生抑制作用并加速逆反 应的进行,酶在一定pH及温度下部分失活等。 因此,研究酶的活力以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为准。
(2)本实验是一个定量测定方法,为获得准确 的实验结果,应尽量减少实验操作中带来的误 差。因此配制各种底物溶液时应用同一母液进 行稀释,保证底物浓度的准确性。各种试剂的 加量也应准确,并严格控制准确的酶促反应时 间。
酶的Km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 鉴定酶:通过测定Km,可鉴别不同来源或相同来 源但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催化相同 反应的酶是否是属于同一种酶。
❖ 判断酶的最适底物(天然底物) 。 ❖ 计算一定速度下底物浓度。 ❖ 了解酶的底物在体内具有的浓度水平。 ❖ 判断反应方向或趋势。 ❖ 判断抑制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