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肾小球疾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肾小球疾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unclassified glomerulonephritis
增生性肾炎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 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1、急性肾小球肾炎 AGN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PGN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3、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4、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
5、肾病综合征 NS nephrotic syndrome
(二)病理分型(WHO 1995):
一、轻微肾小球病变 minor glomerular abnormalities 二、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focal segmental lesions 三、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diffuse glomerulonephritis ❖ 膜性肾病 MN membranous nephropathy ❖ 增生性肾炎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 四、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新鲜, 10 ml, 1500rmp离心 5 min, 尿沉渣) • 肉眼血尿
红色或血样尿, 1ml 血 /1L 尿
均一型血尿(相差视野) 均一型血尿(暗视野)
肾小球性 蛋白尿
肾小管性 蛋白尿
Properties
滤过膜 电荷屏障 筛孔屏障
选择性蛋白尿
白蛋白
异常
(中等分子量 MW)
正常
非选择性蛋白尿
白蛋白&
高分子量蛋白MW
异常
异常
蛋白尿量
轻度 中度 重度
< 1.5g/d 1.5-3.5g/d
> 3.5g/d或50mg/kg/d
(二)血尿
• RBC >3个/HP
病因?
多数是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非免疫、 非炎症共同作用
免疫机制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非免疫机制பைடு நூலகம்
炎症反应
肾小球肾炎
(一) 免疫反应机制
1、体液免疫
(1)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Circulating Immuno-Complex (CIC)
循环 抗原+抗体
CIC
肾脏
CIC/沉积 炎症因子激活
抗原
外源性 药物—异体血清, 青霉素
肾小球疾病
第一节 概 述
一、肾小球疾病定义:
指一组有相似临床表现,如血尿和(或)蛋白尿, 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 同,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疾病。
二、肾小球疾病分类:
原发性:病因不明 继发性:系统性疾病 遗传性: 遗传变异基因
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一) 临床分型:
食物—异体蛋白 病原体—特异血清型链球菌, HBV, HCV
内源性 细胞核(SLE)
细胞浆(ANCA) 细胞膜 肿瘤抗原 甲状腺抗原
(2)原位免疫复合物
a. 天然的肾性抗原-肾小球结构成分 肾小球基底膜 + 抗基底膜 抗体
(抗基底膜 肾小球肾炎)
b. 抗原捕获和定植 DNA+ anti-DNA 抗体
(狼疮肾炎)
CIC 沉积于肾小球的原因?
IC自身特性-大分子难溶性IC、电荷特性、高亲和力等 宿主原因-大面积肾小球血管袢、系膜清除功能障碍, 血流
动力学改变等
网络样 CIC 易于沉积
单核细胞功能缺陷, 补体和补体功能缺陷
CIC 清除下降、肾小球内滞留
IC 沉积及清除间平衡决定疾病状态
抗原持续存在 系膜清除功能障碍 单核细胞功能缺陷 补体和补体功能缺陷
(三)非免疫机制
• 肾小球高压-残余肾单位血流动力学改变,促
进肾小球硬化
• 高脂血症 (LDL- Cho) • 蛋白尿 • 糖基化终末产物(protein)
肾小球硬化
原发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
免疫
非免疫
外源性细胞
炎症 炎症细胞
内源性细胞
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
TNF,IL-1
生长因子
TGF,PDGF
化学趋化因子
IC 沉积 > 清除
损伤机制:
1. IC激活补体→C5a等趋化因子,引起中性粒细胞和 单核细胞浸润。释放蛋白酶、氧自由基和花生四 烯酸代谢产物。蛋白酶使肾小球基底膜降解,氧 自由基引起细胞损伤,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使肾 小球滤过率降低。
2. 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 个别类型肾炎的发生主要由 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引起,可不伴免疫复合物沉 积。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mesangial cap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
✓ 新月体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crescentic and necrotizing glomerulonephritis
四、病因与发病机制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肾脏内源性细胞
系膜细胞、足细胞、内皮细胞
2、炎症介质
来源于肾脏的炎症介质
炎症介质
- active oxygen and active nitrogen
- lipids - complements - cytokines - chemotatic factors - adhesion molecules - growth factors - vasoactive substances
(3)自身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少免疫沉积性肾炎
2.细胞免疫机制
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 化症:血管通透性因子
急进性肾炎早期:单核细胞 致病性T细胞:诱发肾小球肾炎
(二)炎症反应
1、炎症细胞
肾脏外源性细胞
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巨噬 细胞、血小板
MCP-1,IL-8
补体,血管活性物质,活化氧及活性一氧化氮
凝血及纤溶系统,酶
肾小球损伤
五、临床表现
(一)蛋白尿 尿蛋白定性 —阳性 尿蛋白排泄率 150mg/d
滤过屏障(分子屏障)
肾小球电荷屏障
1.足细胞 2. GBM 3. 内皮细胞 4. 被滤过物质
蛋白尿产生机制
机制
性质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重吸收 中、高分子 低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