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02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复习题1、人性假设有哪几种?其差别何在?答:人性假设有“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四种。

“经济人假设”核心观点:人是经济人,由经济诱因引发工作动机,被组织操纵、激励和控制下从事工作,行事是理性的,情感是非理性的;“社会人假设”中人是社会人,工作动机是社会需要,社会人期望领导者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核心是人是“自我实现人”,根据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多种层次,最终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是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自发的工作,适应环境,能调整自己的目标,与组织共同发展;“复杂人假设”中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还会受时间等因素影响,工作动机复杂多变,动机模式是与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工作动机与所在的团体和组织有关,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2、需要层次论有哪些重要内容〉怎样应用?答: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划分为5个层次: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生存和安全需要是属于低层次的、物质方面的需要;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精神方面的需要。

人的需要遵循递进规律,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前,高层次的需要强度不是很大。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

在几种需要中由需要强度最大的起主导作用,这种需要也叫主导需要。

由主导需要产生的优势动机是人们的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根据调查,掌握员工的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3、为什么说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的同一?答:人的自然属性中说明人的本质是客观的,因而是可以认识的,人的自然属性表现在人的生存需要;人的社会属性的含义是人必须在社会中生存,除了生存需要,人还存在着社会需要,人的需要存在着客观的社会尺度,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社会的高度发展;人的思维属性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能够思维,有思想。

由此可见,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的辨证统一,而且统一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4、人事矛盾有哪些客观规律?答:人事矛盾的客观规律一般有:人与事之间,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人与事之间的关系总是经历着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5、同素异构原理说明了什么?答:同素异构原理说明了同样数量的人,用不同的组织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不同的权责结构和协作关系,可以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

组织结构不合理,或组织文化劣质化,破坏了系统功能,就会组织内耗,不能形成合力,作的是减法,即1+1<2;相反组织则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形成合力,作的是加法,即1+1>2。

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发挥组织的系统功能。

6、能级层序原理应该怎样应用?答:根据能级层次原理,为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系统功能,必须在组织系统中,建立一定的层级结构,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形成纵向、横向上严格的组织网络体系,从而构成相对稳定的一种组织管理“场”,然后将所有组织成员按其自身的能力、素质,十分恰当的安排在整个网络的“纽带点”上,赋予其组织层次位置,确定其“组织角色”身份。

7、要素有用原理应怎样正确理解?答:要素有用原理说明:人都是有用的,关键是知人善任。

人的能力、知识及价值观是有差异的,也是多元的。

根据每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等要素,配置到合适的职位上。

善于发现每个人的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8、互补增值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答:群体通过知识互补,能力互补,性格互补,年龄互补,关系互补,使个体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势,以实现组织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动态适应原理的含义是什么?答: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动中实现的,是一个动态的适应过程。

这就是动态适应原理。

10、激励强化理论的含义是什么?答:激励强化原理就是对人的动机的激发,即对人的激励,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期望行为,使之适应企业目标,从而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

11、公平竞争原理如何贯彻?答:公平竞争就是竞争各方遵循同样的规则,公正的进行考核、录用、晋升和奖惩的竞争方式。

为了竞争机制产生积极的效果,必须保证公平,竞争有度,目的性。

并坚持公平竞争,适度竞争,良性竞争三原则。

12、信息催化原理怎样应用?答:根据信息催化原理,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干部和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应该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最新的工艺操作方法,最新的管理理论去武装他们,保持人力资源的质量优势,这是增强组织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此外建立起信息搜索、处理和通报制度,使信息管理这一基础性管理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13、主观能动性原理是什么?答: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差别极大,因此强有力的影响了人的素质的差别。

高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开发,使人的思维运动活跃,提高其主观能动作用。

这就是主观能动原理。

14、文化凝聚原理说明了什么?答:文化凝聚原理说明了为了增加一个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和留住人才,保持竞争力,归根结底不是取决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取决于内在的共同的价值观。

依靠建立良好的群体价值观,建设优良的组织文化来凝聚干部职工,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中国古代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思想?答:值得借鉴的中国古代思想有:人才是极端重要的;正确认识人的欲求,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人的思想感情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十分巨大;刚柔相济、恩威并用、宽猛互济的管理原则;得才兼备、任人唯贤是人才的唯一标准;要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考核后赏罚分明;领导者的示范作用;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等等。

16、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有哪些要点?答: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都有以下特点:以人为本,尊重个人——这样一种优良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需求经常进行评估,定期做员工的满意度调查;重视企业内部沟通——内部沟通,平行沟通;重视员工发展的长远计划;重视优秀人才的选拔与训练。

思考题1、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对人性有不同的假设?答:根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的辨证统一,而且统一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因为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的不同,并且受到时间和空间等限制,表现在人性上也就复杂多样,所以会对人性有不同的假设。

2、有人说:“共产党员都应成为自我实现人”。

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共产党员都应当成为自我实现的人”这句说法是正确的。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人在满足了生存和安全的物质需要之后,然后就是满足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共产党员的最高目标在很多方面都是相同的。

所以作为共产党员都为自己党的崇高目标奋斗,同时他的行动也是一种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行动,当共产党员在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党员的同时,他们也就在使自己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所以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3、人与事之间的矛盾有哪几个侧面?你怎么看人事矛盾?答:人与事的矛盾可分解为三个方面:事的总量与人的总量的矛盾,事的类型结构与人的能力结构、素质类型的矛盾,具体岗位(职位)与个人的资格素质的矛盾。

这三个方面都是普遍存在的,人与事表现出对立统一关系。

人事矛盾总是在发展变化的,不适应、不平衡是绝对的,适应、平衡是相对的,看待人事矛盾这对关系需要保持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的动态的眼光,需要不断与之共同发展,才是一种正确有效的看待问题的办法。

4、试举例说明同素异构原理。

答:社会上一定数量的人与相同数量的军队编制,由于组织结构不同,作战能力大不一样,由于军队的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纪律保障,使得指挥有效,战斗力大增,超出了简单的相同数量的人的集合。

这就是同素异构原理。

5、试举例说明能级层序原理。

答:每个单位都有各自的不同的管理层面、工作岗位,职务级别等等,与之相对应的安排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人在这些公司的各个岗位上发挥他们的长处,完成他们的职责,为实现公司目标而进行工作。

这就是能级层序原理的运用。

6、试举例说明要素有用原理。

答:每个公司职工都有他们的优缺点,都是有用的。

只是需要发现和了解,根据他们各自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安排在能最大发挥他们水平的岗位上,或者经过培训能更大的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管理的关键。

这也是要素有用原理的应用。

7、试举例说明互补增值原理。

答:通常在一些岗位上,采取以老带新的小组方式工作,这样既可以发挥老员工的经验优势,又能使年轻员工充分体现他们精力充沛的特点,以比较高的效率完成工作。

这是互补增值原理的比较明显的应用。

通过取长补短形成整体优势,达到组织目标。

8、试举例说明动态适应原理。

答:根据公司改革的结果,经常会采用竞争上岗,干部平行调动进行人员调动。

这说明了人事关系的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动中实现,是一个动态的适应过程这一动态适应原理。

9、试举例说明激励强化原理。

答:通常会把一个员工的收入中的一部分和他们的工作业绩联系在一起,不但是为了督促他们的工作,更大的是激励他们的工作的热情,更好的完成工作。

这是激励强化原理的简单体现。

10、试举例说明公平竞争原理。

答:在内部招聘的实施中,我们经常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为了不引起内部的恶性竞争,也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手段以明确竞争的目的性。

这种方法的应用都是以公平竞争原理贯穿其中的。

11、试举例说明信息催化原理。

答:现代企业信息管理都往往使用网络技术,大大缩短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的时间,提高效率,并且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这是对信息重视的一个方面,也是信息催化原理的体现。

12、试举例说明主观能动性原理。

答:在一个企业中,我们会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安心和舒适的在这个环境中工作;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归属感;完善的制度,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工作热情。

这些都只是为了让员工能自发融入工作中,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出力。

这是主观能动原理的应用。

13、试举例说明文化凝聚原理。

答:现代企业往往建立以人为本的良好的企业文化,这充分激发了员工为企业目标奋斗积极性,增加了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

这样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反应在能够留住人,吸引人,最终提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

这也就是现在大型企业用的比较多的文化凝聚原理。

14、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中国古代的人事思想都来源于文官治国的传统下所累积的经验。

它的特点有:“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认识人才的重要性;“人生而有欲,相持而长”,正确认识人的需求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意义;“取胜之本,在于士气”,阐述了人的思想感情对人的行为影响十分巨大;“刚柔并济,赏罚严明”,主张对人才道德感化和制度约束两手并用;“得才兼备,选贤任能”,提出了得才兼备、任人唯贤的选择人才的标准;“知人善任,不课不用”,认识人的本质,然后合理的使用管理人才;“率先示范,治身为重”,对领导岗位的人才的要求;“勤于教养,百年树人”,重视人才的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