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也称效度或准确度,是指诊断试验测量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即正确判断研究对象有病或无病的能力。
疾病的群体分布:多个病人或一类疾病的所有病人所构成的整体就有一些共同的或者相似的特征,称为疾病的群体分布或者疾病的分布。
疾病负担:是指发病以及疾病所造成的残疾和过早死亡给患者,家庭。
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防病治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散发:发病率在某地呈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称散发。
常用于描述较大范围人群的流行强度。
流行:发病率在某地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水平称流行,流行与散发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爆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或者集体单位中。
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出现。
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大多数病人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地方性:是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某种疾病经常存在于某一地区,不需自外地输入。
随访:是队列研究收集资料的主要形式。
包括随访对象,内容,方法,开始时间,随访期限,随访终点和终止时间,质量控制,失访和处理。
安慰剂:是指外形,颜色,气味等方面与所考核的药物相同,单不含特异有效成分的制剂,常用淀粉片和生理盐水注射液作为安慰剂。
霍桑效应:在考察新的治疗措施的疗效时,受试对象会受到许多的关注,而受试对象也对试用新药满怀希望,病人会因此而更多的向研究人员报告好的结果。
而实际上药物本身的疗效并没有那么好。
这种现象叫作霍桑效应。
诊断试验:是指应用各种实验,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对疾病做出诊断的实验。
应用一定的诊断方法把前来就诊的人区分为患病的病人和非病人,并对确诊的病人给予相应的治疗。
金标准:当前公认最好的,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或专家指定并得到公认的临床诊断标准。
真实性评价:又称为有效度,指一项诊断或筛选试验所获得数值与实际值得符合程度。
偏倚:研究误差中的系统误差部分。
指从研究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选择偏倚:在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当,导致入选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
包括:入院率偏倚、存活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无应答偏倚信息偏倚:(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错分偏倚),是来自于测量或资料收集方法的问题,使得获取的资料存在系统误差。
包括:回忆偏倚、报告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等。
混杂偏倚:指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相关(关联)程度受到其他因素的歪曲或干扰循证医学:是指综合最佳研究证据,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患者所处的临床阶段和诊疗场所的条件,制定适合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实践的后效评价:是指对应循证医学的历练从事的某项医疗活动的后果进行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以知道新的临床实践的过程.研究结局:是指随访观察中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可以是发病或死亡,也可以是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健康标志的变化;可以说定性的结果,也可以是定量的测量等。
匹配:又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特例保证一致,这些因素或特征称之为匹配因素或匹配变量。
可靠性是相同条件下同一诊断试验对相同人群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双盲:是指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均不知道分组情况,不知道研究对象接受哪一种干预措施。
优点是可以减少两者主观因素造成的信息偏倚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影响。
比值比:(odds ratio, OR)是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描述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是比值比,是病例组有暴露(a)与无暴露(c)之比值和对照组有暴露(b)与无暴露(d)的比值之比,即ad/bc。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是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是反映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
临床流行病学:是指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评价临床医学中的问题,即在临床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引入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患病的个体诊治扩大到群体特性的研究,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防治和预后等规律,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的证据。
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和临床科学研究必需的方法学1.临床试验设计的三原则为随机、对照和盲法。
2.诊断试验应从真实性、可靠性和收益等方面评价。
3.形成病因假设的法则主要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类比法4.匹配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研究效率和控制混杂的干扰。
偏倚可以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6.阳性似然比是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
7.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患病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
8.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含量估计的影响因素包括人群中所研究因素的暴露率、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显著性水平(α)和把握度(1-β)四个9.在队列研究资料分析中,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分析指标有: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
10.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分为临床试验、社区实验和现场试验三种类型。
评价筛检试验应从真实性、可靠性和收益等方面进行。
12.OR是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和对照组该因素暴露比例之比。
效应测量指标主要分三种类型绝对效应、相对效应和归因比例。
准则包括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比法和剩余法。
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主要有界值的选择、联合试验和多重试验。
曲线的主要用途包括用来决定最佳临界值和用来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诊断试验的真实性及临床价值。
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包括限制、匹配、随机化、分层、标准化和多因素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影响预测值的主要因素有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
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患者病情、病特点和医疗条件、社会家庭因素。
队列研究可以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双向性队列研究三22.分级分析的主要意义是分析暴露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以加强因果关联推断的依据。
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设立对照、能确定因果关系。
流行病实验研究的特点有属于试验性研究、必须有干预措施、须有严格的平行对照、遵循随机化分组原则。
三盲是指受试者、执行医疗措施的医护人员、资料分析者均不知道受试26.队列研究中对照的类型有内对照、外对照、一般人群、多重对照。
现况调查的种类普查、筛查、抽样调查。
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
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包括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两组人群,暴露人群包括特殊暴露人群、社区人群和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资料收集与暴露有关,与结局有关的资料,以及其他一些可能与产生混杂作用31.随访的内容包括有关暴露的信息,有关结局的信息,有关于暴露和疾病相关的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信息。
队列研究病历的来源于医院和社区,病例的类型有新发病例、现患病例、死亡病例诊断指标与判断指标的确定方法有统计学方法(百分位数法、分布法正态)、断临床判法、ROC曲线法真实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约登指数、似然比可靠性三指标有变异系数,符合率,Kappa值。
影响试验收益的主要因素:疾病的患病率、早起发现病例对预后的改善程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实验流行病学的随机化分组:简单随机分组分层随机分组整群随机分组。
不可预知的结局、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向均数回归、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
实验流行病学对照设立的方法:安慰剂对照标准对照空白对照交叉对照自身对照。
临床试验的基本设计类型:平行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序贯设计设计个体的生命健康与各种其他权利,必须遵循的理论道德原则:知情同情原则、对受试对象有益无害的原则、公平原则、科学原则。
影响诊断试验可靠性的因素:试验方法与条件的影响、观察者的变异、呗观察的变异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联合试验,系列试验,混合试验我国流行病定义包含的四个基本点①从群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②研究疾病包括各种各样的病③重点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和其影响因素④目的是为了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流行病学的主研究范畴①病因学研究与评价②诊断试验研究与评价③疾病疗效研究与评价④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⑤临床决策分析⑥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研究与评价疾病形成的原因①民族聚居地,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特征②在某些地区存在病原体,动物宿主,和媒介所需的自然条件③该地独特的物理化学环境,可引起疾病的爆发④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特点目的类型?概念:是利用已有资料或者专门调查资料,按不同地区,人群和时间特征,描述疾病或健康的分布情况。
提出病因假设,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特点: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疾病预防控制的基础。
2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置对照组,属于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主要指标的患病率。
目的:①描述分布②发现病因线索类型:①历史资料分析②现况研究③纵向研究④生态学研究⑤筛检⑥暴发调查中的个案调查等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目的,应用和类型基本原理:是将研究对象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下或具备某特征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两组人群疾病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其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设立对照,由因推果,能确诊暴露与疾病等生物学事件的因果关系。
目的:检验病因假设,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应用:评价自发的预防效果。
研究某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唱起变动趋势,为制定新的防止策略和措施提供证据。
类型:①前瞻性队列研究②历史性队列研究③双向性队列研究简述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研究结论说服力强,可充分而直接的分析研究因素的作用,适合于罕见的因素研究。
偏倚较小,可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局限性:不适合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失访偏倚较大。
研究耗时间,费人力。
开支大。
研究设计要求严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也较大。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特别适用于罕见的研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系。
相对更省时,省力,易于组织实施。
该方法不仅应用与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应用于很多方面如治疗措施的疗效,预后与副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缺点: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难以判断,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只能计算OR。
不适合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学习循证医学的必要性及其实践过程必要性:①医务工作人员只有熟知和有效地应用不断涌现的临床科学证据,才能正确的诊治疾病②医务工作者常常难以及时的获得临床实践所需的最新信息③现有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将逐渐过时④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模式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因而不能卓有成效地改进我们的临床技能⑤循证医学采用不同的临床学习方法使医务工作者的知识随时得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