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
科举制
制 实行时间 西周至 秦汉魏晋 魏晋
隋唐北宋
度
春秋 南北朝 南北朝 明清
的 变 特点
官职 以官举士 中正评定 考试选官
化
世袭 来源基层 授官依据 仕途开放
局限
被限定在 以官举士 成为世族把 八股取士 贵族范围 权操于上 持政权工具 束缚思想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西跨葱岭
清朝行政区划: 包括18个省, 5个将军辖区, 2个办事大臣辖区
南到南海诸岛
东 临 太 平 洋
东南到台湾及 附属岛屿钓鱼 岛、赤尾屿等
相权的发展过程:
夏商:相,参与商王决策 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西汉: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于一身 汉武帝:削弱相权:采用布衣为相,外朝
秦朝
西汉初 年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州
县
道
州
县
路
州
县
行省
秦朝 汉末魏晋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郡
县
州
郡
县
道
州
县
路
州
县
行省
路
府
州
县
承宣布政使司
省
道
府 府
县 县
古代中国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时代
拥有权 力
奴隶社会,盛 行于西周
拥有封地和统 治权
战国开始,盛行 封建社会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共性何在?
对北宋统治者的治 国方略影响何在?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 宰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相
枢 (三衙)
密侍殿侍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尉
九卿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河套地区
陇西
临洮 咸阳
1、灭六国
2、越族地区 3、西南地区 4、河套地区
灵渠 三郡
辽东
大 海
秦 朝 的 疆 南海 域
实际的 决策机构
皇帝
实际的 执行机构
中(内)朝
尚
侍
常
书
令
中
侍
外朝 丞 御太
史 相 大尉
夫
有事上报
九卿
图例
只有俸禄,无封 地,无统治权
确立于元朝,沿 用至今
只有俸禄,无封 地,无统治权
与中央 诸侯国有很强 关系 的地方独立性
中央垂直管理, 是中书省的派出机
地方绝对服从中 构,受中央节制,
央
绝对服从中央
作用和பைடு நூலகம்影响
有利于稳定当时 的政治秩序,但 也容易发展为割 据势力
实现了地方权力向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
中央集中,有利于 对地方的管理,有
卫
卫
院马前步
军
军
司司司
皇帝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辽
岭 北
阳
中 甘肃
陕书
西
河南
四川
江 江
浙
云南
湖 广西
琉球
皇帝 殿阁
厂卫 五军都督府
吏户礼兵刑 工
全国 军队
皇帝
内阁
军机处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部部部部部部
议
政
王
南
大
书
臣
房
会
议
(清初) (康熙)
军 机 处
(雍正)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 北接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首都
汉初诸侯 国势力范 围
汉初疆界
中书省
皇 帝
尚书省
门下省
政事堂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草诏户部
礼部 执行
兵部 审议
刑部
户籍、土地、赋税 礼仪、科举 军政 刑狱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
边镇兵 : 中央军
49万 : 9万
岭剑陇平范河朔河北安 南南右卢阳东方西庭西 五节节节节节节节节节 府度度度度度度度度度 经使使使使使使使使使 略 广四青辽北山宁甘新新 东川海宁京西夏肃疆疆
二十世纪著名史学家、国学家 钱穆指出:
“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 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 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 直到今日,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 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 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 上成绩。”
475B.C
奴隶社会
单元线索
封建社会
1840年
夏 西周
秦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 利于巩固和扩大统
国家的统一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统治
对中国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①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 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这是历史的进步;
②由郡县制到行省制: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展, 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选 官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
正制
三选 三中 省官 司书 六制 使门
行 省 制
·
内废 阁丞 制相
设 军
年 封 建
部 制
( 科
举
下枢
正
密 院
机君 处主
制
制
副
度
)
相宣
结
政
束
院
道 州 县
路 州 县
行 省 路
司省 府府 县县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东汉:光武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唐: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宋:制约宰相:设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 设三司使分割财权 明:废除丞相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地位 不 同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汉 魏晋南 唐 宋 元 明 清
北朝
1912
· ·
·
· ·
· ·
·
· · · · ·
· · ·
· · ·
·
王 位 世
早宗分
中秦 选刺郡
期法封 郡中皇央统 官史国
政制制 县央帝集一 制制并
选 官 制
袭治 制制
度 特 点
制机制权 构制 度
( 察 举 制 )
行
( 九 品 中 正 )
地 方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 刺史制(州)
(公元前221年——1912年)
夏、商、周(分封制、秦(汉唐宋元)清 朝 宗法制)
形成 发展 顶峰
传统社会演进的三个时代名称
“部族时代”、“封建时代”和“帝国时代”。
早期政治制度(部族时代+封建时代): 分封制;宗法制。
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帝国时代):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政体)
官僚政治制度
中国传统社会的总体特征
(1)中国文明早熟。 (2)血缘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牢固纽带。 (3)农耕社会,私有制发展极不充分。 (4)大一统政治体制 (5)个人崇拜的民族心理和习惯思维根深蒂固。
西周的制度
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 礼乐制度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奴隶
制西 度周 示分 意封 图和
等 级
分
宗 法 制 是 分 配 的 原
封 制 是 权 力 的 分 配
则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浓 厚的部族色彩
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