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1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考点归纳】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1)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

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白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而发光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

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几种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合)通式:A+B=AB例:C+O 2 CO2;CaO+H2O Ca(OH)2(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例:Cu2(OH)2CO32CuO+CO2↑+H2O Cu(OH)2CuO+H2O(3)置换反应:(换)通式:AB+C=CB+A例:Zn+H 2SO4ZnSO4+H2↑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通式:AB+CD=AD+CB例:2NaOH+CuSO 4Cu(OH)2↓+Na2SO4注意:反应:CaCO 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 3+2HCl CaCl2+H2CO3【问题探究】【例1】: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

现有以下物质:A.不锈钢;B.氧气;C.生石灰;D.活性炭;E.二氧化碳;F.水;G.醋酸;H.熟石灰(氢氧化钙);I.锌;J.盐酸。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1)可供急救病人呼吸;(6)是最常用的溶剂;(2)可用于制造炊具;(7)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3)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8)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4)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9)可用作干电池负极材料;(5)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10)通常的食醋中含有约3%~5%的。

审题与思路:通常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有些物质性质或用途不是机械去背诵的,而是要求我们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这些内容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去掌握的,考前的强化突破只能是顾此失彼。

解答:(1) B ,(2) A ,(3) E ,(4) C ,(5) D(6) F ,(7)H ,(8)J ,(9)I ,(10)G总结:关于填空型选择题,我们必须对每种物质的性质掌握的较为清楚,并能一一对应,它比纯选择题难度要大,且要求我们在做题时要小心细致!【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C.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D.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的现象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

审题与思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

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如点燃蜡烛,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是化学变化,同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水加热生成水蒸汽是物理变化,不存在化学变化。

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D中现象只是化学变化中可能出现的,伴随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所特有,如铁丝伸入火焰中灼烧发红,就不属于化学变化!有些化学反应的现象肉眼无法观察出来!如NaOH和HCl的中和反应。

答案:C总结: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为历年各地中考必考内容,我们只有理解其本质后,方可以不变应万变。

专题一综合测试题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24分)。

1.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4.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

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纯碱溶液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当发现厨房中的燃气灶漏气时,应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C.冬天用炉火取暖时,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D.波尔多液可用铁桶盛放5.某农科所试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改良碱性土壤,调节土壤pH,同时还能起到的作用是()A.有利于植物的呼吸B.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C.代替氮肥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6.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

为了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B.用天燃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C.提高污水处理率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二、判断正误(对的在后的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4分)。

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3.爆炸一定是化学反应()4.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5.质量守恒定律只符合部分化学反应。

如: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所余下的白色固体质量比原来的要大,煤燃烧后所余灰烬比原来的要小,这两者都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6.空气可认为是一种溶液,溶剂是N2,溶质是O2、CO2、稀有气体和其他杂质等()7.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NaHSO4=Na+ + HSO4 ( )三、有空来做做(1、2、3小题每空1分,4、5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家老俩口身体突然起火化为灰烬。

这种奇怪的“人体自焚”现象虽然至今仍原因不明,但可以肯定“人体自焚”是一种变化。

2.给你一件物品,通过人体各器官或借助常规仪器,你就可能指出这件物品的物理性质,你应该从这件物品的、、气味、、沸点、硬度、等方面来描述。

例如:给你一支粉笔,你能说出它的物理性质吗?至少说出四点:。

3.一般而言,物质的用途由其决定,物质的性质包括性质和性质,其中后者仅凭感官无法知道,必须通过才能显示出来。

4.我们的化学教材中有大量彩图,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能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有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2)一种有机物的燃烧;(3)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4)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5.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利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其主要原理就是运用了冷凝催化机制。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高炮,将碘化银炮弹发射到高空云团的零度层以上,利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

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

冰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将通过零度层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

实现人工降雨30~50毫米,大大缓解了灾情。

另查资料知:碘的元素符号为I,其常见化合价为-1价,碘单质化学式为I2。

今年春天,我市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5月14日,我市使用了500发碘化银炮弹:(1)写出碘化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将其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举一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3)写出另外一种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名称:。

(4)请你提出一个解决我市用水危机的预防性方案:。

四、开放性试题(1小题5分,2小题9分,共14分)。

1.学习化学可使你变得聪明,避免走入生活和学习的许多误区。

如(1)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有剧毒;(2)铅笔芯中不含铅,主要是石墨和粘土。

这样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试举出一例。

2.、寻找“往日之光”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

“想象有一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1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

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

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湖边,带着这些美丽的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年也出不来。

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年的玻璃镶在城市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10年过程中,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

各种动物无声的前来饮水,空中百鸟飞翔,日夜在交替,季节在变化。

身居闹市,犹如别墅。

”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幻想,但关键是要降住飞驰的光。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幻想已经开始变成现实。

(1)本文作者进行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一种想象及其依据。

五、学科间综合题(共10分)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随着全球能量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

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强(下图)是我国的节能标志,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

请你回答:(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请回答三种):。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两个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①;②。

(3)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请你分别各举一例:①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②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氢气具有热值高且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