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下阳光学业评价评价标准与学习过程

人教版三年级下阳光学业评价评价标准与学习过程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评价标准1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会根据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2 .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的。

3 .综合运用所学的方向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1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当你面向东时,你的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因此,给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可按上面的方法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也可以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东→南→西→北的方法进行辨认。

辨认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后,再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就容易多了。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评价标准1 .会口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及几千几百的数。

2 .会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被除数整除)。

3 .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及验算。

4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估算一般方法。

5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1 .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利用除法与乘法关系来算。

例如,口算 60 ÷ 3 ,想: 3 × 20 = 60 , 60 ÷ 3 = 20 。

也可以用表内除法来计算。

例如,口算 180 ÷3 ,想: 180 是 18 个十, 18 个十除以 3 等于 6 个十, 180 ÷ 3 = 60 。

2 .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时可以转化为学过的表内除法和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 66 ÷3 ,想: 60 ÷ 3 = 20 , 6 ÷ 3 = 2 , 20 +2 = 22 。

3 .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最高立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 1 ,就在那一位上面商0。

注意: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 .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计算是否正确。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5 .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数据的特征和具体的问题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评价标准1 .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方法。

学习过程复式统计表是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可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

填写复式统计表时,要根据表格的项目,结合几个单式统计表填写。

回答有关问题时,要注意看清表头,然后选择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从而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评价标准1 .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进位),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 .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1 .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时,可以先把两位数拆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

例如,口算15×3 = _____,可以这样算: 10×3=30, 5×3 = 15 , 30 + 15 = 45 ,所以 15×3 = 45 。

进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时,看作有几个十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例如,口算150×3=_____,想:15×3=45,150×3=450;也可以把几百几十拆分成几个百和几个十,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例如,口算 150×3 =_______, 100 ×3 = 300 50×3 = 150 , 300 + 150 = 450 ,所以 150 × 3 = 450 。

2 .进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口算时,可以先用两位数去乘整十、整百数里 0 前面的数,再看整十、整百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例如,口算 33 ×20 = ______,想: 33 ×2 = 66 , 33 × 20 = 660。

3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 1 )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 2 )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 3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 .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不进位的相同,只是要注意哪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5 .在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审题,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确定解快的步骤,然后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

第五单元面积评价标准1 .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 .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5 .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学习过程1 .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 .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边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边长是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

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 .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二 100 平方厘米。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第六单元年、月、日评价标准1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了解 24 时计时法,会用 24 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学习过程1 .一年有 12 个月,1、3 、 5 、 7 、 8 、 10 、 12 月是大月,各有 31 天;4 、 6 、 9、11月是小月,各有30天;2月的天数最特别,平年 2 月有 28 天,闰年 2 月 29 天。

2 .平年全年有 365 天,闰年全年有 366 天。

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 100 的倍数时,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 年不是闰年,而 2000 年是闰年。

3 .日历是我们常用的记事工具,能在日历中标注一些特别的日子,记录简单的事件,做简单的计划。

4 .从前一个日期是星期几推算后一个日期是星期几,可以用经过的天数除以 7 ,所得的余数加上前一个日期是星期几的数。

5 .一日(天) = 24 时。

除用普通计时法计时外,还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24 时计时法计时。

普通计时法一般可用上午几时、下午几时等进行区分。

如上午 9 时,晚上 9 时。

6 .计算同一天内简单的经过时间,可以用“经过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

计算时,可以先将普通计时法化成 24 时计时法再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评价标准1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 .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3 .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

4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米,可以写成 0 . 1 米。

即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1 . 1 分米是110像0.1 、 0.01、 2.50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 . ”叫做小数点。

2 .小数的读法: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小数部分。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如果是 O 就读“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顺序读,把每个数字都读出来。

如0.21读作:零点二一。

3.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 ) , 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要写成圆点,小数部分按顺序写,把每位都写出来。

如十点七三写作:10.73。

4 .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要结合具体内容,如果比较两个含有单位名称“米”或“元”的小数的大小,可以把它们分别转化为“分米”或“角”来比较;如果没有单位名称可以转化,可以通过比较图形的大小来判断,或在数线上找出两个小数的位置,在数线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

5 .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一搭配(二)评价标准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致或组合数,掌握简单搭配的方法,能用比较简洁、抽象的方式进行表达。

学习过程1 .在生活中,常常应用组合知识来解决问题。

如选择不同的出行路线、不同的衣服搭配等。

2 .排列的方法是:可以摆一摆或用列表的方法先确定第一个,再确定第二、第三个,看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就得到几种排列的方法。

有序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留。

3 .根据实际问题可以采用连线、图示等方式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