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精选文档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精选文档
6
●百家争鸣
(二)主要派别
派别 代表人物
核心思想主张
影响
儒 孔子 仁、礼、中庸;教育思想
(选修四)
万世师表,
家
孟子 荀子
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 仁政德治, 范;“仁政”;“君轻民贵” 缓和矛盾,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限制暴政。
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道 家
老子
““道礼””是世界根本;事物向相 反的方面转化的相互辩证法思 想;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10
胡锦涛2006年3月4日看望出席十届政协四次 会议的政协委员时提出“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影响 统——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1)促进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于民族历史 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
2)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扼制了学术思想 的自由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消极影响 16
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
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
春秋 战国
家 争
春秋:孔子创立儒学
鸣 战国:孟、荀发展儒学
儒学创立 和发展
统 文
西汉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化
时期
确立正统 思想地位
主
流 思 想
宋明 时期
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
发展到理 学新阶段
的
演 变
明清 之际
李贽 顾炎武
“异端”思 想
经世致用思想
儒学正统 受冲击但
黄宗羲 君主批判思想
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ຫໍສະໝຸດ D.韩非子、董仲舒D17
考点十一:宋明理学
18
【概念辨析】理学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 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把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 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 严密思想体系。
文化史学习
• 为什么:(1)社会根源:经济 政治 (2)所处的阶级立场 (3)文化的继承、借鉴
所涉及的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状况的
反映; 一定的思想观点代表某一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1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
专题知识结构
百 形成儒、墨、道、法等家
中 国 传
清静无为, 逍遥自然
庄子 “天道与自然无为”、“齐物
7
论”;
(二)主要派别
派别
法 家
墨 家
代表人物
核心思想主张
影响
商鞅等变法人物
韩非
“法、术、势”三者糅
合为一;加强君主集权与,时俱进,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法治严刑
墨翟
兼爱、非攻;尚 同、尚贤;节用
身体力行, 兼爱非攻
总的影响: 思想解放,文化繁荣; 学术奠基,惠泽中外
5
●百家争鸣
(一)产生的原因 1.经济上: 铁犁牛耕(生产力进步),土地私有(生 产关系变革) 2.政治上: 诸侯争霸,社会变革
3.阶级关系上: 王室衰落,“士”的兴起
4.思想文化上: 学术下放 ,私学兴起 规律: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呈现怎样的基本特征?试 结合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a.“大一统” “罢黜百家”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君权神授”,“天人合 一” c.“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加强巩固君权的需要
15
●儒家思想的演变
(二)西汉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
2.表现 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1)尊儒: 起用儒者参与国政。
2)倡儒:①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有何 影响?) ②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
请思考:“百家争鸣”各派别分别代表哪个阶层的利益8 ?
(三)影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参见《世纪金榜》P118)
1、儒家:从汉代始,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 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2、道家:在民间产生深远影响;其崇尚自然, 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 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仍为主流
王夫之
3
考点九: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
4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 处于大变革时期,代表社 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 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 了儒、道、墨、法、名、 阴阳、纵横、农、杂等各 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 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 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 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
11
考点十: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2
●儒家思想的演变
时期 特征 背景 代表人物及观点 影响 春秋 战国
汉
宋明
明末 清初
13
●儒家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与发展 1.背景 社会大变革 2.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孔子 核心:“仁”和“礼为”政以德 对鬼神敬而远之
孟子
仁政学说
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D
A2.、②儒④家思B想.①之②所④以能C够.①成为③封建D社.①会②的③统治思想,关
键是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C
3、(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
民贵君轻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礼
3.影响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限制暴政
14
●儒家思想的演变
(二)西汉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
1.背景 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大一统”得到巩固,专 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 需要新的统治思想
2)董仲舒迎合统治者需要,改造儒家思想,形成 新儒学体系
3、法家:对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秦统一 全国,起到重大作用;汉代以后其法治思想被吸 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9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 “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 “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 老子的“我无事”——今天的“不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