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①语言的______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②______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于法国。
《新概念英语》是这种教学法的典型教材。
③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______。
④第二语言教学法之所以形成各种流派,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产生了严重作用外,_____________及其他相邻学科的发展及研究成果也对其产生了影响⑤话语分析是对话语的_______分析,是一种动态的分析。
⑥教学单位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它是依据教材的_______划分的。
⑦学习语境主要指课堂、教材、教师和_______。
⑧第二语言教学重视区分失误和_______这两种例外性质的错误。
⑨在一本教材中包括了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训练内容的称为_________教材。
⑩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_________试题。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建国以来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0年成立于:A.清华大学B.北京大学C.北京外国语学院D.北京师范大学()2.《语言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经典著作,也是______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A.直接法B.听说法C.自觉实践法D.功能法()3.最早提出“中介语”概念的是A.奥苏贝尔B.皮特.科德C.塞林格D.克拉申()4.进行教学总体设计的关键是______与_______相一致。
A.教学原则、教学类型B.教学目标、教学类型C.教学原则、教学内容D.教学目标、教学原则()5.会话教学最根源的原则是A.真实性原则B.信息性原则C.明确性原则D.交际性原则()三、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8分)1.目的语2.语言功能3.学能测试4.跨文化交际四、论述题(共37分)1.研究教学规律,应包括哪几方面内容?(6分)2.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如何处理目的语教学与母语或媒介语的关系?(8分)3.扼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在处理“语”和“文”关系方面所作的几种尝试。
(10分)4.语法教学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哪几种?(6分)5.阅读词汇和听力词汇有哪些异同点?(7分)五、教案设计:(20分)综合课教案设计(教学对象为在中国学习了八周左右的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
课时为90分钟)比尔:请问,这儿有邮局吗?中国人:有,一直往前走。
比尔:离这儿远吗?中国人:不远,大概走五分钟。
比尔:谢谢。
中国人:不客气。
安妮:请问,去外文书店怎么走?中国人:外文书店吗?离这儿不近。
你坐车吧。
安妮:车站在哪儿?中国人:前面路口往左拐,银行东边就是。
安妮:谢谢。
中国人:不谢。
要求:①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
②设计教学环节③确定训练重点,训练方法不少于四种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答案课程名称:_对外汉语教学法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作为交际工具2.视听法3.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4.教育学理论5.功能6.教学进程7.社会环境8.偏误9.综合型10.主观性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A)2.(B)3.(C)4.(D)5.(D)三、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8分)1.目的语是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2.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3.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和素质的测试。
4.例外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之间的交际行为。
四、论述题(共37分)1.(6分)教学活动规律的研究应包括: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检查等方面的研究。
2.(8分)一、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主要指①在教材编写和教师备课中进行语言对比分析,以确定教学重点;②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少量用母语或媒介语进行难点讲解。
二、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
除必要的翻译练习外,尽可能用目的语,以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10分)1)先语后文。
学生开始学习音标课文,然后学习汉字。
2)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同时训练。
一方面进行听、说训练,一方面要求学生认、写汉字。
3)拼音、汉字交叉出现。
课文中只出现计划教的和已教的汉字,其余用拼音。
4)听说和读写分别设课。
语音阶段只出现拼音、不出现汉字。
通过拼音进行听说训练。
语音阶段结束后,增加读写课,听说和读写课比例为3∶1。
5)读写、说话与听力分别设课,以读写打头。
4.(6分)一.归纳法:从详尽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
二.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
三.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1)即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
(2)先采用演绎法,扼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5.(7分)①阅读词汇和听力词汇都是接受性词汇。
②阅读词汇要求学生认读、理解。
没有时间压力,可以查字典,可以回视或重读。
词汇范围大。
③听力词汇主要要求学生听懂,但不一定要记住或书写。
不能控制说话人的语速和词汇范围,有时间压力。
不能查字典,听实际说话例外于听录音,不能重复。
词汇范围小,有语体选择和不变词组使用问题五、教案设计(20分)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方位词和方向表示法、表示距离的方法、询问(问路)的功能。
2.教学重点:①方位词:前(边)、后(边)、左(边)、右(边)、东(边)、南(边)、西(边)、北(边)、上(边)、下(边)等②“往”+方位词表示方向以及表示方向性的动作a.往左往前往后b. “往”+方位词+V。
往前走往左看③表距离的远近:N+离+N+A。
邮局离这儿远吗?教室离宿舍很近。
④大概:表示对数量、时间不很精准的估计。
我大概等了半小时。
他们班大概有二十个学生。
⑤问路的方法:去---怎么走?/这儿有---吗?3.教学环节的设计1)组织教学2)复习旧课导入新课3)讲练新内容①生词学习②课文学习(教学重点的落实)4)操练巩固5)布置作业4.训练方法:1)句型替换练习A.银行离这儿远吗?书店学校B.去车站怎么走?学校邮局2)用“往”回答问题①邮局在哪儿?②前面有车站吗?3)看方位图用“离”造句。
邮局离这儿很近银行离学校不远4)看图并用“大概”回答问题邮局离这儿远吗?(书店、车站┄┄)不远,大概走五分钟。
5)用“大概”回答问题。
①现在几点?②他们学校有多少留学生?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
X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
错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大凡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
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XF分步法的一个严重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
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对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
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
X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X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X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X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
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
对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
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
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X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Z在产品品种规格浩繁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
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
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