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
2、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3、启迪学生心灵,崇尚真善美。
【导学重点】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导学难点】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揣摩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带有夸张和嘲讽意味的语句
【知识储备】
关于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以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他们人格化。
关于作者
安徒生,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出身于贫困的家庭,14岁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去谋生,在那里得到帮助,获得学习的机会。
17岁开始发表作品。
安徒生的创作十分丰富,最出色的是童话。
他从小受民间文学的熏陶,爱唱歌,善讲故事,很受人欢迎。
这同他后来献身于童话创作有很大关系。
安徒生共写了168篇优美的童话。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
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
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
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
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教学过程】
一、语言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滑稽.()陛.下()骇.人听闻()炫耀
..()随声附和.()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并组词。
更()称()圈()
()()()。
3.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这布是华丽的!精至的!无双的!”()(2)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3)他们装作从织布面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栽了一通。
()(4)因此他摆出一副更娇傲的神气。
()
4.《皇帝的新装》作者____________国_____________代表作品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故事都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
(2)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力求做到简洁概括)
(3)全文围绕皇帝的那件“新装”写了哪几个片段?
三、揣摩相关语句、语段,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细读,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词句、语段,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
措施:在文中做好标记,试着写一些旁批,比一比谁最能够读出感情。
2、研读,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1)读完文章后你觉得文中谁是最可笑的?谁是最可恨的?谁是最无耻的?谁是最可爱的?(找出证据来)
(2)、主人公——皇帝已粉墨登场,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请大家用“一个-----的皇帝”的句式,为这篇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并陈述理由。
(要求自由朗读,独立思考并完成,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
如:“一个愚蠢的皇帝”:根本没有布,根本没穿衣服都不知道。
(3)、这个可怜的一国之君真是丑态百出,他之所以会赤条条地在大街上游行,除了他自己的责任外,还有谁的原因?你们如何去评价他们?
(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4)、通过学习文章我们可以发现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但是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骗子行骗为什么却一路绿灯,你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5)在根本不存在“新装”面前,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甚至皇帝本人都不敢说真话,老百姓一开始也不敢说真话。
试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并分析这些是什么描写方法。
想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真话最后是谁说的?为什么要由他的口来说出?
(7)你认为哪个情节最精彩或你最喜欢?谈谈理由。
(可以从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等情节任选,先找出这句话,然后从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鲜明生动、逼真传神、活灵活现,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分析)
四、议一议
1、你在这童话中收获了什么?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
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孩,你敢说真话吗?
2、想象一下这个皇帝游行完毕后回到皇宫会采取什么行动。
五、总结: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享誉世界的童话佳作。
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
本质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装的“美”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读过之后的笑声,恰是对以皇帝为首的一伙丑类的讽刺。
六、课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不是心理描写的一项是()
A.“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
B.“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
”
C.“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D.“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
2.童话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夸张来叙写故事,表现主题。
指出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A.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B.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
C.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D.(他们说)“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
3.皇帝之所以不穿衣服在街上游行,因为他相信骗子的话(多项选择)……()A.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
B.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C.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D.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
4.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2)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参考
答案:
1.jībìhài hèxuàn 2.ɡènɡ更加ɡēnɡ更衣chèn称职chēnɡ称呼quān圈定juàn猪圈3.至——致幅——副栽——裁娇——骄4.安徒生丹麦海的女儿丑小鸭
二、
(1)皇帝
(2)描述了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讥刺统治阶级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
)
(3)爱——看——穿——展
(
三、
1略
2、研读,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1)、
“一个愚蠢的皇帝”:根本没有布,根本没穿衣服都不知道。
“一个虚伪的皇帝”:天天换,时时换,刻刻换,只为追求外表美。
“一个昏庸的皇帝”:不关心国家百姓,只知道穿新衣服。
“一个无能的皇帝”:听信大臣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见。
(2)、两个骗子和大臣
大臣们:不敢说真话,极不称职。
欺上媚上,只为保住乌纱帽。
既是受骗者又是行骗者。
骗子:①骗子行骗,是为了捞取钱财。
②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安逸不理朝政,设下骗局教训他。
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他做个好皇帝。
③作者在文章结尾没有写骗子的结局如何,其意可能是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痛恨的不是骗子。
(3)、小孩子
明确:正所谓“童言无忌”,让一个小孩说出真相符合实际。
其次,它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百姓的意见,以致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在这个谎言充斥、欺骗成风的混浊世界里吹来一缕清风。
真理之星火开始燎原。
让新装失去了神奇,让官员掉下了面具!童话的神奇色彩与现实意义同时呈现了出来!
(4)可以从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等情节任选,先找出这句话,然后从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鲜明生动、逼真传神、活灵活现,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分析
四、
1、
如: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能像皇帝、大臣般不称职。
要敢说真话,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