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煤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案(57--59)第26课《皇帝的新装》(第1---3课时)主备:李新权审核:班级: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童话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文章主旨的写作特点。
2、分析、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认识语言、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培养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4、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等,认识安徒生的人格美,领会其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健全的人格。
【相关链接】1.了解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2.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共创作168篇,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是丹麦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人们认识丹麦这个僻处世界最北端的国家,往往是由于安徒生的影响。
他的童话在近150年里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丹麦出了一个安徒生,赢得了世界的不只限于少年儿童的广大读者.。
3.创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当时,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更()衣称()职随声附和()的()确赏赐()陛()下滑稽()骇()人听闻爵()士御聘()2、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呈报:滑稽:骇人听闻:不可救药:3、本文选自,体裁是一篇,作者是(国家)著名童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共8页第1页第一课时.【合作探究1 情节人物】1、默读课文,用一个恰当的字填入到下面的方框内,使下面这幅结构图呈现全文内容。
2、选择一个最能概括故事情节的字填在下图的空格内。
骗子皇帝(行)(受)(助)(揭)大臣小孩3、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并说说它为什么是关键语句。
共8页第2页4、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概括皇帝的特点。
(简要说明理由)5、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2 多角度阅读】6、作为一篇童话,本文从情节安排到人物塑造都是在想象夸张中完成的,你觉得它具有真实性吗?(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安徒生)7、作者虚构这样一个故事的意图是什么?共8页第3页8、作者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来揭穿骗局呢?9、在骗局已被揭穿的情况下,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
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10、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骗子的?11、怎样在生活中避免上当受骗?【拓展延伸1】15、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任选其中之一进行训练、交流。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共8页第4页第三课时(4)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想像他会怎么做)(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16、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年(2005)是安徒生诞生20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巨人,你们班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主题:。
(2)围绕你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答:。
(3)请就安徒生童话对你的成长的影响和意义,发表一段富有感情的简短演讲。
【拓展延伸2】捧着空花盆的孩子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个贤明而受人爱戴的国王。
但是,他的年纪已很大了,而且年迈的国王没有一个孩子。
这件心事,使他很伤脑筋。
有一天,国王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吩咐发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子,并宣布:“如果谁能用这些花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那个孩子便是我的继承人。
”所有的孩子都种下了那些花种子,他们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护理得非常精心。
有个名叫雄日的男孩,他也整天用心培育花种,但是,十天过去了,半月过去了,一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如故,不见发芽。
“真奇怪!”雄日有些纳闷。
最后,他去问他的母亲:“妈妈,为什么我种的花不出芽呢?”母亲同样为此事操心,她说:“你把花盆里的土换一换,看行不行。
”雄日依照妈妈的意见,在新的土壤里播下了种子,但是它们仍然不发芽。
共8页第5页国王决定观花的日子来到了。
无数个穿着漂亮的孩子涌上街头,他们各自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每个人都想成为继承王位的太子。
但是,不知为什么,当国王环视花朵,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去时,他的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影子。
忽然,在一个店铺旁,国王看见了正在流泪的雄日,这个孩子端着空花盆站在那里。
国王把他叫到自己的眼前,问道:“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雄日抽咽着,他把他如何种花,但花种又长期不萌芽的经过告诉给国王,并说,这可能是报应,因为他在别人的果园里偷搞过一个苹果。
国王听了雄日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双手,大声地说:“这就是我的忠实的儿子。
”“为什么您选择了一个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做接班人呢?”孩子们问国王。
于是,国王说:“子民们,我发给你们的花种子都是煮熟了的。
”听了国王的这句话,那些捧着最美丽花朵的孩子,个个面红耳赤,因为。
1、解释下列词语(1)依然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面红耳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的起因是()A、国王发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子,让他们培育出最美的花朵。
B、国王深受人们爱戴,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可还没有一个孩子。
C、国王年迈而无子,想要挑选一个义子作为继承人。
D、国王年迈而又无子,他十分苦恼。
3、这个故事的中心人物是()A、国王B、雄日C、雄日的母亲D、手捧鲜花的孩子4、依据你的理解,补写完全文最后一句话(写在横线上)。
5、国王选雄日做接班人是因为雄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恰当地归纳了本文中心思想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国王才是贤明而受人爱戴的。
B、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一味追求地位与财富。
C、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D、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做过坏事的人是一定会遭报应的。
安徒生与爱因斯坦:童心爱心之楷模沈致远今年4月2日是安徒生诞生200周年,丹麦王国政府为此举行扩大纪念活动,世界各地纷纷响应。
无巧不成书,今年4月18日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今年也是他发表光电效应、布郎运动和狭义相对论三篇划时代论文100周年,联合国宣布: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以资纪念。
两位大师交汇于2005年,是巧合又非巧合,童心和爱心将安徒生和爱因斯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后人缅怀和景仰。
童心之表露在率真。
这在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中充分体现出来,安徒生以尖锐的对比揭示出世俗之虚伪与童心之率真,《皇帝的新衣》虽名为童话,受益者实不限于儿童,百余年来广为流传,成为讽刺虚伪崇尚率真之经典。
共8页第6页童心之表露在好奇。
爱因斯坦的好奇心,促使他对自然奥秘作不懈之追求。
童年的爱因斯坦第一次看到指南针感到十分好奇,他想:为什么指南针会指向空间特定的方向?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现象背后,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植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稍长,少年爱因斯坦醉心于探讨“追光”:如果超越光速会怎么样?经过多年反复思考,他终于悟出了光速不变原理,成为狭义相对论的两大基石之一。
爱因斯坦十分看重好奇心,他在《自述》中说:“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
”如今读来仍振聋发聩。
爱心使人的精神升华,社会变得更和谐。
安徒生和爱因斯坦均为具有博大爱心之表率。
安徒生童话之所以为儿童所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充满了赤子般的爱心。
《丑小鸭》、《美人鱼》不仅使孩子们对动物感到亲切,而且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激发出博爱众生之高尚情操。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安徒生之爱心更表现得淋漓尽致。
安徒生童话历久而弥新,良有以也。
爱因斯坦的爱心表现在他对儿童的关怀。
晚年他定居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曾长期和邻居的一位小女孩交往。
爱因斯坦教小女孩算术,报酬是分享她的糖果。
2002年美国出版了两本新书:《爱因斯坦与孩子们的通信》和《爱因斯坦的剪贴本》,其中收入了爱因斯坦写给孩子们的信件,字里行间,童心毕露,妙语如珠,关爱之心溢于言表,读后令人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
爱因斯坦对人类之大爱集中表现在他对原子弹的态度上。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方炽,爱因斯坦在从希特勒魔掌下流亡到美国的科学家公推下,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
建议被采纳后,由奥本海纳和费米等主持曼哈顿计划,于1945年制成原子弹,促使日本投降,结束了大战。
否则,如果希特勒抢先造出原子弹,人类将遭受万劫不复之大灾难。
原子弹及其后发展出的氢弹具有足以摧毁世界的巨大威力,引起超级大国间疯狂的核军备竞赛,再次将世界推向战争的边缘。
始作俑者爱因斯坦对此忧心忡忡,投身于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军备竞赛。
,均出于对全人类之仁心大爱。
作为具有爱心的科学家之楷模,爱因斯坦当之无愧。
美国科学散文作家奥佛拜(Dennis Overbye)在2005年3月1日《纽约时报·科学时代》发表文章,题为“下一个爱因斯坦?欢迎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