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时间: 60 分钟分数: 100 分)班级:姓名:分数:1、新中国成立之初,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共产党章程》2、春联的内容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

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初期的是( )A.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改革发展创奇迹奥运世博扬国威 D.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3、下列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④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4、下列流行语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①“经济特区”②“公私合营”③“包产到户”④世贸组织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5、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朝鲜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A.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C.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D.签订《朝鲜停战协定》6、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7、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

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道路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石油战线的代表人物是( )A.雷锋 B.焦裕禄 C.王淦昌 D.王进喜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因地制宜,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措施( )A.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B.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C.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D.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10、下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B.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C.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D.迫使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11、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代表的是( )A.先进生产力 B.先进文化 C.先进道德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2、下图知识卡片反映的是我国对哪一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13、下表是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

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不正确的表述是( )A .AB .BC .CD .D14、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6、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商业17、漫画《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A.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C.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B.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D.社会交通工具的变化18、1956~1966 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能够全面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特征的是(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C.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9、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开始了代号为“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

这一行动( )A.开辟了反法西斯的欧洲第二战场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C.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D.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20、以下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②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③百年荣辱人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④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A.①④②③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2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泥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被人民称为“党的好干部”,他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孔繁森2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23、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下列哪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A.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无产阶级24、下表反映了 1956 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25、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 35 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 )A.开放沿海 14 个港口城市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上海浦东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 (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1)材料一认为“宋代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试指出当时最早使用的“纸钞”是什么?它出现在何地?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 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完成于何时?材料三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 “蕃学”。

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哪一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材料四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还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4)材料四中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并根据材料四回答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 年),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

(2)辜鸿铭为什么称“湘乡曾姓者”为“时髦”的郎中?(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

3、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早灾、出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

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 1851 年 1 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材料二 1853 年冬,太平天国天颁布了革命纲领(如下图),宣布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规定粮食、钱财等一切物资都要上交圣库,民众不得自行支配。

材料三太平天国虽以平等为号召,但实际上等级森严。

洪秀全大肆分封洪姓族人,其他将领纷纷攀比,也要求封王。

太平天国后期甚至不惜大规模甩卖王爵封号,总共封了 2700 多位“王”。

由于封王建制无法解决内部纷争,最终引发领导集团内讧。

(1)材料一中“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组织?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金田起义的原因。

(2)材料二中太平天国革命纲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对此你有何看法?(3)材料三领导集团内讧产生怎样的后果?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回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C2、B3、B4、C5、D6、C7、B8、D9、B10、D11、C12、D13、D14、D15、D16、A17、A18、B19、A20、A21、B22、D23、A24、A25、A1、 (1)交子四川(2)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两宋)(3)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市舶司(4)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1)原因: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遭到农民起义(或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白然经济开始解体。

(2)原因:他较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率先创办了洋务企业。

(3)主要原因: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1)拜上帝会。

原因:清王朝的封建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把军费开支及赔款转嫁到百姓身上,致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加重;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又值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等要素。

(2)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看法《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具体鲜明地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废除封建十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所以具有一定的革命性。

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并没有真正执行。

(3)领导集团内讧使太平天国迅速走向衰落。

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领导集团内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等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