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八下期中历史真题卷一、选择题1.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

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D)A.中共七大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C.中共八大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通过友好谈判作出的重大决定是(B)A.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B.和平解放西藏C.建立西藏自治区D.平定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叛乱3.如果为下面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C)A.走向社会主义B.建设之路的曲折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毛泽东高度评价某一历史事件,说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这一历史事件是(A)A.新中国成立B.和平解放西藏C.稳定物价之战D.抗美援朝5.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志愿军总司令是(B)A.朱德B.彭德怀C.陈毅D.刘伯承6.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了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人是(D)A.中国工农红军B.八路军、新四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7.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

这被毛泽东比喻为(A)A.另起炉灶B.打扫平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除旧布新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同中国共同倡议这一原则的两个国家是(C)A.苏联、美国B.苏联、印度C.缅甸、印度D.美国、缅甸9.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障。

下列选项中属于“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B)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培养建设人才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10.毛泽东主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时间开展地区涉及人口主要意义1950~1952年底新解放区3亿多摧毁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A.土地改革运动B.抗美援朝C.西藏和平解放D.三大改造15.这次大会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成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这次大会”是(C)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中共十五大1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

出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B)A.右倾机会主义路线B.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C.人民急于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D.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17.“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

“它”所指的事件是(D)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C.农业合作化D.文化大革命18.“铁人”王进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人物,他和工人们喊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

这个“大油田”指的是(C)A.中原油田B.胜利油田C.大庆油田D.玉门油田19.他是“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他”是(B)A.屠呦呦B.焦裕禄C.王进喜D.雷锋20.1963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题词,号召向他学习,“他”是(C)A.王进喜B.焦裕禄C.雷锋D.袁隆平21.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历史事件是(D)A.人民公社化运动B.文化大革命C.中国重返联合国D.尼克松访华22.美国总统尼克松回忆他在北京与周恩来总理的首次握手时,曾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有(A)①国际形势的变化;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④美国成为世界二流国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3.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事件是(D)A.中国重返联合国B.“乒乓外交”C.尼克松访华D.中美建交24.中国重返联合国,从此,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的旗杆上高高飘扬。

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C)A.第24届联大B.第25届联大C.第26届联大D.第27届联大2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工作取得了巨大突破。

下列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是(B)①参加万隆会议;②重返联合国;③中美建交④中日建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26.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最能揭示一个国家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最能揭示社会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价值趋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1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大会主席团当日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施行。

新华社11日受权全文播发宪法修正案和上述公告——央广网材料二:“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时,全体代表起立,热烈鼓掌(1)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人民的大宪章,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这份文件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大会选举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共同纲领》(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毛泽东。

(2)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还有什么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奴役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从此结束,一个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②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③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3)材料三的会议召开于何时?请你简要评价这次会议。

1954年(1954年9月)。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27.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党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力,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材料三:(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①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③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⑤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表明,在“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三大改造”中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业生产合作社。

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或:由个人所有变为集体所有,或: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60年粮食产量严重下降的原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你对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该遵循原则有什么建设?①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②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③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④要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等。

28.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对外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材料三: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会面(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举新中国成立后“反对以强凌弱”一例。

这一事件有什么影响?抗美援朝;①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②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厂房;③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推动了会议取得成功?你认为本次会议上与会国家“求同的基础”是什么?求同存异;①保卫世界和平;②争取民族独立;③发展民族经济。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9年(4)你认为中美之间秉承怎样的原则才能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或坚持合作共赢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