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黔江区自然环境概况 (1)1.1自然地理 (1)1.2生态环境 (14)2 黔江区社会经济概况 (24)2.1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24)2.2黔江区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28)2.3黔江区农业发展状况 (29)2.4黔江区工业发展状况 (31)2.5黔江区服务业发展状况 (32)2.6黔江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 (34)3 黔江区人口现状 (37)3.1黔江区概况 (37)3.2黔江区人口发展演进过程 (41)3.3黔江区人口现状构成特征 (42)3.4城镇人口概况 (44)3.5城区人口概况 (44)4 区域城乡统筹现状 (47)4.1区域城乡总体发展概况 (47)4.2区域各乡镇概况 (48)4.3农村居民点现状概况 (69)4.4区域城—镇(乡)—村体系现状 (72)4.5城乡公共设施现状 (73)5 黔江区土地利用现状 (76)5.1土地利用现状 (76)5.2基本农田保护现状 (77)6 黔江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现状 (79)6.1城区用地现状汇总表 (79)6.2居住用地现状 (80)6.3工业用地现状 (81)6.4仓储用地现状 (83)6.5公共设施用地现状 (83)7 城乡园林绿地系统现状 (93)7.1城乡绿地概况 (93)7.2公共绿地 (93)7.3专用绿地 (93)7.4道路交通绿地 (93)7.5生产防护绿地 (93)8 城乡旅游资源及历史文化保护现状 (94)8.1旅游资源概况 (94)8.2旅游发展建设概况 (94)8.3旅游服务设施发展状况 (96)8.4历史文化遗存 (98)8.5民族民间文化 (100)9 城乡综合交通现状 (101)9.1区域交通 (101)9.2城区道路交通 (110)10 城乡市政设施现状 (120)10.1给水现状 (120)10.2排水现状 (123)10.3供电现状 (124)10.4通信现状 (128)10.5燃气现状 (130)11 城乡环保环卫现状 (132)11.1环境污染现状 (132)11.2环境质量现状 (136)11.3环卫设施现状 (137)11.4主要存在问题 (137)12 城乡综合防灾现状 (139)12.1防洪现状 (139)12.2消防现状 (145)12.3人防现状 (146)12.4抗震现状 (146)12.5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147)1 黔江区自然环境概况(规划局)1.1 自然地理1.1.1地理区位重庆市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区边陲,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8′~108°56′,北纬29°4′~29°52′。
它东临湖北省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南连酉阳县,北接湖北省利川市。
南北长约90km,东西宽45km,土地面积2402km2(360.3万亩)。
是重庆市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
黔江城位于区境中部略偏东北,东经108°46′,北纬29°31′,海拔580m,川湘、渝咸公路在此交汇,为鄂西入渝门户。
城区东至湖北省恩施市162km,南距湖南省吉首市367km,西北至重庆市区350km,面积约10km2。
黔江河由册山河、大木溪交汇形成,由西至东穿城而过,注入阿蓬江。
老城坐落在黔江河北岸,南岸为烟厂所在地,西山新区为地区所在地,形成三个片区。
地处武陵山腹地、渝东南边陲的黔江区,是渝、鄂、湘、黔4省(市)武陵山区边贸重镇,这里区位条件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山川景色秀美,政策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是重庆乃至西部地区进入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
1.1.2地形地貌黔江区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的南西段鄂西川东褶皱带,地处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小南海),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湾、青杠坪、筲箕滩至石家河,全长56km,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
区域地处巫山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交汇地带,武陵山脉西翼,属中、低山区,地形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坝、河谷、山间小盆地,山地占总面积的85%。
区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呈北东至南西走向、与河流基本平行,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
区内主要山体有灰千梁子、五福岭、麒麟盖、八面山、三塘盖和贾角山等,灰千梁子为最高山峰,峰顶海拔1938.5m,最低点为黑溪乡的马嘶口,海拔320m。
主要河流是阿蓬江,小南海是区内唯一的山间淡水湖泊。
全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土地总面积360.3万亩,其中耕地50.35万亩(田19.34万亩,土31.01万亩),占21.03%,人均耕地1.07亩。
有林用地10万亩,乔木42种、90属、146种,马尾松分布最广,占70%以上,森林覆盖率32.5%。
有野生动物23目、69科、147种;鱼类6目、24科、70余种;水生植物15种。
年径地表水和地下水总是过45.25亿m3。
区内河流发育,利用自然落差可发电2.5万kw。
区内主要矿产有煤、萤石、重晶石、铝土矿、石灰石、大理石、矾、锌、铅、汞、铁、铜、锰、钠、磷、镁、硫铁矿、铅锌矿、含钾页岩、石英砂岩、方明石、石膏、高岭土、粘士等20余种。
旅游资源丰富集中,门类齐全,有小南海、官渡峡、武陵山、城东溶洞群、石钟山、两河至大河口峡谷等,山、水、湖、峡、洞融为一体。
其中小南海是省市级风景名胜区。
(一)地质(1)构造黔江的地质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走向为北东—南西。
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
黔江区处于鄂西、川东褶皱带。
这个地区震旦纪至古生代为一拗陷带,三叠纪晚期上隆,印支运动上升为山,燕山运动全面褶皱,形成当今区域构造雏形。
鄂西、川东褶皱带形成明显的自西向东的走向断裂。
如:七曜山断裂、郁山断裂、咸丰断裂、桐麻岭断裂、石耶司断裂。
黔江处于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弯、青杠坪、筲箕滩至石家河附近,全长56km,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
主要背斜和向斜有:郁山背斜、桑柘坪向斜、筲箕滩背斜、濯河坝向斜、天井坝背斜、八面山向斜。
主要断层有:马喇湖正断层、天井坝逆断层、筲箕滩冲断层、胜地坝逆断层。
出露地层及岩性由老到新为:下古生界发育完全,寒武、奥陶系以炭酸盐岩积为主,下、中志留统以砂页岩石主,上泥盆统以石英岩为标志,缺石炭系。
二迭系假整合于中志流统或上泥盆统之上,以灰岩为主,上、下二迭统底均夹炭质页岩(含煤)。
三迭系连续沉积于二迭系之上,下统为灰岩、白云岩,中统为紫色砂页岩与灰岩、泥灰岩。
侏罗系假整合于三迭系之上,以砂页岩为主,夹少许生物碎屑灰岩。
上白垩统零星分布于正阳盆地内,为紫红色砂砾岩,第四纪除河流冲积层外,普遍见有炭酸盐岩和残积、崩积物,其岩性主要有石灰岩、页岩、粉砂岩、砂岩及砾岩等。
(2)地史地壳构造的发展历史分为前古生代(含太古代、元古代、震旦纪)、早古生代(含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含泥盆纪、石炭纪、二迭纪)、中生代(含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为第三纪,晚从第三纪到第四纪为新构造运动阶段。
黔江从震旦纪至白垩纪均有沉积。
从区文化馆文物陈列室的史前文化可以看出区境地质。
从奥陶纪至第四纪,除石炭纪、三迭纪外均有古生物的化石遗存。
奥陶纪有:石家河出土的三叶虫、早化出土的蜿足虫。
志留纪有:早化出土的无孔贝、水市出土的珊瑚。
泥盆纪有:水市出土的螺、仰头山出土的下褶贝。
二迭纪有:早化出土的长身贝、水市出土的蜓化石、县城河坝出土的贝壳堆(积石)。
侏罗纪有:正谊出土的介壳、正阳群众村出土的恐龙腕、椎、踝,腓、耻等骨化石。
白垩纪有:正阳三阳岭的恐龙牙化石。
第四纪有:老屋基洞众多的古动物化石,如剑齿象牙、水牛牙、犀牛牙、野猪牙、马牙、虎牙、大熊猫牙、猕猴牙、羊牙等。
(二)地貌区地处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
境内山峦起伏,山脉走向与河流平行,东北高,西南低,形成“五槽六岭”地貌,是中低山为主的山地区。
山地占全区幅员面积的90%以上,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切割深;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无明显条状带。
山顶标高一般在700~1000m,切割深度一般在400~600m,属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
全区海拔1400m 以上的地区占幅员面积的4.04%,1001~1400m的地区占17.18%,700~1000m的地区占59.9%,700m以下的地区占19.49%。
(1)山地境内海拔1000m以上的山体有17条。
灰千梁子主峰为全区最高点,海拔1938.5m,是境内东部与湖北省咸丰县、酉阳县的界山,东南有国营马喇林场。
1984年在山顶黄柏垭修建电视差转台和广播转播台,覆盖酉阳、秀山、黔江、彭水4县。
八面山主峰钟山顶,海拔1720m,位于城区西北,面积30km2,产天麻、黄连等名贵药材,设有林场。
1971年飞机播种华山松后封山育林。
五福岭主峰海拔1617m,是境内东南部与酉阳县连界的—条山体。
三塘盖因多铁矿又名金山盖。
主峰海拔1592m,在白土乡境内,与彭水县大厂相连,有铁、硫、煤等矿藏。
1958年曾设厂冶炼铁和硫磺。
旗号岭主峰海拔1586m,是犁弯向斜和官庄背斜间的主要山体。
麒麟盖主峰海拔1464m,是濯河坝向斜和筲箕滩背斜间的主要山体。
贾角山主峰海拔1444m,是与彭水县连界的山体,在黑溪乡境内,有硫矿。
1958年曾设厂冶炼。
鸡公山主峰海拔1372m,在杉岭乡境内,是与湖北省利川市交界的山体。
皇后寨主峰海拔1336m,在黄溪、黎水、杉岭乡交界处。
凤池山主峰海拔1330m,在白石、杉岭乡交界处,原产荆竹,又名荆竹山。
灵峰山主峰海拔1293m,在新民乡境内。
四角山主峰海拔1268m,在鹅池乡境内。
唐家盖主峰海拔1235m,在后坝、杉岭乡交界处。
仰头山主峰海拔1161m,在城区北。
清《四川通志》称“羊头山”。
虎坐山主峰海拔 l127m,在金溪、白土乡交界处。
武陵山主峰海拔1092m,在石会、工农乡境内。
酉阳山主峰海拔1074m,在城区东,顶峰建有电视差转台。
(2)丘陵境内主要丘陵有6处,多处于阿蓬江两岸和川湘公路沿线,海拔在400~600m之间,是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
①正阳丘陵区包括正阳乡和正谊乡、蓬东乡各一部,面积67.75km2。
②石会丘陵区包括石会、工农、白合乡各一部,面积52.45km2。
③舟白丘陵区包括舟白、县坝乡各一部,面积18.84km2。
④濯水丘陵区包括蒲花、濯西乡和濯水乡各一部,面积16.26km2。
⑤两河丘陵区包括两河、龙田乡各—部,面积8km2。
⑥联合镇丘陵区包括联合镇(今城区)、城北乡(今城区)各一部,面积5.49km2。
(3)平坝全区有主要平坝21处,分布零星,海拔较低,人口较密,土壤肥沃,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
马喇湖海拔804m,面积4.62km2,主产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