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体规划的基础收集

总体规划的基础收集

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收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收集齐备有关城市和区域的勘察、测量、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现状和规划情况等基础资料,并作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应包括:市、县、镇域基础资料:城市基础资料。

一、市、县、镇域基础资料应包括:1.市、县、镇域近期测绘的地形图:一般为省测绘院购买的1:10000的地图,若乡镇能够提供其他比例尺的地图,则必须有明确的村镇界限、地表水体的位置、大小,道路、铁路的走向等。

2.自然条件:2..1气象资料。

应包括:历年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最高气温,最大降雪量,历年平均降水量,暴雨强度(要有公式),历年平均风速、风向频率等。

来源:县(镇)志,气象局等2..2水文资料。

应包括:沿江河城市的水位、水系和流域特征,年平均流量,丰水和枯水期流量,最高洪水位和淹没范围(洪水频率标准),城市堤防的防洪等级等。

来源:县(镇)志,访谈,水利局、水文局等2. 3地貌资料。

应包括:地面形状:水——陆的轮廓;地势起伏;坡度分析。

自然特征:陆地、水面、植被、地形价值、自然景色的价值。

人工的特征:分界标志和边界,道路交通,居民点,市政设施,污染源分布来源:县(镇)志,现场踏勘,访谈等2. 4地质资料。

应包括:地质构造及地基承载力,地基最大冻结深度,不良地基的分布及地质灾害情况等。

基岩层:断面和露头;面层地质:土壤类型和分类;土壤稳定性:对断层、滑动、侵蚀和下沉的敏感性;土壤生产力:构成和条件。

地下水的种类及其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主要的水文地质参数,资源评价。

来源:县(镇)志,地质局等2. 5自然灾害资料。

应包括:国家最近确定的城市所在地的用于抗震设计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抗震设防烈度,历史记载地震发生状况及市域内地质断裂带分布情况等。

滑坡、崩塌、泥石流、暴风雨(雪)、异常气候(干旱、洪水)等。

来源:县(镇)志,地震局2. 6生态环境资料。

应包括:生态群落、植物、鸟类、兽类、鱼类和水生物、昆虫、生态系统:价值、变化和控制来源:县(镇)志,现场踏勘,访谈等3.资源状况:应包括: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范围、贮量及可采量等;自然资源,如特产、乡土树种等;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

来源:县(镇)志,现场踏勘,访谈等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状况:应包括:名称,产品,产量,销路,原材料,运输方式,污染情况,规模,位置等来源:县(镇)志,工业局,访谈等5.主要城镇状况:应包括: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来源:各地走访、踏勘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应包括:水源,水量,水质,供水普及率等,电力来源,一次、二次变电所位置,容量等,各电讯设施(移动、固话、网络等)容量,运转状况等,邮政局所位置,规模,等级,排水设施、能力,燃气、供热(本地区冬季供热标准)、加油站等情况,垃圾填埋点位置,规模等等,以及各专业的发展计划。

来源:各部门访谈,实地踏勘等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状况:应包括:规模,位置,使用(保护)状况,价值等来源:文物局,风景名胜管理局等8.环境状况:应包括:三废污染状况,排放量,污染物,处理状况等来源:环保局,工业局等9.土地开发利用状况:应包括:农业,水利设施,工矿生产基地,仓储用地以及河湖水系,绿化等分布。

来源:土地局,土地利用规划等10.经济发展状况:应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等来源:政府报表,访谈等11.区域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应包括:上级规划资料,五年计划,年度发展计划等来源:政府各部门二、城市基础资料应包括:1.自然资料,包括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气象、水文、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2.城市历史资料:城市的历史发展沿革,城址的变迁,城市发展经历的主要建设阶段,行政建制、城市职能演变过程,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特征,城市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特色,城市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名人轶迹等。

3.城市人口资料:城市人口历年发展变化的情况、特点及原因,人口性别、年龄、劳动力构成,历年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失业率、就业率的状况,本次规划现状基年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的数量。

必要时应了解流动人口数量。

4.城市测量资料:5.社会经济发展资料:城市经济总量历年变化情况,GDP状况,财政收入,对外贸易,科技贡献率,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优势产业,城市各部门经济情况,城市土地经营、城市建设资金筹措安排等状况。

6.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土地权属状况等7.工矿企事业单位资料:城市工业发展总的情况和趋势,城市工业企业的性质、职工人数、用地、建筑面积及产品、产量、产值等基本情况,生产耗能、运输和主要污染物及其处理状况等。

8.仓储资料:城市仓储、物流的情况,仓贮性质、职工人数、用地及库场面积、大宗物资流向、运输方式等。

9.社会服务设施资料: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服务业各系统主要单位名称、地点、等级规模,千人指标,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网点分布,服务半径,主要大型公建布局,市中心位置及主要设施内容,同居住区的关系,未成年人与老年人活动设施及用地状况等。

10.居住资料:城市生活居住用地组织结构,居民组织系统,居住水平,居住用地面积指标,住宅面积,建筑密度,平均层数,居住环境质量,配套服务设施(包括为未成年人与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及用地状况),居住困难户数量等。

11.交通运输资料:铁路线路名称、技术等级、通过能力、站场情况,铁路设施与城市的关系、用地规模、职工人数、客货历年运量、重点大宗货物流向、中转比例、集散联运状况、客货运量历年增长情况。

公路线路名称、技术等级、职工人数,路面质量、宽度,主要桥梁设计荷载标准,交通量,客货运量,站场、停车场位置和面积。

水运岸线、航线状况,码头位置、泊位数量与等级,客货运输量,港口库场情况,转运条件,职工人数。

空运机场位置、性质、级别、用地面积,航线情况,机型及数量,净空限制要求,与市区交通联系,设计客货运量,现状客货运量,职工人数。

管道运输。

包括运输物类、运量、线路、设施及用地等状况。

12.城市道路资料:城市交通方式,各类城市道路布局状况,主、次、支路长度、红线宽度、横断型式、路面结构,路网特点、路网密度,道路最大纵坡,交通量,交叉口形式,主要桥梁隧道状况,各种车辆数量、年增长量,交通事故状况。

公交客运情况及社会公共停车场状况,自行车及步行交通状况。

13.园林绿地、文物古迹资料:城市内的绿地(GBJl37—90中的大类用地G,包括中类用地Gl、G2)及公共绿地(GBJl37—90中的中类用地G1)的分布、数量、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及人均指标,公园、苗圃、防护林地及风景区的建设使用情况。

历史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建筑遗存的性质、价值、等级及分布、保护情况,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数量,发掘、利用及保护状况,历史文化无形遗产状况等。

14.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资料:15.工程设施资料,包括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水资源相关资料。

包括江河、水库地面水的主要特征值,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其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

给水水源地位置、面积,取水方式,净水厂位置、面积,设计供水能力及实际供水量,管网走向、管径、供水范围,主要加压泵站位置、数量,供水量标准,供水普及率,用水大户,自备水源单位及产水量等。

污、雨水排放方式,管沟管网长度、断面与管径,排水能力,污水处理厂位置、规模、面积,污水处理等级。

电厂位置、建筑面积、用地面积、职工人数、设备型号、装机容量及台数、输出电压及输出回路数,变电站位置、用地及建筑面积、职工人数,主变容量,高压线走向、地理位置接线图与等级,用电大户,负荷特点,电网分布情况。

居住、公共设施、工业、对外交通、市政设施和其他用电量及用电负荷。

电信线路走向,包括电信电缆及光缆管道、架空电缆及光缆敷设情况,电信局及分局名称与系统容量,出局总配线、出局管道孔数。

实装电话数量.市话普及率,住宅电话入户率,电信局及分局位置、用地及建筑面积、职工人数。

移动通信局及基站位置、系统容量、通信管道、直埋光缆情况,现有用户数量。

邮电局和分局分布位置、用地及建筑面积、职工人数。

广播电台及电视台位置,电视塔台与卫星地面站情况,发射机功率、数量,转播电视台名称、频道;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转播使用频率,转播电台、电视台名称,有线电视用户、覆盖率。

集中供热的各类建筑的面积与热负荷,现有企业生产用热状况,生活热水供应和其他用热现状。

现有热源及余热利用,包括热源位置,机组型号、容量台数、安装时间、运行情况、供热能力等。

工业及民用锅炉统计,包括台数、参数、安装时问、占地与运行情况、实际用热量、热效率、燃料来源、供热成本、大气污染状况等。

能够作为调峰、备用锅炉房的统计。

城市集中供热现状图,包括热源、换热站位置,蒸汽管道、供热管道及热水供应管道敷设走向及管径等。

现有燃气气源,包括储量、品位、价格、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占地面积等。

燃气供应.包括气源性质、质量,贮气站位置、容量,供气规模、日均供气量、日最大供气能力及调峰情况。

燃气供应对象,包括居民用气人口、用气量、用气普及率、历年燃气增量,公建及工业用气量。

城市燃气供应系统现状图。

现状燃气输配系统供气统计、不均匀系数、经济技术指标,输配设施能力。

其他市政设施现状。

殡葬,防洪。

16.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资料:主要污染物,包括水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主要污染源,包括水体、大气污染源、噪声源和放射性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成分,污染范围与强度、发展趋势及治理措施;主要污染源能源消耗量及能源结构。

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的现状监测数据及发展趋势。

城区固体废物,包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及粪便的产生量及运输、处理情况;垃圾处理场位置、容量、处理方式、占地面积,公共厕所、街路广场公用卫生洁具数量、质量和使用状况等。

现有环保和环卫机构名称及位置、职工人数、用地及建筑面积、环卫车辆数;城市保洁,包括城市道路保洁和城区内水面保洁工作现状。

17.防灾资料。

包括防洪、抗震、消防、人防、防潮、防风。

城市的防空防护类别、防护标准,人防工程分布、面积、数量、质量,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平战结合利用情况。

城市消防机构历史沿革,火灾发生情况,消防站数量、等级、位置、占地面积、人员及装备情况,消防扑救及抢险救援能力,消防责任区划分。

城市消防供水、供电、通信及公共消防设施状况,消防通讯指挥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消防车通道及火灾疏散避难场地状况,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现状,社会救援抢险情况。

18.其他相关资料。

城市历次总体规划,特别是上版总体规划的文字、图纸成果,规划执行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范围的现状地形图 (比例尺宜为1:5000~1:25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