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设计学-导论
配置
提取 新药创新 运用 知识 规则 转化 模拟 信息
化学信息学在新药创新中的运用
图式如下:
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对发展药物有用的规则
转换
知识 信息**
规则 事实
提取 (1)文献资料* 数 (2)制药、化学品和数据库公司积累 据 (3)组合化学库和高通量筛选
数 目
*媒体形式的表现、记录和管理( CA) **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反应性(具有实践意义)
△(三)21世纪
[1] ME Wolff ed. Berger’s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Drug Discovery, 6th Ed, 2003, VolⅠ: Drug Discovery, and VolⅡ: Drug Discovery and Drug Development. [2] HJ Smith ed. Smith and Williams'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Drug Design and Action,4th Ed, 2004. [3] RB Silverman ed. 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Drug Design and Drug Action,2004. [4] D Triggle and J Taylor ed. Comprehensive Medicinal ChemistryⅡ, Vol 1,2,3,4,5,8, 2006~2007. [5] 张礼和主编导读版,“药物化学百科丛书”第1,2,3,4,5,6,7,8,9,10, 11,16册,科学出版社,2007 [6] 迟玉明主译. 创新药物化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7] 仇缀百主编. 药物设计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药物设计学 Drug Design
药物研究室:李平亚 教 授 卢 丹 副教授 刘金平 副教授
《药物设计学》课程选用教材
补充阅读材料
前言
一.学科形成基础
1、原动力:治病救人的医药市场需要。(朝阳工业,产出比高) 2、分支学科的不断发展(药物发现的生命科学基础如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3、研究内容的扩大: 从药物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拓宽到: 以组合化学为基础的高通量筛选(HTS)和高内涵筛选(HCS) 合理药物设计 基于机理:病因和靶点 基于结构:计算机辅助解析靶点和配体的3D结构 基于性质:配体如何到达靶点 4、促进因素:
药学:①药物化学(结构、工艺)
②质量标准 ③制剂(处方溶出度、生物利用度) 药理:药效、一般药理、药动、主要系统药理
临床前毒理学:急慢性、三致试验……
(四) 非临床开发(Nonclinical development)
—总体评价
(五) 临床研究(对医师的要求)
Ⅰ期: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耐药性和毒性制定Ⅱ
化学和生物信息学以及信息处理和转换的根本变革
现代科学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新药研究开发的管理和决策水平的提高
内
容
导论 药物发现及药物设计 第一章 基于筛选途径的药物发现 化合物的来源、组合化学(库)及筛选模型和方法学 第二章 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 药物发现的方法学、药物靶点的发现和确证、基于靶 点的药物设计 第三章基于物质的药物设计 药物理化性质与体内过程(ADME)、类药性预测方 法及药动学的优化
⒈发现先导物涉及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埃尔利希 (Ehrlich)的受体学说(一直是药物设计的主要原理和方法) ⒉发现途径 筛选( 随机和群集) 基于机理、结构和性质的合理药物设计
3.1 靶点和配基(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 受体学说
锁钥理论(刚性分子) 诱导锲合(柔性分子和变构) 受体:生物体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特异性大分子(靶点) 配基: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物活性的物质 (内源性激素或递质,天然物、激动剂、拮抗剂和抑制剂) 。
药物作用靶点(Target)的扩大
20世纪 细胞膜上 酶、受体、离子通道……
21世纪
细胞膜上
细胞内
还包括糖缀合物……
DNA、RNA、核酸、信使
靶点和药物品种关系
现有靶点500种
受体 45%
酶 其他 28% 激素和细胞因子
73%
18% 药物品种 5000种 9%
2010年 700种 新的靶点开发新的药物 7000种
20世纪50年代开始,后几十年为药物发 现的第一次高潮,发现了一批磺胺药、 青霉素、链霉素、抗疟药和组胺药。 把握药物发现第二次高潮的机遇 “重大新药创制”——十一五、十二五计 划中科技重大专项
二.国内外有关专著和教材
(一)八十年代
⒈ A. Burger: A Guide to the Chemical Basic of Drug Design, 1983 ⒉ H. J. Smith and H. Williams: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Drug Design,1983
(二)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 可行性分析定义:考察基础研究成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及经济性 可行性分析与基础研究: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先导物(lead) ------临床前研究 我国《新药审批办法》(04年):申请临床研究26项—药事管理 (目前): 申请临床研究 27项 目的:发现研究中新药(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IND) 候选药物(drug candidate) (三) 项目研究(Program)
⒊ 仇缀百,万维勤:药物设计指导,1987,上海科技教
育出版社
(二)九十年代
⒈ M. Wolff. Ed: Burger's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drug discovery 5th Ed, Vol 1~6, 1995~1998 ⒉ H. J. Ed: Smith and William's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Drug Design and Action, 3rd , 1998 ⒊ 仇缀百主编,药物设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广义的:新药R&D的过程,包括某种疾病和治疗靶点的基础研究和可行 性分析;先导物体内外检测的生物模型和方法学的建立;药理、药代 和安全性研究;制剂学;专利申请以及人体Ⅰ期、Ⅱ期、Ⅲ期临床研 究和上市销售。 狭义的:仅包括基础研究和可行性分析涉及的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发现过程。
★先导化合物不一定是药物
药物设计学的研究对象:先导化合物
2.2 药物发现四个阶段
(一) 基础研究阶段 疾病=平衡失调
信号传导异变 阴阳五行失调 研究模式的发展(靶点据先) 过去:(第一版教材) 筛选 “药物” 现在:(第二版教材) 病因病理
信号传导
多种 药理模型
药物调控 辩证施治
靶点(SAR)
上市
靶点
设计
“药物”
上市
新化学实体 (NCE, new chemical entity)
分子识别
分子识别
Molecular recognition 电荷分布匹配 力大 专一性 作用 时久
互补性
原子间距离合适 立体化学恰当 动力学状态最佳
*杨铭:药物研究中的分子识别,北医大协和医大联合出版社,1999
3.1.1 配基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结合力)(第四章P191) 六种相互作用:共价、静电、氢键、疏水、范德华力和阳离子-π 3.1.2 广义的受体样物质(治疗疾病的靶点) 包括:酶、离子通道、抗原、核酸、核酶、糖缀合物、脂质、受体 分离、纯化得活性受体(难) 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的三级结构测定(难) (酶-底物复合物的蛋白质结晶和X-衍射测定)
第四章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药物与受体、结构与生物活性(SAR)、计算机辅助 药物设计、基于靶点结构的药物设计(直接法)和基于配 体结构的药物设计(间接法) 第五章 药物发现的虚拟筛选方法 化学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处理、虚拟筛选(基于靶点结 构和配体相似性) 第六章 先导化合物 前药原理、生物电等排原理、拼合原理、软药设计 第七章酶抑制剂和肽拟似物 酶抑制剂、肽拟似物、设计实例
上市
药 物 发 现
药物设计期PD/PK/T 实验期PD/PK/T
循环Ⅰ 专利申请 Ⅰ期 Ⅱ期
循环Ⅱ 确认
SFDA 批准
临床前PD/PK/T
过渡期PD/PK/T
临床期PD/PK/T
Ⅲ期 Ⅳ期
预告性PD/PK/T
药物发现中药效(PD)、药动(PK)和毒性(T)研究图示 药动(pk)学的检测已提前到可行性分析阶段
申请临床研究的决策过程—是否向管理部分申请作为研究中新药(IND) 研究阶段 核心:安全性评估
开发阶段
(六) 注册申请
经临床研究确认有效后,进入注册申请阶段。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批准上市!
基础研究 可行性分析
临床前开发 (项目研究) 非临床开发
临床试验
定义: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获得化学成分的相关信息。结构、性质、反应性、 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等信息。
研究内容: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检索工具书,从各种信息源(数据)中提 取有用的信息,再将信息转换成有效的知识,提供加速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 现和优化的规则。
数 据 库
信息源 (数据)
网络传递
计算机
筛选数据 (选择性、药理和安全性)
靶点生物学
靶点优先
靶点类似性
e生物学
临床数据
基因组数据
药物基因组学
高通量
假设 靶点确认 先导物设计 候选药物评估
e生物学服务于药物发现和药物设计
生物信息学贯穿新药R&D的全过程
1、基因研究用于微生物-----发现新的抗生素; 对人类基因功能的认识-----发现成药基因和基因药物。 2、从成药基因发挥成为成药蛋白质----确认靶点成药性, 最后发现药物作用靶点。 3、提供生物信息,如靶点活性部位的3D结构---组合化学 设计多样性和具有生物活性的要求,----计算机虚拟筛选。 4、指导药物体内ADME/T的预测和研究。 5、在药物临床应用中产生药物基因组学,提出药物信息 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