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理综)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理综)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理科综合本试卷分选择题(第Ⅰ卷)和非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共16 页,满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上。

2.选择题在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F19 Cl 35.5 Fe 56 Cu 64】第I 卷(选择题共126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每小题6 分,共7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生物;7-13 化学)1.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甲十乙)<(丙十丁)B.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四种色素,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2.下图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于不同浓度的NaCl 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NaCl 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图甲可见,250mmol.L-1的NaCl 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B.图乙中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少后一直增大C.图乙中a 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弱D.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在300mmol.L-1的NaCl 溶液中可能死亡,乙图中的处理时间内细胞一直有生物活性13.如下图甲表示细胞中ATP 反应链,a、b、c 代表酶,A、B、C 代表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B 含有2 个高能磷酸键,C 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神经细胞吸收K+时,a 催化的反应加速,c 催化的反应被抑制C.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可以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D.图乙中温度为m时比n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4.图1 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生物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图2 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 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丁B.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ATPC.若丁是受体,则能通过丁传递的信息分子可以是激素、神经递质、抗体、CO2等D.由图1 和图2 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5.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给水稻提供14C02,则14C 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02→14C3→(14CH20)B.利用15N 标记某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C.给水稻提供14C0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14C2H5OHD.小白鼠吸入180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0,呼出的C02也可能含有C180226.呼吸熵(RQ =放出的 CO 2 量/吸收的 O 2 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 种指标。

如右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

以下叙述中, 正确的是()A .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B .B 点有氧呼吸的强度大于 A 点有氧呼吸的强度C .为延长水果保存的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 C 点D .C 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 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和催化剂的载体B .用米汤直接检验食用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C .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于新鲜的水果箱内是为了保鲜水果D .燃煤时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可减少废气中 SO 2 的含量8.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 Ba(HCO 3)2 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 生。

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A .FeCl 2B .Na 2OC .SiO 2D .AlCl 39.对下列反应的现象和解释都正确的是()10.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氯气与水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1N AB .1molFe 与足量碘加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 AC .在密闭容器中,2molNO 与 1molO 2 充分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 2N AD .50mL 18.4mol/L 浓硫酸与足量铜充分反应,生成 SO 2 分子数目为 0.46N A311.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 装置可制取干燥纯净的NH3B.图2 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C.图3 装置可测量Cu 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D.图4 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Fe (OH)2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硫酸、双氧水:2I-+H2O2+2H+=I2+2H2OB.用稀硝酸与FeS 固体反应:FeS +2H+= Fe2++H2S↑C.向Fe(N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 溶液3Fe2++NO3-+4H+=3Fe3++NO↑+2H2OD.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 HClO13.X、Y、Z、W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 倍;Y 的原子序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6 倍;Z 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自然界中,W 的单质多出现在火山口附近,且为淡黄色晶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Z>X > YB.W 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 的高C.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在同主族中最强D.Y 的单质可通过铝热反应冶炼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6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的得0 分)14.如图所示,小船以大小为v1、方向与上游河岸成θ的速度(在静水中的速度)从A处过河,经过t 时间正好到达正对岸的B 处。

现要使小船在更长的时间内过河并且也正好到达正对岸B 处,在水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采取下列方法中的哪一种()A.只要增大v1大小,不必改变θ角B.只要增大θ角,不必改变v1大小C.在增大v1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增大θ角D.在减小v1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减小θ角415.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并且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

已知b 球质量为m,杆与水平面成θ 角,不计所有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当两球静止时,Oa 绳与杆的夹角也为θ,Ob 绳沿竖直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可能受到2 个力的作用B.b可能受到3 个力的作用C.绳子对a的拉力等于mgD.a的重力为mg tanθ16.如图1 所示,m A=4.0 kg,m B=2.0kg,A 和B 紧靠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 时刻起,对B 施加向右的水平恒力F2=4.0 N,同时对A 施加向右的水平变力F1,F1变化规律如图2 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t=0 时,A、B 物体加速度分别为a A=5m/s2,a B=2m/s2B.A 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C.t=12s 时刻A、B 将分离,分离时加速度均为a=2m/s2D.A、B 分离前后,A 物体加速度变化快慢相同17.在室内自行车比赛中,运动员以速度v在倾角为θ的赛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运动员的质量为m,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运动员和自行车看做一个整体,整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B.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大小为m v 2,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也是mv 2 R RC.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线速度不变,向心加速度也不变D.如果运动员减速,运动员将做离心运动518.如图所示,用一根长杆和两个定滑轮的组合装置来提升重物 M ,长杆的一端放在地面上通过铰链连接形成转轴,其端点恰好处于左侧滑轮正下方 0 点处,在杆的中点 C 处 拴一细绳,通过两个滑轮后挂上重物 M ,C 点与 o 点距离为 L ,现在杆的另一端用 力,使其逆时针匀速转动,由竖直位置以角速度 ω 缓缓转至水平(转过了 90° 角).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物 M 做匀速直线运动B .重物 M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整个过程中重物一直处于失重状态D .重物 M 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大速度为ωL19.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倾角为 θ,将小球 A 从斜面顶端以速率 v 0 水平向右抛出,击中了斜面上的 P 点;将小球 B 从空中某点以相同速率 v 0 水平向左抛出,恰好垂直斜面击中Q 点。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小球 A 在击中 P 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为φ,则 tan θ=2tan φB .若小球 A 在击中 P 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为 φ,则 tan φ=2tan θC .小球 A 、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比为 2tan 2θ∶1 D .小球 A 、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比为 tan 2θ∶120.趣味运动会上运动员手持网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匀加速跑,设球拍和球质量分别为 M,m,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夹角为 θ,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及球和球拍间摩擦力,则( )A .运动员的加速度为 gtanθB .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为 mgC .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θcos )(gm M +D .若加速度大于 gsinθ,球一定沿球拍向上运动21.如图,质量相等的 A 、B 两球分别用轻质弹簧和轻杆连接置于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当系统静止时,挡板 C 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 )A .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 gsinθB .两图中 A 球的加速度均为零C .图(甲)中 B 球的加速度为 2gsinθD .图(乙)中 B 球的加速度为 gsinθ6第II 卷(共174 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