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29分)1. (2分)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B .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C . 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 . 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定罪,治罪2. (2分)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
B .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入:纳,这里指被采纳。
C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没有。
D . 晨往,寝门辟矣辟:打开。
3. (25分)翻译下列各题(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5)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二、语言运用 (共12题;共24分)4. (2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 倩影(qiàn)霎时(shà)参差(cēn)脉脉(mò)B . 袅娜(niǎo)独处(chù)幽僻(pì)煤屑(xiè)C . 颤动(chàn)纤腰(xiān)弥望(mí)踱步(duó)D . 酣眠(hān)乍看(zhà)敛裾(jū)宛然(wǎn)5. (2分) (2017高一下·福建期末)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 糟粕荒疏刎颈之交春风料峭B . 斟酌仓皇冠冕堂皇礼尚往来C . 丰盈囊括躁动不安无事生非D . 寒暄罪孽兼收并蓄礼上往来6. (2分) (2017高一下·六安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2016年,雾霾由京津冀地区扩散至华东、华南以及东北地区,造成中国东部的大范围污染,其扩散速度、污染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B . 莫言小时候生活在山东农村,他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现在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了,可是情随事迁,家乡的一切仍让他魂牵梦萦。
C . 小东实践毕业就辍学了,性格封闭孤傲的他对周围的人常常表现出敌对情绪,他最终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惨重代价。
D . 在这次研讨会上,他作为经理首先发言,看上去是说一件比较普通的事,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有特指的,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7. (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根据环保部初步调查结果,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存在重金属超标和有机物污染,其重要原因是海河流域受污染地表水入渗补给和重点污染源排放。
B . 由我国自主研发并搭载世界首创的智能化运动控制系统——i5数控系统的系列数控机床日前首次对外在北京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亮相。
C . 这套教材一反传统做法,只是指点学生自己从范文中去体味、领悟写法,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所裨益的。
D . 在不断提高科技管理服务水平,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科技部将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工作,规范科技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8. (2分) (2017高一上·江苏期中)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走进苏州拙政园香洲旁的一个院落,映入眼帘的是_______的芭蕉,它硕大的身影映照在一汪静水上,青翠欲滴,微风过处,沙沙作响。
别有一种大开大阖的风韵,真是“_____________”。
这为精巧的江南园林,糅进了一种豪放大气的________。
A . 满山遍野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格局B . 铺天盖地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格调C . 满山遍野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格调D . 铺天盖地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格局9.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岂,难道)顺流而东也(东进)B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风气)正襟危坐(端正)C . 其下圣人也远矣(居……下,不及)下江陵(向下)D . 圣人无常师(平常,普通)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10.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 .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1. (2分) (2017高一上·高邮期中) 下列各组划线字解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扣舷而歌之不知东方之既白B . 其出人也远矣其可怪也欤C .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绝江河D . 醉则更相枕以卧故为之文以志12. (2分)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克服B . 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C .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爱D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越,更加13. (2分)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 . 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B . 由也好勇过我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C . 莫春者,春服既成无欲速,无见小利D .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14. (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劝学》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人称荀卿,主张“人性本恶”今存《荀子》是有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B . 《师说》韩愈字退之,人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有《昌黎先生集》C .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原名郁文,作品有《沉沦》《屐痕处处》D . 《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南宋,在谪居黄州期间,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15. (2分)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
B . 鲁迅,原名周树人。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祝福》《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C . 《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代表作,其作品还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D . 李商隐,晚唐重要诗人,字义山。
在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为“温李”。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16. (8分) (2017高一下·济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醒,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选出对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A .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和容貌B . 新沐者必弹冠新沐:刚洗完澡C . 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D .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常流:经常流动(2)选出对划线的字的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A .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 .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 . 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D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3)选出“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A . 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B . 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C . 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D . 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4)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A . 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 . 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 . 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D . 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17. (11分) (2016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王肃字子雍。
年十八,从宋忠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
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
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
”于是遂罢。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
是帝欲不谛。
’当何得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
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
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
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
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
” 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
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
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
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
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
公事征还,拜议郎。
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
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②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何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
”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
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
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
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
”明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
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
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
”景王从之,遂破俭、钦。
甘露元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注】①宋忠:东汉末年大儒。
②弘恭、石显:西汉奸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B . 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C . 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D . 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