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的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面对城市快速发展造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
会问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必须立即转变,以民主、文明、高效、健康、创新为特征的生
态城市正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国内外城市已
开展建设实践,但是目前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加
以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加快生态城市理论研究显得特别迫切。
关键字:生态城市;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1 生态城市概述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
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
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
护[1]。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
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
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
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
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所谓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经济——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蕴涵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具体地说,社会生态化表现为,人们拥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健康水平
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有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接受教育、人权
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2]。
经济的生态化表现为,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居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推广生态产业和生态工
程技术。
对于经济增长,不仅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提高,提高资源
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节约能源、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矿物燃料使用率,
研究开发替代能源,提倡大力使用自然能源。
环境的生态化表现为:发展以保
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限
度地保护,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保护生命支持系统,开发建设活动始终保
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3]。
2 生态城市的环境评价
城市是人类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是加工物质、提供信息的高
效场所。
当前,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突飞猛进,城市人口激增,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与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休戚相关。
因此,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对正确制定社会经济
发展战略和产业配置规划,有效调整城市职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城市
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就是按照
一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城市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说明、分析和评定。
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首先能够使得决策者与公众等明确城市生
态环境质量的基本状况;其次,找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出现变化的内在原因,
并由此制定相关对策;再者,能够逐渐使得决策者、公众等明确在自然环境、
灾害、污染、人口、科技、教育、福利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必要性,改变传统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等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的
认识误区,并由此逐渐认识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真正内在涵义。
并为相关
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4]。
3 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城市生态环境所处状态的一种
整体性描述,它是客观的,不以评价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城市生态系统也
是复杂的系统,它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所以指标
的选取应涵盖这3个因素,同时在确定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
虑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服务功能和健康诊断评价[5]。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应包括对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分析和经济分析,同时由于生态过程中驱动因子的变化,
生态变化的因果关系,空问尺度的扩展等皆会造成生态过程的迟滞效应,这就
要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必须基于长期的生态研究。
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及未
来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估计.所以在进行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时要考虑时问尺度
和空问尺度的变换.指标的标准值确定采用几个途径:①采用国家万方数据标
准或国际标准规定的标准值;②参考国内或国外城市的现状值;③依据现有的
理论量化确定标准值;④参考现有的文献资料确定[6]。
4 评价实例
以郑州市为例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各指标值是利用现有的统计资
料直接或间接外推得到,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指数是依
据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于2004—05月的《河南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水质
部分)来确定的,把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合并为一个指标,取其平均值作为
指标值.空气质量指标选用的是全市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
百分比来确定的.郑州市生态需水指数确定其小于最小生态需农量.其余的指
标依据《郑州市统计年鉴》(2003).具体数值如下:
D1=30;D3=s4.4;D4=62.0;D5=46,03;D6=7.5;D7=0.44;D8=77;D9=70;D10=410;D11=58.46;D12=47.53;D13=84.05;D14=500;D15=183,8:D16;740;D17=11.0;D18=1.36;D19=0.45;D21)=2000;D21=2.1;D22=10;
D23=40.1;D24=48.0;D25>3;D26=0.6;D27=1.0;D28=5.29;D29=3;
D30=32.1.
进行单项评价并配以权重后,可得到两个模糊矩阵,即权重模糊矩阵和关
系模糊矩阵,关系模糊矩阵就量隶属度矩阵.在此基础上把两个矩阵进行复合
运算便得出评价指数.昱层次各要素的模糊评价以c层次各要素的模糊评价结
果作为评判向量,构成上一级的模糊关系矩阵,分别进行模糊矩阵复合运算,
即可得到B层次各要素的综合评判向量;A层次各要素的模糊评价以口层次各
要素的模糊评价结果作为评判向量,构成上一级的模糊关系矩阵,通过与日层
次权向量进行模糊矩阵复合运算即可褥到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评判向量E.,
根据此向量可进行城市环境综合评价:
EA=[0,1050.637 0.258] J OR^=[0.2430.243 0.153 0.258 0.637]
归一化后为
[0.1580,158 0.099 0.168 0.415]
据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目前该城市的生态化有41.5%处在五级水平,有16,8%处在四级水平,均是较低和很差的状态,因此急需采取措施控制城市环境污染,改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可持续性发展水平,改进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使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赵秀勇,缨秀波生态足迹分析法在生态持续发展定量研究中的应用[J].农村生态环境,20173。
19(2):58—60
[2] 傅世杰,荆世粱,马克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J].生态学报,2001(11):186—192,
[3] 郭秀锐,杨居荣,等.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J].中国环境科学,2002,22(6):525—529
[4] 胡习英,陈南样.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与应用[J]人民黄河,2006(2):68—70
[5] 叶文虎环境质量评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 包存宽,尚金城.战略环境评价的战略分析框架结构.中国环境科学,2001,21(1):42~44
[7] 陈绍娟.论城镇建设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