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75.深圳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1075.深圳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1075.深圳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初探张亮, 陈晓晶, 俞露摘要:深圳作为全国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市”,需要一个符合城市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和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的指标体系引导城市低碳生态发展。

本研究指标选取充分参考中国各部委和各城市制定的各类指标体系,采用比较分析、空间分析、统计分析、专家咨询等多种方法,确定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指标包括经济转型、环境优化、绿色城区、社会和谐及示范创新五个子系统,67项基础指标,36项核心指标,让城市管理决策部门明晰生态城市建设的方向,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生态, 指标体系, 深圳1、引言在全球面临气候变暖的巨大压力下,低碳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全世界共同努力方向。

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力求在创建低碳社会和构建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全面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低碳型生态城市是对城市文明理念的发展,在坚持经济、社会、自然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着重提出改变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高碳排放的趋势,降低对全球气候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强调最大限度地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2010年深圳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建设全国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市”,期望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低碳生态技术应用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力推进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深圳的城市发展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全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深圳“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基本建成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民生幸福城市、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五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加快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国际化先进城市迈进。

深圳需要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低碳生态指标,准确反映城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推进城市科学发展目标的具体化、规范化、标准化。

2、研究区域概况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气温为23.7℃,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1.4℃,无霜期355天。

年日照时数1975.0个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2.3%。

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毫米。

改革开放30年,深圳市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2011年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万元。

高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四大支柱产业占GDP比重超过60%。

每平方公里GDP产出约5.52亿元,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到0.47吨标准煤和18.7立方米。

对于深圳来说,现阶段的发展已由社会经济发展向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协调统一发展转变,且更侧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能源的节约利用,以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市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全市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实现由“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转变。

3、低碳生态城市解析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会议提出了人与生物圈(Man and Biosphere,MAB)第11项计划,明确提出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这是“生态城市”概念的首次全球范围内提出。

低碳生态城市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各界对气候问题给予极大重视的背景下,由我国学者首先提出[1, 2]。

目前将“低碳生态城市”作为完整概念进行研究的较少。

较多的文献是将“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作为“低碳生态城市”来进行研究,将三者视为等同的概念而未注意及区别三者的差异。

低碳生态城市可理解为是生态城市实现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切入点的生态城市类型。

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可认为是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

其既具有低碳城市的特征,也具有生态城市的特征[3]。

具体而言,前者主要体现在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后者则主要体现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居住适宜、运行安全、经济健康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等方面。

同时,在内涵上,既体现了通过“低碳”手段来减少城市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又体现了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4]。

4、指标体系确定方法4.1、指标选取步骤借鉴国际上通用的指标体系研究方法和框架,针对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研究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

(1)确定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目标。

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的“重点探索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的“渐进常态化”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模式,将深圳市逐步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典范”的要求,充分分析深圳市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所具备的条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符合深圳实际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目标。

(2)确定指标分类框架。

根据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目标,借鉴国际通用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框架,参考我国中央部委已经制定的相关指标体系分类和当前在建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划分方法,确定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分类框架。

(3)确定指标选取标准。

借鉴国内外权威指标体系选取标准,结合深圳市的气候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体制,提出指标遴选标准。

(4)确定潜在的指标库。

以深圳低碳生态城市指标分类框架为指导,参考多种指标体系,确定潜在指标库。

(5)评价遴选指标,形成指标初选成果。

通过与深圳市各职能部门的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指标的可获取性、敏感性等性能进行评估,形成指标初选结果。

(6)评价指标选取结果,进一步完善指标,确定计算方法。

低碳生态城市理念总结深圳低碳生态城市现状深圳低碳生态城市基本目标目标因子研究国际通用的相关指标体系国内相关的指标体系分类基于目标因子的分类框架基础指标体系遴选标准潜在指标库初选结果亚热带气候快速发展城市特质市民习惯示范项目类型测评分析按类型判断关键要素指标校正和特色强化深圳低碳生态指标体系目标与评价调校与实证补充图1 指标选取过程4.2、指标框架建立分层次建立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形成对深圳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市这一总体目标的层层分解和具体化,包括四个层次:(1)总目标指标,对应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的总目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2)子系统层,即支撑总目标实现的各系统要素,对应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的各项分目标。

分为经济转型、环境优化、城市宜居、社会和谐、示范创新五个子系统;(3)路径层,为达到各项分目标的路径选择。

如实现“低碳化的发展转型”的路径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资源集约、循环、高效等;(4)指标层,为约束路径的具体因子,可作为评价考核的各项量化指数。

4.3、深圳特色研究深圳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国家示范要求以及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目标的大方向下,在国内外低碳城市城市通则性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深圳自身特点进行局部领域的指标本地化,从而体现指标的特色和示范。

4.3.1、生态环境方面重点在深圳南方气候特点、滨海城市特色以及绿化环境上进行指标创新。

针对深圳较为炎热的南方气候条件,增加“林荫路达标率”指标,以鼓励提供舒适宜人的道路环境;常用的空气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数并不能准确反映深圳的空气状况,采用灰霾天气天数作为空气环境质量指标;由于深圳覆土层较浅,用地条件紧张,难以大幅度提升森林覆盖率,主要强调城市绿化率的提升,尤其是屋顶绿化在深圳的使用,因而采用城市绿化率作为城市绿化状况的指标;针对深圳滨海城市的特色增加“滨海生活岸线比例”指标,以评价深圳对滨水岸线这一重要滨海城市资源的公共开放度及利用情况。

4.3.2、经济转型方面重点在能源结构、资源利用方式上进行指标创新。

如针对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从碳生产力、清洁能源所占比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等角度衡量深圳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使用情况;针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从减少地表径流系数、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体现深圳在资源节约方面的先锋性和示范作用。

选取的特色指标包括:碳生产力、新兴低碳产业产值等。

4.3.3、城区建设方面重点建设绿色城区:结合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城市更新和绿色建筑展开。

如针对土地的集约和混合利用,从人均建设用地、混合用地、地下空间利用方式等方面定性、定量衡量;针对城市空间发展的拓展主要依靠城市更新这一现实情况,突出城市更新应在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市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地方技术特点差异,突出南方气候条件下深圳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4.3.4、社会和谐方面重点从公共服务供给、碳排放的公平性上进行创新。

如针对深圳特殊的人口结构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公平碳排放,一方面从教育、住房、绿地等角度完善公共产品服务的可达性、有效性和公平性,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碳排放的马太效应,约束富有阶层无节制的碳排放。

4.3.5、创新示范方面重点从企业在低碳生态方面的行为进行指标选取,如考虑“低碳技术专利”、“CDM企业指数”等指标,鼓励深圳在低碳生态方面的创新精神。

5、指标选取结果为保证深圳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本次研究将指标体系设定为基础指标库和核心指标库。

基础指标库是以深圳低碳生态指标分类框架为指导,通过对国内外权威组织相关指标、国内部委颁布指标、深圳现行相关指标的整理、收集,是约束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的相关因子全面汇总。

核心指标库是以基础指标库为基础,从中挑选定义、统计口径、实施手段相对成熟的指标,进入近期实施应用。

同时核心指标强调深圳特色和提升低碳生态水平的关键着力点。

通过向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发放问卷调查、部门意见收集整理及指标甄选、部门座谈的方式,形成深圳低碳生态城市核心指标。

表1 深圳低碳生态城市指标选取结果6、讨论近年来,深圳市对生态建设相当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作为全国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市”,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符合深圳特点的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作为城市各决策部门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工具,为引导生态城市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本研究从经济转型、环境优化、城市宜居、社会和谐、示范创新五个方面出发,参考国内外先进指标体系的构建经验、结合深圳特色,初步形成了一套涵盖全面、体现深圳现阶段发展特点的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有效引导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层面的低碳建设指标体系,是对深圳全市宏观发展的判断,体现的是总体特征,因此不能直接作为分区分级评测的管理成果,还需要针对城市的具体分区特征,建立科学的分区分级评价体系,这部分内容也是下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保障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逐渐完善,以指导深圳低碳生态城市健康发展。

本研究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作为技术总统筹和协调,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合作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