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烹调工艺学

烹调工艺学


5.腌渍上浆法。 • 是先用调味品(盐、胡椒粉、苏打粉等) 将原料腌渍,而后放入冰箱,烹调前再与 湿淀粉一起调拌均匀。苏打粉浆多用此法。 苏打有加强烹饪原料组织的亲水作用和软 化肌纤维的作用,可增加原料嫩滑、滑爽 的口感,但同时也增加了菜品的苦涩味, 破坏了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因此要严格控 制用量。
上浆调味料的构成

• •
水粉浆
全蛋粉浆 蛋清粉浆
水粉浆由水、盐、料酒、淀粉等构成。
全蛋粉浆由水、盐、料酒、鸡蛋液、淀粉等构成。
蛋清粉浆由水、盐、料酒、蛋、盐、料酒、蛋黄、淀粉等构成。
• 酱品粉浆
酱品粉浆由酱品(黄酱、面酱、辣酱等)或酱油和 淀粉构成。
• 苏打浆
(1)灵活掌握浆的浓度,根据原料的质地、烹调的要求以 及原料是否冷冻等因素决定浆的浓度。 (2)恰当的掌握上浆的每一个环节,一盐二水三蛋四粉五 味六油。 (3)必须达到吃浆上劲,一方面是浆液充分渗透到原料组 织中去,达到吃浆的目的。另一方面充分提高浆液的黏度, 使之牢牢粘附于原料表层达到上劲的目的。 (4)根据原料的质地和菜肴的色泽选用适当的浆液,如牛, 羊肉结缔组织较多,上浆用苏打浆或加入嫩肉粉,这样可 以取得良好的嫩化效果,根据色泽不同也应该选择不同浆 液。 (5)还应当考虑淀粉本身的性能,吸水力强,糊化程度高 的淀粉要控制用量。
教学重点:
上浆的方法,浆的种类、用途以及上浆 原料的选择。
教学难点:
上浆的原理。
教学方法:
主要分为讲授法、实践示范法、小组讨 论操作法。
课程安排(1课时)
1、课前互动 首先提出国家为何狠抓“食品安全”让 同学们展开讨论。根据回答的结果概括后 提出本节课的德育教育—食品添加剂。
(一)上浆工艺
1.什么是上浆 上浆又称抓浆、吃浆,广东称“上粉”,是 指在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表面粘附上一层薄薄的 浆液的工艺过程。上浆的原料经加热后,能使制 品达到滑嫩的效果。 上浆是许多菜品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 工序,是决定菜品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 是衡量技术操作水平的重要标准。
4.上浆的技术
(1)上浆的作用 (2)上浆原料的选择与加工 (3)上浆的方法
上浆原料加热
油作为介质
水作为介质
原料表面的浆液糊化凝固成软滑的胶体保护层
菜肴的质地细嫩
(1)上浆的作用
• • • •
保嫩——淀粉糊化成为黏性胶体 保鲜——内部水分与呈味物质不易流失 保持形态——淀粉糊化包裹原料表面 提高风味与营养成分——内部水分和呈味 物质不易流失
★本小节的关键术语
1.本味 2.上浆工艺 3.吃浆 4.调质工艺
★问题与讨论
1.在上浆过程中为什么原料上不了劲? 2.浆好的肉类原料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何会渗水? 3.上浆与蛋白质的等电点的关系?
感谢您的听课,请给 予宝贵的建议。
• 蛋黄粉浆适用于果红色的菜品,比如“番 茄虾仁”。 • 苏打浆适用于肉质略老的菜品,广东菜常 用,如“蚝油牛肉”。 • 酱品粉浆适用于特殊风味菜,北京清真名 菜“塔斯蜜(它似蜜)”用的就是甜面酱 粉浆。
北京传统清真菜——它似蜜
这是一款传统风味的清真菜 ,据传, 在慈禧太后执政时期,因她好吃各种 口味的菜肴,所以宫延厨师总要设法 经常换花样。有一次御膳房厨师用羊 里脊肉,甜面酱和白糖烹制了一道又 香又甜的菜肴,慈禧吃后非常满意。 便召来厨师询问是什么菜,厨师不敢 冒然回答,请求赐名,慈禧笑答曰: “此菜甜而入味,它似蜜。”从此, 就称此菜为“它似蜜”。原料:羊后腿
肉、甜面酱、糖、酱油、盐、淀粉、葱、 姜羊肉切片,加入甜面酱、淀粉腌一会儿 。取一碗,放入酱油、糖(多放些)、葱 姜末、清水,调成芡计将羊肉放入,滑散 放入芡汁,略翻炒 ,即成。
4.依次投料上浆法
• 是依次投料并且分层逐次调匀的上浆方法。以蛋清粉浆为 例,首先将加工成型的原料逐步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 使水分最大限度地融入原料中,然后依次加上适量的盐、 料酒、鸡蛋清、湿淀粉,并分层次将上述浆料逐步与主料 调拌均匀。水粉浆依次投料上浆的顺序是水、盐、料酒、 湿淀粉;全蛋粉浆依次投料上浆的顺序是水、盐、料酒、 全蛋液、湿淀粉;蛋黄粉浆依次投料上浆的顺序是水、盐、 料酒、蛋黄液、湿淀粉。综上所述,依次投料上浆法都是 先打入水,而后再加盐。因为盐能使原料的蛋白质凝固, 为了防止蛋白质过早变性凝固,应先打入水,后加盐让原 料加大吃水量,使水容易渗透到原料中去,可增加原料的 嫩度。
2.上浆原料的选择与加工
3.上浆的方法 (1)上浆前的处理: 漂洗:去除原料表面的碎屑、血污,多次漂洗 (漂洗的目的是洗除其色素,臭气,脂肪,血液, 残余的皮屑以及污物等。要求色泽洁白和质嫩的 需要充分漂洗,漂洗时水温不应高于原料的温度, 应力求控制在10℃以下) (2)上浆处理 .水粉浆 .蛋清浆 .全蛋浆
欢迎光临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烹调工艺学
PENG TIAO GONG YI XUE
(第三版)
主讲 :曾金春
第七章
【内容提要】
调和工艺
(1)调味工艺 (2)调香工艺 (3)调色工艺 (4)调质工艺
第四节
五、上浆工艺
调质工艺
教学目标
1.了解调质的概念。 2.掌握上浆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能够独立的 制作出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上浆。 3.能够根据原料的不同部位,菜肴本身的色 泽以及烹调方法的特点选择正确的上浆的 种类。
2.上浆的佐助原料及调料 (1)上浆的佐助原料以及调料主要有:
精盐、淀粉(干淀粉、湿淀粉)、鸡蛋 (全蛋液、鸡蛋清、鸡蛋黄)、油脂、小 苏打、嫩肉粉、葱姜水、料酒等。
3.浆的种类和调制
• 根据组配的形式不同主要分为2种 水粉浆、全蛋粉浆。此外还有吉士粉浆、 酱品粉浆,以及在基本浆的基础上加入不 同调味品的特殊粉浆,比如苏打浆。
b.蛋清浆
• 蛋清浆的制作 一是先将主料用精盐、料酒、味精拌腌入味, 然后加入鸡蛋清、 淀粉拌匀即可; 二是鸡蛋清加湿淀粉调成浆,再把用调料腌 渍后的主料放入鸡蛋清粉浆中拌匀即可。 • 蛋清浆的运用 适用颜色浅、白色或需显现本色的主料, 多于爆、炒、熘,比如“滑熘鱼片”等。
c.全蛋浆 • 全蛋浆的制作:全蛋粉浆需要更加充分地 调和, 可以保证各种用料相互溶解为一体 • 全蛋浆的运用:常用于滑油菜肴,但成品 色泽不是很好,一般是金黄色、金红色或 较深的颜色。 • 适用于爆、炒、熘等菜肴及烹调后带色的 菜肴色泽金黄、粉红、枣红等菜品,比如 “酱爆鸡丁”等。
6.简易上浆法和酱品粉浆的上浆方法
• 是将各种浆料(水、盐、料酒、蛋液、湿 淀粉等)一起与主料搅拌均匀。此法简便, 适于急用。这种方法更要注意充分调和, 以保证各种用料相互溶解成为一体。 • 先将原料用酱品(面酱、黄酱、辣酱等) 或酱油腌拌均匀,而后再与湿淀粉一起调 和拌匀,使之溶为一体。
7.上浆的技术关键
苏打浆由淀粉、水、料酒、鸡蛋液(蛋清液)、胡 椒粉、盐、苏打粉(Na2CO2或NaHCO3)等构 成。 • 在水粉浆、全蛋粉浆、蛋清粉浆中还可加入不同 的调味料品,比如胡椒粉、嫩肉粉、吉士粉、食 油等。
a.水粉浆 • 水粉浆的制作: 一是直接用干淀粉与原料拌和 二是水和生粉与原料拌制而成 • 水粉浆的运用:水粉浆常用于一般炒菜, 比如肉片、鸡片、鱼片等,其烹调方法可 用炒、熘、爆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