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动感情,导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
么?(春节、元宵节)
2、我们把一些让人高兴的节日称作(板书:随即教写生字“佳节”)。
读词语:
兴高采烈登高远眺头插茱萸重阳节(第一行词语有什么特点,带着开心的心情再读)
思绪万千天各一方不能相聚王维(第二行的词语有什么特点,你能把王维的孤独和思念读出来吗?再读)
3、是啊,遇到佳节我们往往会兴高采烈,可是为什么王维会有孤独的感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完成课题。
(完成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
4、个别读题目。
5、课题是一句千古绝唱,你知道它出自王维的哪首诗?(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会背吗?
6、猜一猜,这首诗是围绕课题中哪个词语来写的?(教师在板书课题“思亲”下加着重号)。
“倍”是什么意思?(更加)。
重阳佳节,王维为什么会更加思念亲人?(点课件出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情景同现,读文悟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想一想从这一自然段写的是这首诗的哪一句?(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2)这一句中哪个字最能体会王维此时的心情?(点红“独”)追问:“独”
是什么样的心情?
请你带这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3)是啊,王维15岁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点红:“京城长安”,)这就是诗句中的“异乡”,不觉已经两年了。
在
外地做了这么久的客人,这就叫(引读)——异客。
七百多个日日夜夜,
都是他一个人度过的。
这就是(“独”)
(4)你能把这种孤独的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评:你离家乡的时间还不够长。
我体会到了他一个人在外地的不容易。
我听了觉得心里酸酸的。
你让我们体会到了王维的孤独和寂寞。
(2)让我们带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齐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
2、品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
请人读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高兴),这就是(点红“兴高采烈”)出示图:看(点)多热闹的节日大街呀!(配乐),说说看大街上的人们都在干什么啊?
此情此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摩肩接踵谈笑风生水泄不通欢呼雀跃人声鼎沸其乐融融
(1)同学们真是活学活用。
(2)想象着节日大街上热闹非凡的情景,再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指名读3人)
(评价:我仿佛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了。
谁来和他比一比?我听到人声鼎沸的喧闹声。
)
(3)让我们像他一样想象着热闹的画面读一读。
齐读
(4)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长安城!可是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引读——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出示)
(5)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指读古诗第二行)(3人读)
(二)精读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是啊,思念如潮水一般,奔涌而出;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思念便飘向千里之外。
自由读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他在思念哪些亲人呢?又想起了哪些往事呢?
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指明读1人)
2、想象一下,他们去城外登高远眺,看见了什么?他们还会做些什么?
(评:哦,兄弟们聚在一起,吟诗作对,喝酒赏菊,其乐融融。
你讲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欢聚一堂的场面。
你是个孝顺的孩子,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
3、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哪!你能高兴地读一读吗?(指名读)
(评:我听出来了,他们很高兴。
你让我们体会到他们的兄弟情深。
)
4、男生齐读
5、(出示: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想回、、、、、、)而今,王维独自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华山的西头,而兄弟们却在华山的东头,不能相会,这就是“天各一方”;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听出了什么?(他想到了很多很多,他很伤感,很难过)请你伤感的读一读边说感受边读。
(评:多伤感的王维啊!
我听了也觉得心里酸酸的。
你是个很有激情的孩子。
你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
6、思乡是一种奇妙的感觉,王维想到往日高兴的事会禁不住笑出声来,回到现实中,又暗自神伤。
(出示课件:“此时此刻、、、、”第4句)指名读
7、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他不禁写道——(出示板书,学生齐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师指“少一人”:少了谁?(生:王维。
)从前兄弟欢聚,如今独少一人,谁再读?(生读古诗后两句。
)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诗人王维漂泊他乡,两年没见到亲人的面,没听到亲人的声音。
他只能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化作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指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生配乐读。
)
2、齐读
师: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你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也做一回大诗人王维,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
自由练练。
3、谁先来?(3人)你眉头紧锁,背得真投入,谁想挑战他?
你的声音把我带到了浓浓的思念中了。
4、齐背。
(学生配乐背古诗。
)
5、这是一篇文包诗,诗句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当中。
(指诗句)这行诗句的意思,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
三、拓展。
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王维借这首诗表达出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同学们,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已经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
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
你瞧,这是隋代诗人薛道衡的思乡诗,引读:
出示:
(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思归》
(2)这是诗仙李白的思乡诗,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3)你再瞧,这是诗圣杜甫的思亲诗,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4)同学们请再看,这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思乡诗,读: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5)刚才几位都是古代的诗人,大家可千万别以为只有古人才会用诗来表达这种思念之情。
我们现代人和古代人也是一样的,这种思乡的情感没有改变。
这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诗,读——出示: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乡愁》
2、(1)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是诗人,但我们也拥有诗人一样的情怀。
中秋时,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与我们团圆。
此时此刻,让我们拨通他们的号码,话语里千万别忘了这句诗,读——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2)重阳节,也许爷爷奶奶不和你们住在一起。
此时此刻,让我们给他们打个温情电话,给他们送去我们的祝福,千言万语总少不了这句诗,读——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3)春节时,当人人都期盼着团团圆圆。
你说,是不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懂得了这句诗,读——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3、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中,我们即将结束这节课的学习了。
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吧!会背的一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