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十七年戏剧散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十七年戏剧散文
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巴金《生活在 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柳 青《王家斌》、华山《童话的时代》、臧克 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石油城》。
征则是戏曲的“戏曲化”和“现代化”。
h
3
一、十七年戏剧概述
2.戏曲的推陈出新
第 一 次 戏 曲 改 革 发 生 在 1949-1957 年 间 , 主要内容和成就是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即 “改戏”。
在剧目上,把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伦 理道德剧清除了舞台,纯洁和净化了戏曲舞台;
对一些剧目的思想进行改造,抑浊扬清;
在美国演出,被美国人誉为中国的《推销
员之死》(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的名
作),轰动了美国。
h
10
二、老舍的话剧《茶馆》
《茶馆》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茶馆》艺术构思独特。
1.采取反描法,描绘了三个时代三个社会;
2.使用侧面透露法,选择茶馆这个窗口来透视 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
3.人像展览法来结构戏剧。主要人物王利发、 常四爷、秦仲义从壮年到老年,贯穿始终; 次要人物二德子、唐铁嘴、刘麻子、宋恩子、 吴祥子则父子相承;其它人物召之即来,挥 之即去。
为民请命是《关汉卿》的政治主题;“铜豌豆”性格 则是该剧的精神主题。
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和话剧加唱的形式。
遗憾的是将关汉卿过于政治化和革命化,戏剧呈现 出浓烈的观念色彩,对关汉卿作为“风流才子”和“杂剧 班头”的表现不够。
h
14
四、十七年散文概述
(一)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通讯、报 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7
一、十七年戏剧概述
1958-1962年间,出现了历史剧创作的高 潮。如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 的《关汉卿》《文成公主》,老舍的《神拳》, 曹禺的《胆剑篇》等。
其主要内容:一是为历史人物翻案;二是 以发掘历史精神鼓舞今人;三是总结历史经验 以警后人;四是歌颂历史人物。
1962年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教育剧”的繁
盛。图解阶级斗争的如《夺印》,为错误思想
张目的如《千万不要忘记》《年轻的一代》。
h
8
一、十七年戏剧概述
(三)当代歌剧的发展
歌剧发展的两种倾向:1.倾向于话剧,音乐采 用西方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结合,如《白毛女》; 2.完全倾向于西方歌剧。
1957 年 后 , 掀起 了 歌 剧的 一 个 高潮 , 出 现了 《 红 霞 》《 洪 湖赤卫 队 》《刘 三 姐 》《 红 珊瑚 》 《江姐》等作品。这些歌剧们的特征是:
解放后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十 三陵水库畅想曲》等,整理了戏曲《白蛇传》《谢瑶 环》等,在历史剧的创作和改编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文革”中惨遭残害,病死狱中。
h
13
三、田汉与《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古代伟大 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主要的杂剧有《窦娥冤》 《救风尘》《单刀会》。
第五讲 十七年的戏剧、散文
h
1
一、十七年戏剧概述
(一)戏曲改革 (二)当代话剧的变革 (三)当代歌剧的发展
h
2
一、十七年戏剧概述
(一)戏曲改革
1.当代戏曲改革 1949-1957年间,戏曲改革主要历史任
务是进行戏曲的推陈出新; 195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66年间,戏曲改革的历史使命
是京剧现代戏的革命; 进入新时期,戏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
.出现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 虎山》《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戏。
.弊端是:话剧加唱的模式流行;京剧现 代戏“样板化”一统天下。
h
6
一、十七年戏剧概述
(二)当代话剧的变革
“第四种剧本”
1956年出现了当代话剧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涌现
出岳野《同甘共苦》、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海
默《洞箫横吹》等较有影响的话剧。这些剧本一方面
一批话剧改造者加盟戏曲队伍,新的戏剧 理念的传播,提高了传统戏曲的艺术水准。出 现了如京剧《白蛇传》、越剧《梁山伯与祝英 台》、昆曲《十五贯》等。
h
4
一、十七年戏剧概述
3.京剧现代戏的革命
1958-1976年戏曲改革主要成就是京剧现 代戏的重大突破,使京剧现代戏成为一种新样 式而得到观众承认。
革命现代京剧对传统形式的改革:
.吸收融合了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 景,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舞美体制;
.把话剧的分场、分幕用于戏曲,戏曲的情 节更为集中,使戏曲的时空不固定原则发生了 变革;
h
5
一、十七年戏剧概述
.打破了京剧的脸谱化,依照生活真实地
刻画人物;
.改变了传统戏曲“千部一腔”的音乐体制, 歌剧和交响乐被引入京剧,新唱腔、新板式 和人物主题音乐运用于现代京剧。
h
11
二、老舍的话剧《茶馆》
二.艺术结构上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 座标式结构,每一幕穿插一个怪异的事件。 三.《茶馆》人物众多,性格鲜明,使用个 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
• 王利发形象
h
12
三、田汉与《关汉卿》
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著名戏剧家。 1916年随舅父留学日本,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现代 时 期 的 作 品 有 话 剧 《 咖 啡 店 的 一 夜 》《 获 虎 之 夜 》 《苏州夜话》《名优之死》《顾正红之死》《回春之 曲》等。与聂耳、冼星海合作创作了大量歌曲,其中 《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新中国的国歌。与夏衍、阳翰 笙等参加艺华影片公司,编写拍摄了许多电影。
突破 “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爱
情、道德和复杂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突破只准歌颂不
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
的矛盾和冲突,被称为“第四种剧本”。“第四种剧本”
是相对于三种主流剧本(表现先进和保守斗争的工厂
剧本;入社和不入社斗争的农村剧本;我军和敌军斗
争的部队剧本。)而言的h。
情节结构倾向于戏曲,具有传奇色彩;
歌唱、说白与表演并重;
音乐大多采用民歌和传统戏曲形式;
内容和英雄形象为人民所熟知,便于流传。
弊端是把“戏曲化”成为了歌剧的唯一道路。
h
9
二、老舍的话剧《茶馆》
《茶馆》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作品。创
作于1957年,一直到1979年,人们才认识
到它的价值。1980年,《茶馆》应邀到西 欧演出,被西欧戏剧界人士誉为“远东戏剧 的奇迹”,西德曼海姆民族剧院为《茶馆》 的演出升起了五星红旗;1983年,《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