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文阅读 小古文

群文阅读 小古文

《小古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原泉小学姓名:刘玉兰
联系电话:案例内型:群文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起,共安排了4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

四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可称“小古文”。

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之门。

“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

”(叶圣陶语)小学“小古文”教学,应遵循其“小”的特点,启蒙的阶段目标,把握三个一点:“激发一点兴趣”、“读出一点韵味”、“揣摩一点语言”。

一、激发一点兴趣
第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杨氏之子》课前交流,我从生活入手,学生联系生活,意在营造学古文的语境。

第二,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难读”“难懂”造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

我们不妨降低难度,学生不会读,教师范读、带读、教读。

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铺设台阶。

第三,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杨氏之子》从《世说新语》导入,拓充《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有两千多个,里面有原文、有注释、也有译文,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二、读出一点韵味
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教学“读”的指导要“实”,要求要适度。

《杨氏之子》的读分四个层次:音、断、意、情。

三、揣摩一点语言
“文言共生”是语文教学的性质,教学中当警惕“废于清议”或“死于章句”的偏颇现象。

只有把语言文字的教学放在文字文化的大背景下,教学才能扎实而不枯燥,浅白而不浅薄。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杨氏之子》、《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的主要内容。

2、运用品味语言、比较异同等阅读策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精妙。

3、拓展阅读材料,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文言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在交流朗读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精练,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
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古文佳句,谁能说一说呢
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古文佳句用的语言是古人的,用这样的语言写的文章叫古文,也可以叫做文言文。

2、我曾经认识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他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刘氏之女”,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
3、这就对了,氏,指的是姓,“之”就是——
(预设,生:“之”就是“的”。

)
4、谁会用老先生的方法做自我介绍
【设计意图:1,复习导入法既能复习旧知识,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曾经学过文言文,使他们对文言文没有惧怕的心理,并且能容易使学生进入角色。

2,让学生试着用文言介绍自己是让生初步感受文言特点,且对古文中
的“氏”迁移运用。


二、导入课题,了解出处
1、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2、“杨氏之子”指的意思是——
3、《杨氏之子》出自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初读课文(读懂字词,读准停顿,读通古文)
1、请大家翻开书到48页,自由地读课文。

2、谁尝试着读一读(正音,为,应。

根据注视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课文,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


“禽”什么意思“禽”指鸟。

这一句中,“家”和“禽”是两个词语,“禽”字前面要停顿,才能让人听明白。

【设计意图: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

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看着老师的手势,跟老师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同学们练读。

师:停顿是读好古文的灵魂。

让我们一起借助停顿符号读一读这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强化记忆。

并能体会文言文读法的难度,引出文言文需按节奏朗读。


四、再读,抓人物,感知大意
1、要准确理解,我们还得再读一读课文,碰上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找出问题,以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


师:有问题吗
2、(出示:“杨氏子”、“其”、“儿”、“儿”、“儿”、“君”)再读读这些词语,又有什么发现
3、第三句,没有人物,为设果,到底谁为谁摆上水果
(预设,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上水果。


4、这里省略了“杨氏子”和“孔君平”。

你们看,在古文中,同一个人,不同的称谓,不同的用词,甚至能省则省,这就是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十分简洁。

四、品对话,感悟聪惠
1、课文用55个字就把这个故事写清楚了,古文就是这样言简意赅。

那么,理解了故事,我读第1句,你们读后面4句。

师:第一句总起,后四句用一个小故事具体写,这叫总分的写法。

2、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最能看出杨氏子的“甚聪惠”呢,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划下来。

(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3、“未闻”是什么意思
师:杨氏子可以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为什么拐个弯说话呢
【设计意图:学习古文,一味单独地解词释句,只能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倦怠,从而失去对学习古文的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对“未闻”的品读,而后再有滋有味地读,增强了学习古文的情趣,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了很好的诠释。


总结:这杨氏子多会说话呀,同样一个意思,稍稍拐了个弯,就委婉、得体、不失礼貌了。

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这就是此儿的(指板书)——甚聪惠。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下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重点,而且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师生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的特点。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反复朗读;2.结合注释;3.联系上下文。

文言文的特点:1.语言精练;2.难读难懂;
3.有韵律感;
4.同一个人可有不同的称谓,不同的用词;
5.文言文多省略,一词多意。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学文言文中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五、拓展阅读《徐孺子赏月》和《口中狗窦》
同学们,出语不凡的孩子在《世说新语》里不止杨氏之子,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张吴兴和徐孺子的故事,请大家运用刚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要求,小组学习《徐孺子赏月》和《口中狗窦》。

【设计意图:课堂中习得了一篇古文是学习的终结吗不是。

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激发、引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因此适时向学生推荐两篇同是出自《世说新语》的古文《口中狗窦》和《徐孺子赏月》,符合学生的理解力,将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学习要求:
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短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

2、完成下列表格。

六、课外延伸
1.搜集广告词、歇后语、相声、笑话等,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体会语言的精妙。

2.找来《世说新语》读一读,里面有原文、注释、译文,相信你能读懂,也会喜欢。

因为它里有2000多个早慧孩子的故事,比如,让梨的孔融,王戎识李等。

七、结束语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其中文言文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与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和古人对话,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语言的精妙《杨氏之子》风趣幽默
《徐孺子赏月》偷梁换柱
《口中狗窦》击中要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