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一中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含答案及解析】

重庆一中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含答案及解析】

重庆一中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历史Word版含答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现大量“书社”组织,“书社”中国家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和登记。

“书社”的大量出现说明齐国A. 井田制最早瓦解________B. 管仲改革效果显现C. 建立起郡县制度________D. 率先使用铁犁牛耕2. 东汉时期,除长安以外还有洛阳等“五都”,其中长安的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

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A.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________B. 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平衡C. 城市管理实行坊市制________D. 工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3. 唐朝天宝年间与贞观十三年相比,常州(治所在今江苏常州)的户数增加了五倍,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和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增加了四倍,扬州增加了三倍。

由此可知唐朝中后期A.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________B. 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 黄河流域动荡不安________D. 大运河开通促进南北人口流动4. 北宋建立“契税”,即田产房屋交易税,宋开宝二年(969年)规定:典卖田宅应在两月内向官府输钱,请求验印,名“印契钱”。

据此可知宋代A. 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________B. 契税成为财政的主要来源C. 土地的私有开始合法化________D. 土地商品化发展趋势明显5. 明朝时出现了一批向地主租赁土地后,再雇工经营的“佃富农”。

清代,“佃富农”经营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佃富农”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A. 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________B. 农业生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________D. 土地兼并现象的进一步强化6. 据统计,从1840年至1894年,我国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到16%。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近代城市化进程加快________B. 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C. 洋务企业的发展推动________D.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7. 下图为晚清政府批准的部分专利内容,据此可知p8. ly:宋体; font-size:10.5pt">批准年份企业名称专利内容 1882年上海织布局十年专利 1893年重庆聚昌火柴厂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营二十五年 1900年浙江利用公司在浙江境内专办机器磨面、织布为期十年 1905年华洋统销公司取得二十五年专卖权A. 清政府重视民族工业发展________B.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相对改善C. 中国形成科学的专利制度________D. 官僚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9. 1928年,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总行由北平迁至上海;1930年,中孚银行和中国实业银行自天津迁至上海;1931年,新华商业银行和中国农工银行由北平迁至上海;这一时期银行的迁移现象反映出A. 上海成为新的政治经济中心________B.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C. 日本大举侵华华北地区动荡________D. 国内政治环境变化影响经济发展10. 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时期的货币。

该货币可用于研究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________B. 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________D. 国统区的经济发展状况11. 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在织绣厂工作的女性很多,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一个专门反对包办婚姻的协会,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 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________B. 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C. 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________D. 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12.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据此可知A. “三大改造”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工业产值超农业B. “一五”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发展落后C. 中共“八大”决策导致工农业发展的差距增大D. “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背离状态加剧13.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农业生产技术的突破________B. 农村分配体制的改革C.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D. 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14. 从1992年底开始到2001年,我国关税总水平由43.2%降至15.3%,降幅达65%;截至2010年,关税总水平从15.3%进一步降至9.8%,降幅达36%。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________B. “入世”后国外商品的冲击C. 国家放松了对关税的管理和控制________D. 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15. 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都与明朝建立友好的邦交关系和贸易往来;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文明后,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人的宗教、语言、文化和政府。

二者相比说明A. 明朝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________B. 中西对待文化差异的方式不同C. 西班牙航海活动规模更大________D. 中西两国政治制度有质的不同16. 下表是《英国职业人口的分配和产值构成变化表》。

这说明工业革命p17. ly:宋体; font-size:10.5pt">项目时间职业人口比重工农业产值比重农民渔业制造业和采矿业农林渔业制造业、采矿业等 1801年 35.9% 29.7% 32.5% 23.4% 1851年 21.7% 42.9% 20.3% 34.3%A. 推动英国向工业国转变________B.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C. 导致英国产业结构失衡________D. 确立英国世界工厂地位18. 1909年德国莱茵—威斯特法伦采煤辛迪加在多特蒙德地区生产8500万吨煤,而其他所有煤炭企业的产量不过420万吨;1913年1月,采煤辛迪加的产量占鲁尔地区全部产量的92.6%,占全德煤炭总产量的54%。

据此可知德国辛迪加A. 属于新兴的工业部门________B. 属于煤炭生产的新技术发明C. 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________D. 是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表现19. 从1870年至1913年,世界贸易中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增加了两倍多;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材料说明A. 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________B. 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市场C. 国际贸易中英美等国竞争激烈________D. 殖民地国家的贸易出超严重20. 1922年5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

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

颁布该法令的主要目的是A. 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________B. 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C. 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________D. 推动农业全盘集体化21. (二战前)苏联工业总产品中大约有70%是资本货物(可以用来制造其它产品和服务的货物),30%是消费品;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大致相反。

据此可知A. 高消费是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________B. 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工业化C. 优先重工业是苏联工业化特征________D. 美国经济发展模式优于苏联22. 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美国A. 生产消费差距更加突出________B. “新经济”的兴起C. 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________D.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3. 下图为1983—1984年英国税收、福利与家庭收入统计表(单位:英镑),据此可知p24. ly:宋体; font-size:10.5pt">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 13 13 其它津贴 50 30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 实际收入 108.6 108 151.2A. 英国社会分配平均主义严重________B. 税收成为国家调节社会分配的手段C. 国民保险加剧了收入差距________D. 政府津贴成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5. 1976年,IMF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

该体系下实行浮动汇率制,打破美元作为唯一外汇储备的情形。

此后西德马克、日元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这一体系A. 完善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管理运作机制B. 导致了德日两国取代美国金融霸主地位C. 说明了固定汇率制阻碍了战后经济恢复D. 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的新变化26. 欧盟各成员国家权力的不断让渡是欧洲一体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实质性动力。

但2009年欧债危机以来,各成员国自身的经济优势和劣势更加凸显,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应对危机的政策上壁垒分明。

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A. 加剧成员国间经济差距________B. 严重损害成员国利益C. 导致欧洲债务危机发生________D. 体制性缺陷日益显现27. 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

“一带一路”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主要是因为A. 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________B. 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机遇C. 适应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________D.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二、连线题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阳铁厂1890年11月动工兴建,属于官办企业。

投入运行后,弊端丛生,亏损累累。

1896年朝廷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大的国企亏损,只好将官办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手。

因商人反应冷淡,招股进展并不顺利,1907年底以后,盛宣怀不断以回报优厚的优先股吸引官场中的同僚投资。

为了进一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盛宣怀于1908年申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

从改制后的公司章程以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看公司运作完全不符合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三者之间分权制衡的运作模式,公司运作实际掌控在盛宣怀一人之手。

1908年后的汉冶萍公司生产和效益都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诸多导致盈利的因素中,盛宣怀的官权保护是决定性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