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佛山二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试高二级历史科试题[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一至第三单元]命题人:范琼审题人:徐纯琳陈甫丽燕考试时间:2014年11月15日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2.秦始皇制定了种种严酷的刑法,如车裂、活埋、弃市、腰斩、凌迟等。

而唐太宗则大量删减了死刑条款。

这反映了A.“治乱世,刑当重。

治平世,刑当轻”B.唐太宗有“存百姓”、仁义为本的思想C.社会发展到了“法乃天下之公器”之势D.唐太宗开启了儒法并行、德法兼治的治国模式3.《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政,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A.仁政爱民B.无为而治C.严刑峻法D.儒表法里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岽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学”的代表。

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民为贵……君为轻”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6.某中学学生在探讨“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时众说纷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C .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和批判D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7.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他评价的是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 .李贽的《焚书》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8.下图是一幅“针路”示意图。

“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

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9.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

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10.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现有如下名句:①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③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④③①②B .③①④②C .④①③②D .①②③④11.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

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A .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B .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C .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D .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12.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3.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

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①《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②《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③《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B.②③C.③D.①②14.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16.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定绝对权威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17.中西方文化有很多相近之处,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中国的“知书达理”一词最为接近的是A.“美德即知识”B.“认识你自己”C.“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D.“人是万物的尺度”18.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样的改变始于A.古希腊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19.荷兰裔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曾说:“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

”对此段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莎士比亚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B.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思想巨匠C.莎士比亚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D.莎士比亚的作品顺应了市民社会成长的潮流20. 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著作《资本主义论丛》中曾经指出,18世纪的欧洲:“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

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21.下列言论,符合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是①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②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

③除了关乎上帝的福音以外,再没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了④对于人类的救赎而言,上帝扮演的角色和圣经的权威都是独一无二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有人提出这样的质问:“罗马教皇有什么权力强行规定波西米亚农民与英格兰自由民必须用哪国语言祈祷,必须以何等精神学习耶稣的教诲,必须为自己的放纵付出多少的代价……”这里的“人”最可能是A.古希腊的智者B.1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C.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D.理性主义的启蒙思想家23. 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法语自身的魅力B.工业革命的影响C.启蒙运动的影响D.文艺复兴的影响24. 18世纪时,有位欧洲思想家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这位思想家是A.伏尔泰B.彼特拉克C.圣西门D.加尔文25.德国歌德指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而俄国赫尔岑则坦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他们的评价是针对A.伏尔泰提倡开明君主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B.伏尔泰提倡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C.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D.伏尔泰提出“公权”设想,卢梭提倡开明专制26.下列革命受欧洲启蒙思想影响的有:①辛亥革命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法国大革命④美国独立战争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27.恩格斯曾称赞法国启蒙思想家“都是非常革命的”主要是因为他们都①要求实行法治②主张实行共和制③反对专制王权和特权等级④主张废除私有财产制度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8.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工业文明的前奏”这一课题时,下列材料应该排除的是A.《物种起源》B.《权利法案》C.《十日谈》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9.“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30.《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斗争和阶级斗争。

”材料中“两个学说”是指A.亚当•斯密《国富论》和卢梭“社会契约论”B.牛顿经典力学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C.《物种起源》和《共产党宣言》D.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的提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其中31题18分,32题22分。

)31.(共18分)阅读材料宋代·勾栏百戏说唱图突火枪罗盘针毕昇与活字印刷术【材料二】有学者认为:元代科举的规模与地位不能同两宋相比,总的说来,科举制度在元代是一个中落期。

这虽然是元代蒙古统治者文化低落的反映,但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情况又促成了元代文学艺术形成自身的一些特点甚至是优点。

【材料三】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

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

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

(4分)(2)材料二学者认为元代科举制的状况与当时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何关系?元代文学艺术的突出特点或优点是什么?(6分)(3)明清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迅速。

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6分)(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2分)32.(22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