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学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0小题,每道2分)1.“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A.田园生活自然祥和 B.商品经济发达C.自耕农经济脆弱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有人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珐琅彩(即粉彩瓷器)。
根据发现的墓中文物判断这座墓葬的时间应该不早于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3.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已不限制在市内。
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书名A.《宋代东京城的辉煌》B.《汴河两岸》C.《坊墙倒塌以后》D.《长安城的落日》4.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
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
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于A.唐代 B.北宋C.明代D.民国初期5.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外国贡品6.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7.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
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
这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 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8.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
该企业属于A.洋务企业B.外资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9.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大力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0.下列图示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11.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高潮,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究其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爱国心的驱使C. “币制改革”的影响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12.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在( )A.1895~1911年B.1912~1919年C.1927~1936年D.1945~1949年13.1961年2月,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等。
”造成进口商品这一次序的主要原因是( )A.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困难 B.西方强化了对华经济封锁C.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D.我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1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A江苏、山东 B安徽、四川 C安徽、福建 D广东、四川15.“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公斤。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推动 D.开展一五计划的影响16.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判断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准应当是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17.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制度的改革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A.①④B.②③ C.③④ D.①②18.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鲁迅先生的话反映的是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②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③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9.人力车是日本人在1869年创制的,1871年引进上海。
《申报》1874年7月报道:“东洋来之顺利小车,沪上依式置造者已多,租界共约有一千有零。
”该报道表明,上海A.开启了交通近代化 B.积极仿制日本机器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代步工具发生变化20.1912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注意到:“(浙军)带着剪刀作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游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发的中国人的辫子。
……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
”这段记叙表明当时( )A.南京民众反对移风易俗 B.南京临时政府军纪涣散C.民众抵制南京临时政府 D.民众思想觉悟有待提高21.新航路开辟后,对图中AC两点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财富在A国转化为资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A国始终走在新航路探索的前列C.C国掠夺来的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C国支持的航海家最早发现了好望角22.英国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
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A.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 B.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C.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的涌入 D.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23.16世纪以后,英国加入海外贸易竞争,开展海外殖民活动。
英国走上海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标志是A.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战 B.英属东印度公司的成立C.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 D.颁布《航海条例》24.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工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的,罚款六便士。
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 B.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C.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D.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25.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 B.建筑材料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26.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
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
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
”这反映出罗斯福A.认为人权比利润更重要B.注重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C.反对企业垄断D.强调以高福利营造社会和谐27.据统计,美国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1883美元;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为2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
其繁荣的原因有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新经济”的出现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8.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出现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的奇怪现象,这被称为“英国病”。
当时治疗“英国病”的最有效药方应是A.大力推行国有化B.发展“新经济”C.减少国家财政开支D.强化国家干预经济29.二战后,日本经济计划的整个制定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界与政府间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是经济企划厅负责收集必要的情报资料,并协调有关省厅准备文件、然后起草报告的过程。
这一状况反映出A.日本战后经济腾飞得益于和平环境B.经济企划厅成为日本最高权力机构C.企业经济计划必须服从政府的意志D.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30.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就职演说中说道:“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区别。
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
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
”里根讲话的主旨是()A.赞成凯恩斯经济学 B.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D.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二非选择题(40分)31.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渐形成密不可分的世界体系,它的形成与演变历程给后人以深刻的历史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材料一世界经济体系并非总是处于静止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倾向于获取更大的空间。
从16世纪开始,首先成为依附性地区的是南美洲、西印度群岛、北美洲部分地区和西非的一些地区,后来,这个行列不断地扩大。
——摘编自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材料二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
……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
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三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是国际性的。
……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中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
结果是一场几乎给每一个社会都带来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全球范围的崩溃。
——摘编自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推动世界经济体系发展的基本因素。
(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5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并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9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