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分)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2.给加点字注音,改正加横线词语中的别字。
(4分)(1)突如奇来(2)头晕目炫(3)天翻地复(4浮想连翩3.在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
(2分)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目的是通过这一国际性的展览平台,让广泛参与的国家得到深入的交流。
4.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写一句连贯的话。
(2分)小心翼翼心惊肉跳一丝不苟仙露琼浆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题目是编者加的。
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B.《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诗歌以一个孩子的视角,通过负面描写挫折感进而完成情绪上“山”与“海”的对立,以恰当的节奏抒发了对理想和生活的感悟。
C.“台湾作家小思,原名卢玮銮,他写的《蝉》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
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D.《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篇记叙文。
文章告诉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人生经验关键是:化整为零。
6.默写填空。
(10分).(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终为土灰。
(2) 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一诗中,为我们描述了古代农村优美的风光:--------------------------,------------------------------------。
(3)上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4)--------------------------,-----------------------------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沈复在童年时能获得物外之趣原因有二,一是,视力好,“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二是爱好好,“--------------------------------------------------------。
”7.请依据你阅读名著的积累和体验,填写相应的内容。
(6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清代爱国名将左宗棠书塾的一副对联。
我们知道,读破万卷,首推名著经典;神交古人,当交心灵品格。
中外名著所礼赞的圣哲先贤,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许多都值得我们“神交”。
请从下面推荐的4人中任选其一,先填写作品名称及作者,再用一句话概述你愿与之“神交”的理由。
贝多芬保尔·柯察金诸葛亮鲁智深①我选__________,出自作品:《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3分)②②理由:(3分)二、古诗文阅读(l 6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一11题。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日:“日近。
”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世说新语》)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及其日中如探汤( )(2)元帝异之( )9.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A.朋帝问何以致泣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C.皆以美于徐公D.策之不以其道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11.【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6分)(三)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2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略作鉴赏。
(2分)三、现代文阅读(36分)痴心石三毛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
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
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
那个主人笑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
”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
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我以为,父母是不了解我的。
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怪癖,可是他们包涵。
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有一次,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
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
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艰难。
半醒了,只挥一下手,说:“不去。
”醒来发觉,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
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
”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
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捧着两块石头。
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拣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栋,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说完把石头递给了我。
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你不是以前喜欢画石头吗?我们知道你没有时间去捡,就代你去了,你看看可不可以画?”妈妈说。
看着比我还要瘦小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
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我将那两块石头放在客厅里,跟在妈妈身后进了厨房,然后,三个人一起用饭,饭后爸爸看的“电视新闻”开始了,妈妈在打电话。
我回到父母家也是属于我的小房间里去,赫然发现,父亲已将这两块石头,移放在我的一部书籍上,那套书,正是庚辰本《脂砚齐重评石头记》。
13.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道题。
(6分)(1)小时候,为什么“我以为,父母是不了解我的”?(2)“我”希望父母了解吗?为什么?14.从“我”没有与家人一起去海滩的这件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出三个特点。
(6分)15.下面是三个细节,具体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6分)①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②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拣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③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16.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分)17.阅读拓展(6分)(1)下面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名言,请你选出与本文主题一致的一项。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有读者在评论三毛《痴心石》的时候,引用了这样的诗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请参看文末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说出以上诗句出自中国哪部古典文学名著?()18阅读了本文,你想起了父母怎样的往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写出来,不要超出字格。
(7分)四、作文(70分)19.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题目:---------的空间或许是生存空间,或许是情感空间,或许是异度空间……当我们回眸时,因为这些空间丰富了真我,磨炼了意志,增加了勇气,填充了我们人生的阅历,从而让我们铭记,并为之深深回味。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以记叙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赵、小刘代替。
(2)开始,是一个起点,我们今天就站在一个起点上,将要开始新的拼搏;开始,是一种承接,我们站在初三的门槛上,身上承接着初一初二带给我们的成与败;开始,是一种思索,面对未来的日子,我们该何去何从;开始,更是一种机会,我们可以再次搏击长空,体验飞翔的快乐。
现在,我们初一学生就处于这样一个时刻,将你在这个时刻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过的、所经历过的,记录下来,以“开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为你这个时刻记录。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己立意;③自选文体,但要文体明确;④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⑤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挛、小赵、小刘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