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血液循环的途径说课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血液循环的途径说课
3 没有设计实验,也没有相应的实验装置
曾经的尝试
采用“模型建构法”考虑:
1 模型建构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自主 学习探究能力 2 没有实验装置,如何创造性制作实验装置。
什么样的材料可以模拟心脏、血管、血液?
简单易得到、且的学习效果怎么样呢?
2019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
《血液循环的途径》——模型建构法
《血液循环的途径》
1 本节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2 本节内容在教学方面难度较大
(1)概述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4)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紧密联系,本 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
【2018昆明市】45.有氧运动过程中,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如图,图中1、2、 3、4、5表示血管。据图回答问题。
(1)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后,血液变成了含氧丰富的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氧经血管3最先到达
(填“左心房”或“左心室”),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血液流过骨骼肌细胞后,血管5中血液变成了含氧较少的 (4)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至少需要通过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层细胞膜,才能进入骨骼肌细胞。
正确人数
60
50
40
30
20
10
0 模型建构课
常规课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教学反思
1 重视学生的“学” 2 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重视预实验的不断改进 4 学习效果有明显的提升 5 实验的改进空间
谢谢各位专家评委和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