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C成果]提高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成果汇报

[QC成果]提高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成果汇报

提高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
XX股份有限公司
二O一五年三月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课题名称:提高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
类型:现场型
注册:HNSJ-QC-2015-008-001
单位:XX股份有限公司
小组名称:XX股份有限公司凯璟清华园QC小组
二O一五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小组简介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五、设定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六、原因分析
七、要因确认
八、制定对策
九、对策实施
十、效果检查
十一、巩固措施及标准化
十二、活动体会与下步打算
一、工程概况
XX为一类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主体为一级,地下室为一级,强、弱电间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地下一、二层为车库及储藏室,地上1至4层为商业用房,5至29层为住宅。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36030.64㎡,建筑高度95.75m。

本工程为框剪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1.1m*1m,混凝土强度等级如下:负二层至地上六层为C60,属高强度混凝土,七至十一层为C55,十二至十六层为C50,十七至二十层为C40,二十一层至顶为C30。

二、小组简介
三、选题理由
制表人:郜付军制表时间:2014年9月10日
四、现状调查
我们QC小组成员对省内正在施工的同类高强度混凝土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分析,发现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一定缺陷,我们将调查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制定了相应的统计表。

此次调查了五个项目,不同程度存在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共采集数据300处,合格点数为242处,平均合格率为80.7%,下表为现状调查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调查表:
现状调查表
制表人:郜付军制表时间:2014年9月25日
QC小组对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对影响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的58个问题进行排列,具体数据见下表:
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频数统计表
根据质量问题频数统计表内容,我们绘制出排列图,并找出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问题:
频数(次) ( N=59) 累计频率(%)
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排列图
制图人:郜付军制图时间:2014年9月26日从上面的排列图可以看出,混凝土强度低和蜂窝麻面两个问题的累计频率为84.5%,是影响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

五、设定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1、目标设定
通过现状调查,结合本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确定本次QC活动的目标值:由活动前的合格率80.7%提高到95%以上。

2、目标可行性分析
结论:综合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我们认为,
QC 小组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创新能力,各项资源充裕,通过开展QC 小组活动,可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使目标得以完成。

因此,结论为目标可行。

六、原因分析
QC 小组成员召开多次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对“混凝土强度低”和“蜂窝麻面”这两个主要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画出了关联图。

原因分析关联图
制图人:郜付军制图时间:2014年9月30日
七、要因确认
由因果图,我们共找到了12项末端因素,并制定了要因确认表,逐一对其分析调查和论证,确认其是否为原因。

要因确认表
制表人:郜付军制表时间:2014年10月2日
八、制定对策
按照5W1H制定以下对策表
制表人:郜付军制表时间:2014年10月3日九、实施对策
根据对策措施表,我们QC小组全体成员及时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实施措施,并于2014年10月3日开始分头负责实施。

实施一:针对原材料选择不当,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中关于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规定选用原材料,水泥采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P●O52.5,减水
剂采用聚羧酸型高性能减水剂,实测减水率28%,掺加料粉煤灰为Ⅰ级粉煤灰。

2、加强材料验收工作,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均按规范要求分批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于本工程。

3、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配确定,满足强度及和易性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实施结果:
通过加强材料验收工作,本工程所用原材料全部合格,满足规范、规程要求。

实施二:针对模板拼缝不严密,采取以下措施
1、2014年10月4日,由项目总工郜付军对施工方案中模板加固方法进一步细化,模板支撑应牢固,对拉螺栓及内支撑应靠近拼缝处,确何拼缝处模板不变形。

2、要求施工班组在模板拼缝处粘贴双面胶,由施工员袁祖建、邵冠宇现场检查,拼缝不严及未贴双面胶处不得进行下一步施工。

3、现场施工员对使用的模板进行检查,棱角不直、破损、表面起皮及表面污染严重的模板不得使用于本工程。

框架柱模板加固
实施结果:
通过加强模板安装验收,现场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指导施工,操作人员能够按要求施工,拼缝严密,混凝土漏浆现象很少出现。

实施三:针对交底不及时,交底没有针对性,采取以下措施
1、2014年10月4日,由项目总工郜付军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总体交底,并由技术负责人对高强度混凝土浇筑工艺及质量要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以书面形式发放到现场施工操作人员手中,并办理交接底签字手续。

2、每道工序完工后,由质检员黄帆负责检查工作,工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办理交接检手续,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现场技术交底
实施结果:
通过加强现场技术交底,并保证交底到每个操作人员,现场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指导施工,操作人员基本能掌握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现场施工水平大幅提高。

实施四:针对职工培训不到位,采取以下措施
1、2014年10月5日,项目总工郜付军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培训,针对高强度混凝土粘性大,气泡不易排出,坍落度损失快等特点,对混凝土浇筑顺序、振
捣方式、振捣时间、混凝土养护等方面进行培训。

2、2014年10月6日,由技术部对施工班组进行理论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现场施工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全程跟踪检查,避免出现混凝土漏振、过振现象。

技术培训
实施结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避免了因混凝土振捣方式不合理而形成蜂窝麻面、孔洞、漏筋等现象,混凝土内实外光,观感质量较好。

实施五:针对养护方式不当,采取以下措施
1、确定养护方法:拆模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包裹严密,经常浇水,保障薄膜内一直水蒸汽和凝结水。

2、责任落实到人。

指定两人为专业养护人员,每天喷水养护两至四次,养护十四天。

3、冬期施工无法浇水养护时,延长拆模时间,侧模在混凝土浇筑48小时后方可拆除,拆除后立即塑料薄膜包裹严密,外部用棉毡绑牢保温。

现场养护照片
实施结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高强度混凝土在回弹时碳化值很小,不大于0.5mm,混凝土强度能够得到保证。

十、效果检查
10.1、质量检查
2015年1月15日,凯璟1#楼地上六层施工完毕,所有高强度混凝土施工全部完成。

2015年1月25日,小组成员在组长李丰雷的带领下,对混凝土龄期到期的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地上一层进行回弹,并对所有高强度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共检查300点,不合格11点,合格率达到%,达到了%的预期目标。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点数(点)合格点数(点)合格率(%))
1 混凝土强度60 59 98.3
制表人:郜付军制表日期:2015年1月16日小组活动后,高强度混凝土合格率由活动前的80.7%提升到96.3%,完成了预订目标95%。

小组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QC活动前后合格率柱状图
制图人:郜付军制图日期:2015年1月16日
10.2、经济效益:
由于高强度混凝土框架柱施工质量好,混凝土密实,表面色泽一致,经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沟通,取消了原设计的20mm厚的粉刷层,节省的人工、材料投入,同时缩短了粉刷工程的施工周期16天。

经济效果统计表

10.3社会效益:
QC小组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受到了南阳市质检站及业主、监理等相关领导的一致好评。

十一、巩固措施及标准化
作为质量改进的工具,QC成果有供同类工程施工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我们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高强度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见下表。

为了使活动成果有效保持,本小组针对对策实施后的效果,制定了如下巩固措施:
1、编制了《提高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QC成果,并上报公司存档。

2、编制了《高强度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经公司批准,应用于其它同类
工程。

十二、活动体会与下步打算
通过本次QC 小组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素质,也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QC 小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共同进步。

QC 小组成员对活动前后进行自我评价,绘制了雷达图。

QC 小组自我评价表
序号 评价内容 活动前 活动后 1 质量意识 3 5 2 参与积极性 3 5 3 QC 知识
4 5 4 团队精神 4 5 5
个人能力
3
4
雷达图
制图人:郜付军制图日期:2015年1月28日开展QC小组的活动,培养了管理人员的创新和思维能力,我QC小组下一步计划
上部结构阶段继续开展活动,发挥开拓、务实的精神,不断提高实际应用和现场管
理能力,从细部着手,为创优奠定基础。

本小组下一个活动课题是《提高外墙保温
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

工程照片:
工程实体照片1 工程实体照片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