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这篇文章是一篇有关演讲的文章,但作者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演讲的内容上,而是放在了演讲者的形象塑造上。其中作者采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对其外貌,衣饰,语言,神态,动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从而在读者的心目中建立起了有学问,有文采的先生形象。所以对本文而言,采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是本文的重点。基于此,课堂的中心环节——探究思考,设置了梁任公演讲特点、表现人物运用的描写手法、文章表达的作者情感等问题,围绕重点集中展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课堂实效性强。课堂检测部分设计的片段描写一题,结合本节课所学,适当延伸扩展,强化训练,课堂效果好,是本节课的亮点。修改病句一题,既结合了课文,又联系了高考,效果较好。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无限景仰、欣赏和赞美之情。
五、小结。(师)(总结)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请同学们了解本文作者
学生思考,讨论,查阅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1、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集:《雅舍小品》(散文集)
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三、速读整体感知
四、探究思考
1、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结合本次培训,请完成一篇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提问各小组代表作答,培养学生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学生思考,讨论
运用多媒体出示答案,体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小结
学生思考,讨论
播放多媒体,学生小结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高一的学生对梁启超已相当熟悉,文章所表现的生活中的梁任公形象以及风趣的语言无疑会引起他们极大地阅读兴趣。与之前的《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相比,文章篇幅短小、线索清晰,也更易于学生把握和理解。但是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对文章开掘不深,浅尝辄止。
2、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
3、作者都是通过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4、由前面的分析,我们来总结一下梁启超的形象:
在文坛上,梁启超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显官、风云人物的演讲
演讲前侧面烘托——不同凡响
“看”与“听”相差甚远
姓名
刘转
工作单位
舞钢实验高级中学
年级学科
高一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三篇记叙散文(另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们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演讲的一些技能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