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道德与法治_1.《林海雪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1.《林海雪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林海雪原教材分析林海雪原”由“北国风光”和“资源宝库”两部分内容组成。

活动重点是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开发、建设得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

教法和学法联系实际、讨论思考、电教辅助。

教学过程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聪明好学,踊跃发言,希望同学们发挥好你们的聪明才智,好好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我们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东北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觉得东北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师:东北是不是同学们说的这样呢?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图片,然后从中找到答案。

(播放图片及音乐学生观赏。

)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可以用一个词或几句话说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东北地区雪多、林多,我们用一个词语总结概括一下,(学生各抒己见,引出《林海雪原》),师:是啊,冬季漫天的飞雪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景象。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林海雪原(板书 ;林海雪原)二、了解位置,明确范围:东北这么美,你想不想去看一看?请同学们看一下中国地图:你知道东北地区的位置吗?它包括那几个省市自治区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指导学生寻找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省会城市。

谁能在地图上帮老师指出东北地区的范围?东北位置是在雄鸡的哪一部位?是在鸡头、鸡尾、鸡腹、还是鸡胸?它包括那几个省市自治区?指导学生识图寻找东北地区的范围及省会城市。

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具体感知东北三省,演示课件。

(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一带)2、简要说出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三条山脉夹平原,另外一面通大海”(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和东北平原)三、探究气候,揭秘东北之“冷”:让我们欣赏一下北国的冰雪美景,千里冰封的雪原、万里雪飘的森林、松花江畔的雾凇、长白山的滑雪场,一派迷人的北国风光。

她们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看到这里,你被这冰雪魅力陶醉了吗?提起东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板书:(冷)我们有的同学去过东北,有的在电视、或网络上见过东北。

那谁能说一说东北冷到什么程度?1、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从衣着、自然景观、气温等方面说,后教师从气温数据来补充说明冷的程度:一月平均最低气温在-20℃左右。

最北部漠河最低气温曾达到-52.3℃,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而同时间海南岛的均温是20℃左右。

冷的时间:一般长达半年之久,最北处可达八个月。

启发诱导学生,归纳得出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冬季气温方面,时间方面板书: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2、探究:我们潍坊冬天气候如何?人们是怎样过冬的?3、东北为什么会这样冷呢?(幻灯片)看,这是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大部分处在温带,东北地区又在我国的北方,接近寒带范围,越往北获得太阳的热量越少,也就越冷因此造就了东北的冬季寒冷又漫长。

因为东北地区纬度高,是我国离赤道最远,离北寒带最近的地方,所以,冬季温度很低。

这里的夏季温暖而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因此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景象。

(板书: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思考:“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两句诗词你们知道是谁写的么?四、走近生活,了解习俗:在这么美丽的冰雪世界中,你知道东北人是怎样生活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生活的快乐。

1、你想从哪些方面了解东北人的生活?(学生从衣、食、住、行、乐等方面提出疑问)探究:你还知道那些东北地区人们的生活特点?在东北,冬天人们出门时要穿上皮衣,戴上皮帽、手套、耳罩。

为了保暖防寒,房屋的玻璃都是双层的。

一家人围坐在烧得暖烘烘的火炕上吃饭、唠嗑、其乐融融。

2、学生自朗读教材54页,边读边思考这是从衣、食、住、行、乐哪方面来介绍。

你知道东北人吃什么吗?他们出行做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看:巧夺天工的雪雕、如碧似玉的冰雕、惊险刺激的冰上滑雪、快乐有趣的雪爬犁。

快乐的东北人还出了不少明星大腕呢,他们都曾经是二人转演员,你知道他们都有谁?老师今天就给同学们准备了二人转片断,请同学们欣赏(播放二人转精彩视频)二人转是怎样一种艺术形式请同学们自读教材55页了解一下,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二人转的历史、语言、音乐、舞蹈。

东北二人转、东北大秧歌、小品等民风民俗盛行于东北三省,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体现了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师:东北地区有许多大师和东北人创作的作品都红遍了大江南北,并且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这可是东北人的骄傲,也是咱们中国人的骄傲!)五、资源宝库大发现东北地区不仅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而且,东北平原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被誉为我国的“资源宝库”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东北寻宝吧。

1、东北地区有哪些农产品、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2、阅读57页材料: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转变,体会这里祖祖辈辈人的努力。

这里的林区是怎样的?盛产什么树种?东北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天然林区,大兴安岭是面积最大的林区,木材储量占全国的一半。

落叶松、红松、水曲柳、都是优质林木,其中红松有“木材之冠”的美称。

教师小结:任何工业的生产活动都要依据实地的资源情况进行,因地制宜。

六、总结评价,拓展延伸:1、谈收获:同学们,今天你们表现得非常好,学的很认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来说一说好吗?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句话。

2、遨游东北同学们,东北这么美好,想不想去看?去看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到哪里去看,怎么走?学生说出旅游的路线。

3、欣赏《家在东北》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知道林海雪原的自然环境,当地人们的生活娱乐,以及这里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把东北建设得越来越美!(最后,让我们欣赏庞龙的《家在东北》,来回忆东北地区的民风民俗,感受他们生活的快乐。

)板书范围东三省冬冷长气候夏暖短生活衣食住行乐资源农产品森林动植物矿产学情分析1、通过研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理环境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理解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本课设计体现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引导,以问题引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并由此获得认识和体验。

3、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材料,一方面为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深入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素材。

教学策略与方法:侧重于学生的调查活动和交流。

1、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2、探究式学习和问题互动解决为指导。

3、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4、调查——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贯穿始终。

效果分析1、本题填空主要检测基础知识,检查学生对林海雪原有关知识的掌握。

充分利用课本内容综合呈现,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掌握况,又达到了锻炼学生灵活性的目的。

学生掌握很好,99%的学生能填出。

2、选择题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

该题稍一疏忽便容易出现差错。

此题主要训练学生两点:1、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知识。

2、养成认真的答题习惯。

学生95%能做出,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林海雪原”由“北国风光”和“资源宝库”两部分内容组成。

活动重点是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开发、建设得更加美好。

评测练习一、填空题:1、林海雪原的特异景象是()。

2、我们通常听说的东北地区是指()、()和()地区。

3、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4、东北山区的()有“木材之冠”的美称。

5、()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

二、选择题1、中国木材储量最大()。

A、东北地区 B、西北黄土高原 C、江南水乡D、青藏高原2、东北的传统剧种是()A、京剧 B、吕剧 C、黄梅戏 D、二人转课后反思通过执教《林海雪原》一课,我深深地感到上好一节课的不易,现在谈谈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

一、精美课件的呈现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盛宴精美课件的呈现,让学生更全面更直观地欣赏到了北国风光及冰雪艺术。

学生看了许多美丽的林海雪原的图片后,再让他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地理知识在品德课中的讲解要适中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时,只要学生能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及自己生活中了解到的,说出自己的理解就行。

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东北地区的大致位置,能从东北地形图上知道这个地区有大面积的山脉和平原就可以了。

纬度之类的地理知识点到为止,不宜说的太多,因为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太抽象了听不明白。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挥实效性。

课前我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分小组分类从衣、食、住、行、乐等方面搜集并概括整理资料来了解东北人的冬季生活。

这样培养了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能力。

课上分小组讨论交流不同方面,既全面、又节省时间,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东北人的冬季生活。

由于有的小组搜集的资料多,概括的不够全面,体现不出东北人独特的生活习惯。

在这一环节我准备了充足的资料作为补充,如:东北三怪——“窗户纸胡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17-18岁的姑娘叼个大烟袋”等。

我认为让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过程中提高能力,增长知识。

四、充分利用视频资料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走进东北人民的生活。

当学生汇报东北人的娱乐活动时,只是介绍了有关东北二人转、东北大秧歌的文字材料,孩子们对这些活动形式还没有更深的了解。

此时,我播放视频二人转,让学生身临其境欣赏到二人转中人物的风趣幽默和大秧歌红红火火的场面,感受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另外,东北地区作为重要工业地区,他们现代的生活也不再是那么贫穷,他们的衣食住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由过去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良田满仓的北大仓。

我针对东北地区现状的介绍和城市的介绍,引伸到现在东北的工业及旅游业的发展介绍。

这一次执教经历,让我增长了见识,重新认识了这门学科,每一节课都蕴藏着大量的知识,需要不断地探索、积累、运用,才会真正的体会到“教无涯、学无境”的意义。

课标分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

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3、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相关主题